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200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4/6/16更新日期:2014/10/28
促進原鄉產業發展 原社重新定位 建立農產運銷機制
作者/ 林佳靜報導

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以開放空間會議技巧,主持2014原住民產業發展事工研討會。(林佳靜攝)

 為促進原住民產業健全發展,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於6月9至11日,在新竹聖經學院召開2014原住民產業發展事工研討會,邀請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委員、原住民各中區會總幹事及產發部長、總會總幹事、助理總幹事、原宣及教社幹事、平安基金會社福同工等,以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logy)的方式,確認原社的功能定位、勾勒原住民產業發展願景及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於開會禮拜中,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為例,他認為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每天靠撿拾嗎哪為生,目的是要他們學習不為飲食憂慮。他又以泰雅族的故事舉例說,泰雅族人從小就訓練青年擔任守衛者,打獵回來也會彼此分享,讓部落裡每個人都有得吃,就像從前農村裡處處可見農民以「相伴工」(台語)的方式,互相免費幫忙採收。

 林牧師說,原社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原住民部落和農村青年經營產業,使他們的生活可以獲得保障。他勉勵關心原住民產業發展的牧長們,要找出讓青壯年留在部落的方法,教會裡有青年才有活潑的生氣。他認為原社與原宣產發可以共同合作,建構生產銷售平台,以合理的價錢賣出產品,也能讓人買到安全的食物。

前總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牧師(左)及原宣幹事Omi Wilang牧師(右),介紹總會設立「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的目的。(林佳靜攝)

 第一天會議,首先邀請前總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牧師及原宣幹事Omi Wilang牧師介紹總會當初設立「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的目的及其應有的功能。1971年,長老教會總會及美南差會馬好留牧師等牧長看見原住民弟兄姊妹的需要,在台灣東部先後設立三個服務機構(台東市的「東部山地服務中心、玉里的「農業輔導中心」及花蓮市的「東台社區發展中心」)。1981年,總會將此三個機構合併為「花東社區發展中心」,隸屬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1992年原住民社會運動興起,更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簡稱「原社」,隸屬總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委員會,但後來一度因經濟困難停止運作。現在,「原社」是總會平安基金會的6加1個社福團體中專門服務原住民弟兄姊妹的機構。2000年原社在事工上做了一些調整,致力於部落的社會福利、文化傳承及經濟發展的推動。

 總會原宣幹事Omi Wilang歸納原社籌設目的是:「產業在地化,部落人口不致流失,並研發族人優質傳統產業,創造新產品的競爭力。」原社的功能應具備整合部落及公部門、社會資源的能力、協助傳統產業的轉型、研發創意特色產業、建立生產到銷售端的平台,做為教會、社會與部落之間倡議、組織、串連與執行的平台,最後達成以產業支持宣教,擴展上帝國福音的禾場。

 第二天的會議,也邀請彰化中會彰山教會陳信良牧師分享都市原住民產業發展的過程、泰雅爾中會石磊教會青年羅加恩說明自然農場的發展、布農中會崙山教會溫光亮牧師介紹崙山部落產業發展現況及總會原宣產發專員鍾毅勳牧師分享參與原宣產發事工的經驗。

彰山教會陳信良牧師分享都原教會產業發展的經驗。(林佳靜攝)

都原教會產業發展的活路

 彰山教會是一間位於都市區的原住民教會。早期暫借彰化教會附設的幼稚園聚會,後於1989年成立教會。當時教會因為建堂,負債500多萬。剛從神學院畢業的陳信良牧師受派到彰山教會,就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於是陳信良牧師帶領教會弟兄姊妹做資源回收的工作,並開始承接清潔打掃的工作,以改善教會及信徒的經濟狀況。為了要能開立收據或發票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教會正式向經濟部申請設立公司,於1998年11月成立「彰山環保服務有限公司」。從4個全職原住民員工開始承接規模不大的工作,後來得到前彰基院長黃昭聲的全力支持,包下彰基大部分的清潔工作,再陸續擴大據點,提供原住民許多工作機會。

 教會除了成立公司,陳牧師還教原住民學習理財,從記帳開始慢慢存錢、購屋自立。陳牧師提醒說:「原住民的土地絕對不能賣」,因為都市的土地愈來愈少,而土地生產眾多,又可以增值,人只要有土地就可以活得下去。如今彰山教會見證了以產業支持宣教的可能性。

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的泰雅族青年瓦旦達路(羅恩加),分享羅慶郎傳道推廣自然農業的理念。(林佳靜攝)

聖靈指導的超自然農業

 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的泰雅族青年瓦旦達路(羅恩加),分享他的父親-羅慶郎傳道推廣自然農場的理念。羅慶郎傳道自1978年開始務農,採用化學農業,收成非常好,但也因為長期噴灑農藥,使妻子罹患肝癌,而毅然決然的放棄化學農藥,1988轉型有機農業。2007年到韓國學習韓式自然農法,經過不斷的禱告和實驗改良,2009年結合泰雅族傳統生態智慧,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與創新的原住民農法。

 「這是天父指導的自然農業」,瓦旦說,他的父親為了解決農業的問題,每天都向上帝禱告尋求。2009年,聖靈透過部落羅姓婦女向會中族人直接教導如何修正漢方、酵素、養雞、病蟲害防治的作法。瓦旦說,天父所指導的農業改變了當代農業生產模式,與過去向學者專家所學的完全不同,若不是他親身看到、聽到,實在很難想像。

 目前正在政治大學民族所攻讀博士班的瓦旦以人類學的訓練,觀察他父親的農業生產經驗發現,回歸到傳統農業生產有Utux(神)、有Gaga(倫理規範)、有Niqan(共食)的農業生產脈絡,能逐漸改變化學農業所造成糧食與土地利用「分離」的問題。

 瓦旦說,科技農業強調以科學解決農業生產問題,是以專家學者、生物科技在領導農業,相信人定勝天,是一個與科學為中心的農業生產思想。但他的父親農法,卻是運用自然資源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尊重在地知識與農民經驗,與自然和諧共存,強調宗教性與社會規範和環境保護的中心思想。他認為,當代的農業生產,應該思考以自然、大地為發展中心的思想,改變以科學為主體的農業生產行為。

 如今石磊部落的有機自然農業,吸引教會青年紛紛回鄉投入,更懂得運用網路技術推廣自然農業。他們從文化脈絡發展出新的市場機制,從Niqan展開共食計畫,吸引更多都市人與農夫成為夥伴,實地前往農場體驗勞動、認識農夫,吃當季生產的新鮮蔬菜,共同承擔天災的損失與享受盛產期的豐收。

崙山教會溫光亮牧師從苦茶油談起,為崙山部落設計十年營造計畫。(林佳靜攝)

給年輕人一條回家的路

 崙山部落位於花蓮縣卓溪鄉,人口只有700多人,部落都是老人和小孩,人口外流問題嚴重。崙山教會溫光亮牧師說,上帝派他回到部落傳道,一開始他先做課業輔導,小孩子的成績慢慢有起色,但年輕人畢業後,卻又要離開部落到都市謀生,部落裡幾乎都沒有年輕人。傳道第3年,他甚至思考是否要離開。偶然間他聽到光泉牛奶董事長的一席話:「原住民的希望在土地」,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提升部落的生活經濟。

 剛開始他參加政府的原住民重點部落計畫,但只執行了兩年,第三年就放棄了,因為與原住民的理念不合。他也不再接受政府經費的補助,他認為部落要自主的站起來,於是開始做有機農業。

 因為完全不懂農業,溫牧師就自己跑去上課,慢慢累積農業知識,做農業實驗,頭幾年種當歸、種高麗菜,全軍覆沒,血本無歸。在一次偶然機會,溫牧師帶著青少年到山上玩,看到荒廢的苦茶樹,就想何不發展在地作物?於是回到部落種植苦茶園。沒想到後來大統爆出假油事件後,層出不窮的食安危機讓人恐慌,「苦茶油」頓時成為部落火紅的品牌。幾年下來,崙山部落的主要產品有苦茶油、梅醋、醬油、漿果、當歸、黑豆、黃豆、紅豆……等,產品越來越多。溫牧師開心的說,「崙山的甜桃,甜度高達16度以上,在facebook推廣,一下子就賣完了。」原本認為牧師不務正業的長老,也跟著種植高經濟作物。

 最近,為了建堂,溫牧師開始種黑豆,請教專家來釀製醬油,釀20甕,賺50萬。長老說,「牧師很辛苦」,竟主動說要聘請副牧來協助教會事工,好讓牧師無後顧之憂的到各部落指導有機農業。

 有人曾質疑教會投入有機農業會影響到信徒的信仰,但溫牧師卻能堅持信仰,以產業來支持宣教,落實上帝國的目標。他堅持將銷售農產品的盈餘,提撥部分經費支持教會的課業輔導事工,做為供應弱勢家庭晚餐的基金。為了創造部落生計,「給年輕人一條回家的路」,溫牧師在2005年為崙山部落設計十年營造計畫,現在慢慢已有年輕人願意放棄都市的工作,回到部落一起打拚。

 每年試作新產品,溫牧師會將首批農產品送給布農中會的牧者們品嚐,當作是獻給上帝的禮物。溫光亮牧師有信心為崙山部落的有機農產品,打造成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一品牌。

 總會原宣產發專員鍾毅勳牧師也在會中報告,PCT為協助部落產業發展,已連結長老教會三家醫院做為銷售管道,最高記錄在馬偕醫院單日銷售金額達40萬元,未來希望推動PCT的農產品認證及建立穩定的產銷機制。

總會原宣產發專員鍾毅勳牧師分享參與產發事工經驗。(林佳靜攝)

開放空間行動方案

 各中區會的產發部長和總幹事,在聽取部落與教會經營有機農業的成功經驗後,心情顯得相當振奮。經過三天兩夜開放空間的討論,將向原宣提案接納「原社」改隸屬於原宣委員會,使原社的服務能擴及全體原住民。總會原宣產發將著手調查原住民農產品產量、產季及教會購買需求,設置PCT原住民農產品物流中心、申請設立 PCT農產品認證、籌設北中南東四區的原宣產發管理服務中心…等。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