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195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4/4/21更新日期:2014/10/23
台神教授鄭仰恩:學運之後,教會應接續探討公共議題
作者/ 林佳靜報導

 由大學生發起的318學運,台神師生也不落人後。一聽到佔領立院的消息,便有多位台神學生到場加入抗議行動,而校方也對學生投入參與公民運動持開放態度。台神老師,包括院長陳尚仁牧師、牧育長阮介民牧師、魏連嶽及鄭仰恩老師等人,帶著課堂學生前往參與,還有學生自發性的協助整理場地和維持秩序,並帶領詩歌和禱告,求上帝親自掌權在整個行動當中。台神人以行動展現改革宗關懷社會的精神。

台灣神學院院長陳尚仁牧師、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台灣神學院總務長石明理長老(自右至左)

 4月14日剛從馬來西亞開會回國,院長陳尚仁牧師說,每個禮拜二台神的大禮拜,學校都會為學運禱告,也曾邀請陳師孟教授演講,分析服貿的問題。4月15日上午,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夫人曾文惠女士到台神參加大禮拜,會後她也有去看學運物資放置的情況。

 台神牧育長阮介民牧師說,台神師生參與學運,這次又透過總會教社幹事協調,將學運物資放在台神,正好可以讓神學生有機會和教會以外的團體互動,學習如何在教會生活、社區情境、世界實況中活出「對上帝有信,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的信仰精神。

台灣神學院牧育長阮介民牧師

台灣神學院教授鄭仰恩牧師

台神師生參與社運的歷史

 鄭仰恩老師說,台神師生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可回溯到1987年的「東埔挖墳事件」。此事件的起因是信義鄉的二號公墓被南投縣政府劃定為風景區內,要蓋觀光旅館。1987年3月1日週日上午,受雇工人趁著東埔村布農族人大多數上教堂做禮拜之際,在未通知家屬的情況下,直接挖掘該墓。爭論之餘,挖墓工人拿出一張和鄉公所訂的契約,兩三天過去,挖墳照樣進行,亦沒有任何官員出面回應解釋。此事件的延宕,也引發了玉山神學院及長老教會的動員協助,3月24日上午,20位受害家屬、布農區會17間教會的牧長、玉山神學院和台南神學院山音社的原住民代表,共計60餘人走上了街頭,向政府與全國發出抗議之聲。

 當時鄭仰恩老師就和台神的山友社40位台神學生,抬著棺材走到行政院前抗議。「那時還是解嚴以前,學生還穿著西裝,其實大家都很害怕,但還是去了。我們一直走到總統府前被擋下來,還被強力水柱驅離」鄭老師說,當時帶頭的玉神牧羊會會長多澳(黃修榮)及原權會會長夷將‧拔路兒也被抓走了,後來學生再去抗議,他們才被放出來。從此台神學生就開始參加各種社會運動,如反雛妓運動、反軍人干政和野百合學運等。1990年參加反軍人干政時,整個陽明山都封起來了,唯一可以去的就是台神學生,那時候帶頭的人就是葉啟祥牧師。

找回教會青年的信仰精神

 鄭仰恩老師認為,這場學生運動帶來二個重要意義。第一,開啟台灣新的政治文化。鄭老師說,年輕人勇於發聲,「對真理,對公共事務及行公義的事,沒有畏懼。」他認為,台灣老一輩的人,受到白色恐怖的影響,面對政治容易妥協,很多話都不敢講。但現在的年輕人卻沒有這個包袱,他相信這場學運可以改變台灣整個政治生態。

 鄭老師說,學運既然已經衝撞出新的契機,讓大家開始關注公共議題,教會應該要接續下去,舉辦座談會,營造出討論國家政策及公共議題的文化。正好4月20日禮拜天下午,有社團向台北東門教會借場地舉辦黃國昌老師的座談會,超過300人參加。他認為,趁著這次機會,可以讓教會會友有受教的心,開始關心社會議題。

 第二,長老教會青年應該積極參與社會運動,長老教會青年的信仰精神也要重新反省。他認為,長老教會青年原本應該擁有的特質,如熱情、勇敢、講真理、勇於負責、積極參與社會議題等,在這次的學運中,卻不明顯,教會應該要反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要再找回來。

PCT應成立公共議題諮詢小組

 經常代表總會參加普世會議的鄭仰恩牧師說,國外的教會,除了參與社會運動以外,也設有公共議題的顧問諮詢委員會,直接從政策面去影響公共議題。如美國長老教會和英國歸正教會,就聘請30多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和神學家,成立智庫,提供具體建議。當社會發生事情,教會就可以立刻回應。他建議,將來總會的教社部也可以往這方面發展,成立公共議題諮詢小組。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