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471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6/2/1更新日期:2017/1/23
53神研班 因信得生 成為愛的團體
作者/ 林佳靜台南報導

第53屆神研班研讀羅馬書,學習「因信得生」,成為愛的團體(林佳靜攝)

 面對全台低溫、沒有熱水、狂風驟雨、閃電打雷、到處積水、人仰馬翻的窘境,第53屆神研班,學習全然倚靠上帝的恩典,深刻體會羅馬書的教導,在因信稱義的論戰中,經歷一趟愛的旅程。今年神研班成果豐碩,不但邀請許多國際級的講員,開啟「保羅新觀」的視野,每晚的泰澤禮拜讓疲憊的心靈得著安慰與扶持,還有許多畢契、神學生及地方教會牧師前來探班、支援,這些愛的暖流,都成了臉書上洗版的感謝名單。

新約教授葉約翰牧師採用效應史研經法講解羅馬書的神學主題(林佳靜攝)

效應史研經法

 專講四,邀請美國維吉尼亞神學院新約學教授葉約翰牧師主講羅馬書5-8章的神學主題。葉牧師從東海大學外文系、輔仁大學外文所畢業後,到台灣神學院求學,最後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主修新約學。葉約翰採用「效應史研經法」(history of effects)做為解經的取徑,這個進路把歷史流傳下來的各種詮釋分析比較,看它們如何解釋經文的「意義核心」,並評估它們對於教會、社會與文化的影響與效應。去年他還出版了《山上寶訓新解:新盟約與效應史》一書。

 葉約翰首先闡明書信的結構。有學者認為保羅撰寫羅馬書的目的,除了介紹自己及他所傳的福音,他可能希望透過書寫羅馬書解決教會問題,使分別屬於羅馬各家庭教會的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彼此接納,合而為一,如此他們才會同心合意地支持他往西班牙傳道。

 歷代神學家都從羅馬書得到極大的啟示,如:奧古斯丁(3:25)、馬丁路德(4:4-5)、約翰衛斯理(6:19)、加爾文(8:29、38)、N.T. Wright(9:6;11:33)…等,葉約翰逐一帶領學員查考神學家著重的神學焦點。

 分析羅馬書5-8章的神學主題。葉約翰認為,因信稱義至少帶來7種祝福。第一個祝福:因著與上帝和好,感受到心寧深沉的平安。(Peace with God,5:1);第二個祝福:得著永恆的生命。(Eternal life,5:21);第三個祝福:從罪中得釋放(Freed from sin,6:14);第四個祝福:脫離了律法的轄制(Discharged from the law,7:6);第五個祝福:活在聖靈中(Life in the Spirit,8:9);第六個祝福:得著將來的榮耀(Future glory,8:30);第七個祝福:得著上帝的愛(Lord of God,8:38-39)。

 最後,葉約翰以羅馬書5章12節為例,嘗試採用「效應史研經法」,幫助學生再思奧古斯丁的「原罪論」。葉約翰說,奧古斯丁按著拉丁文的翻譯,以為罪是從亞當繼承而來,使天主教發展出「原罪」觀。但加爾文、路德宗等宗教改革者根據原文希臘文發現,其關鍵字並不是「『在』亞當裡」,而是「『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指的是我們都跟亞當一樣,都犯了罪,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並沒有原罪遺傳的觀念。葉約翰說,「當一個重要經節,在教會歷史上有不同的解釋時,會產生不同的效應。若不經過比較,就不能發現哪一種解釋才是正確的。」

台南神學院院長王崇堯牧師講解羅馬書中的倫理議題(林佳靜攝)

羅馬書中的倫理議題

 羅馬書12章之後,是有關於倫理議題的教導。負責第五講的台南神學院院長王崇堯牧師說,有學者認為,要了解羅馬書應該從最後一章開始讀,只要清楚分析結尾所提到的26個名字,就可以了解保羅寫信的主要對象及群體,包括保羅的同工、親屬、所結的果子及贊助人等,他們都分屬於羅馬不同的家庭教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可概分為外邦人基督徒和猶太人基督徒。

 根據盧龍光的研究發現,1602年在羅馬曾發現六個猶太人的地下墓窟,有534塊碑文,其上寫著551個名字,包括254個拉丁名、175個希臘名和72個閃族名,其中包括11個會堂的名字,除了希伯來人會堂以外,大多採用拉丁名字,表示當時的教會已相當程度被羅馬化了。

 王崇堯說,台灣的基督徒也可以概分為中國傾向與台灣傾向的基督徒。究竟誰在定義台灣的基督教?他認為,是那些有中國傾向的教會及背後有財團支持的基督教媒體在界定台灣的基督教。而做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一份子,最大的意義就是:「我們有台灣,又有耶穌」。

 王崇堯指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最終都是由有權勢者決定何為正統、何為異端、何為適宜的倫理。從歷史的理解來看,在保羅的時代有奴隸制度、男尊女卑的觀念,我們要學習保羅如何在時代的限制內,提供進步的倫理見解。從羅馬書可以觀照出羅馬的生活情況。而在恩典與律法之間存在著張力,因為人被意志的枷鎖所套住,而無法按著律法而行,唯有藉著上帝在基督裡的愛,與本性的根源聯結,才能產生活力成全律法。

 當教會從小群體發展成大教會時,很容易就會妥協,離開耶穌基督愛的核心精神。他提醒,在思考神義論時,也要同時思考苦難的議題,以愛心來服事,不然就是將福音當作廉價的恩典,很容易就會成為共犯結構。

誰在定義台灣的基督教?

 開放問題時間,學生發言踴躍,炮聲隆隆。有輔導針對2014年總會所發出的「同性婚姻議題」牧函、台南神學院拒絕受理一位同志基督徒申請讀神學院,及日前發出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2016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的信息」表達不滿,並質問王崇堯牧師,在長老教會慶祝150週年後,如何自我批判,並堅持與受苦的人同在?

 「我很慚愧我是這個共犯結構的一份子,而且真的努力不夠。」王崇堯表示,因為牽涉到長老教會的信仰體制,雖然在信仰上,人人都是祭司,但在教制裡,必須要讀長老教會的三家神學院才能成為牧師,而目前在長老教會的教制中是不承認同志教會的。所以同志教會有人要來申請讀長老教會的神學院是困難的。「但是你來考台南神學院,我們不會問你的性向。」他認為,解套的方法是,或許將來年輕的神學生畢業後,在一般的教會裡若有同志的基督徒,可以推薦他去讀台南神學院,漸漸改變教會的文化,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有學生問到關於羅馬書第13章1節:「人人都要順服掌權者」的經文爭議,「這8年來國家的掌權者對台灣人民做了很多不利的事,為什麼國語教派還說要順服他?這是怎樣的邏輯?」王崇堯回答:「這個問題要問那些教會,我也不知道。最可怕的是,他們是掌握權力的人,他們在定義台灣的基督教,難道長老教會沒有看見這一點?我們的聲音是無法被聽見的,所以南神正在計畫投入小眾媒體。」

 另外有學生問,最近信心希望聯盟不斷批評長老教會是民進黨的次團體,究竟基督徒該不該關心政治?王崇堯說:「基督徒本來就應該關心所有的事情,包括政治。但基督教團體不是政治團體,你說的信心什麼的…,那個不要理他們。…就像海浪一到岸上就消失了,你愈攪動,波浪愈大,…就裝作沒有看到。」王牧師不迴避問題的妙答,引起學生熱烈的鼓掌。

王貞文牧師勉勵學生要與時代真誠對話(林佳靜攝)

披戴基督,成為愛的團體

 「我強烈的建議讀羅馬書時,也要認真看報紙。」負責第六講的王貞文牧師引用瑞士神學家卡爾巴特的話,勉勵神研班的學生,要了解時代脈絡,與我們所處的時代真誠對話。

 王貞文牧師提醒學生,讀羅馬書的基本態度是:要把信仰的探討當作生命的糧,而不是把「金句」當成石頭;探討經文時,要看見整體脈絡;要看寫作的原始目的,及寫作時的時代脈絡;要與時代真誠對話。

 曾在德國留學研究19世紀基督教的社會關懷史,擔任過台南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禮拜學的王貞文牧師,現階段因癌症請假中,但她在當晚的專講中卻毫無病容,展現出溫柔而堅毅的風采。她指出,保羅在寫羅馬書時,尼祿皇帝還沒有即位,羅馬的基督徒也還沒有被殺戮,耶路撒冷的聖殿還矗立在那。保羅對於當時羅馬帝國所代表的國家秩序,還是有所期待,因此他會有第十三章1-8節順服官長或政府的論述,也不奇怪。但是保羅真正關心的,不是基督徒應該順服政府到什麼樣的地步,而是承受上帝恩典的人,要怎樣活出「稱義」的樣式。

 面對國家暴力,王貞文說,卡爾巴特將13章這個要求基督徒順服在上位者的經文,解讀為「消極的可能性」,真正的盼望是要「以善勝惡」。王貞文指出,信義宗在宗教改革的過程,因為得到世俗君王及諸侯的支持,所以對於世俗的政權權柄沒有太多的質疑。但是以加爾文為首的改革宗教會,在法國卻受到君主們的迫害,1572年的「巴多買之夜」,上萬的「預格諾」新教徒在巴黎與法國各地被屠殺,才會有抵抗邪惡政權的想法。

 王貞文牧師認為,在消極的抵抗之外,還有積極的可能性,就是要體認到「黑夜已深,白晝將近。」到那日,基督徒將披戴上光明的兵器,也就是愛,成為彼此不論斷、不被律法所困、不自以為義,願意互為肢體,成為活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旨意的信仰團體。

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帶來愛的自由(林佳靜攝)

愛,自由吧!

 擔任史上最冷神研班的總召,周宙緯牧師與53屆籌委、行政團隊面對極大挑戰。「我們雖然做好萬全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措手不及。我們也自我檢討,是否神研班的要求太高了,學校只是個學術單位,無法滿足我們對於品質的要求。」在神研班期間,全台低溫,部份宿舍沒有熱水、A型流感橫行、幾位輔導掛病號…,面對許多突發狀況,周宙緯牧師只好頻頻道歉,連麻豆真理大學行政副校長蔡維民牧師也代表校方公開向學生鞠躬道歉。周宙緯感恩的說,「幸好上帝的恩典夠用!」他很感謝有南神神學生與地方教會牧師臨危受命擔任救援同工,連行政同工也跳下去支援,才解決輔導不足的問題。他很感謝輔導及同工們情義相挺,一直留言鼓勵他:「辛苦了!」說著說著,又哽咽了起來。

 最後一天的差遣禮拜,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以「愛,自由吧!」做為羅馬書的總結。他指出,許多人的「愛,被囚禁了!」,因為活在不自由的愛中,所以才會靠行為稱義,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讚賞和肯定,但結果卻離愛愈來愈遠。「有些基督徒常會拿聖經釘別人的罪,批判別人,也論斷自己,這些都是缺愛的表現。」王榮義牧師認為,「因信稱義」其實是個邀請,他也邀請大家進到愛的關係中,將成功與失敗獻上,活在基督裡。只要誠實的跟上帝說:「我對我自己感到__,請你來愛我!」就能經歷一趟愛的旅程。

學生在獻心會中填寫獻心卡表明心志(林佳靜攝)

上篇:史上最冷神研班 開啟「保羅新觀」再思「因信稱義」http://www.pct.org.tw/news_pct.aspx?strBlockID=B00006&strContentid=C2016012800004&strCTID=&strDesc=Y&strPub=&strASP=news_pct&v=1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