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4204
字級調整:
發布日期:2017/1/24更新日期:2017/1/24
第54屆神研班 看見約翰福音的「記號」
作者/ 林佳靜高雄報導

第54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在中華電信高雄訓練所舉行(林佳靜攝)

 有關耶穌的故事,約翰福音的描述與其他三本共觀福音不同。第54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選擇研讀約翰福音,為要「看見」以愛為記號的信仰團體,如何實踐認知,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其他傳統的團體。1月16至21日在中華電信高雄訓練所,約有250名學員及50位輔導參與。大堂專講邀請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牧師張主憫主講研經方法、玉山神學院新約老師邱淑嬪介紹約翰福音導論、台南中會鹽行教會牧師梁哲懋主講「不願被馴服的信仰團體」、台灣神學院新約老師吳孟翰主講「真理與自由」、玉山神學院倫理學老師陳文珊介紹約翰福音中的女性、台南神學院新約老師鄧開福主講「由敘事批判中看約翰福音中的神蹟」。

 為幫助學生從信仰角度理解社會議題,工作坊特地邀請不同立場的講師,包括港台基督徒學生運動交流、聾人解放神學、台灣文學、同志神學、後殖民神學研究、宗教右派、約翰福音的普世多元視角、探討新約的死刑觀及婚姻平權議題…等,讓學生聽見多元的聲音,以開闊學生研究聖經與神學的眼界。

玉山神學院新約老師邱淑嬪介紹約翰福音導論(林佳靜攝)

 「道成肉身」是約翰福音神學的基礎。邱淑嬪老師表示,有些學者認為,耶穌在七天內創造新的信仰團體,與創世記中上帝花了七天創造世界相呼應。約翰福音記載耶穌行七個神蹟,「神蹟」在原文中是「記號」的意思,七個「我是」:生命的糧(6:35);世界的光(8:12);羊的門(10:7);好牧人(10:11-14);復活、生命(11:25);道路、真理、生命(14:6);真葡萄樹(15:1),表明耶穌是上帝,這些記號,為要引導人「相信」耶穌。

 邱淑嬪提醒,閱讀聖經要小心字面解經的危險性,例如,保羅在提前二章12節說:「我不許女人講道」。(有版本翻譯為「教導」),容易造成父權階級的上帝觀,若是如此,女性就不可以當牧師和教導主日學;聖經中經常將女性的罪與「性」連結,也會造成對女性的刻版印象;基督教國家的殖民主義曾宰制其他國家;關於猶太人殺害耶穌的描述,也曾造成反猶太主義的橫行。邱淑嬪認為,「信」是要有正確的認知,也是不斷進展、追求提升和深入了解的過程。起初門徒對耶穌的認識也不是很正確,直到耶穌復活後,他們才慢慢頓悟。她提醒,傳福音不是以恐嚇、威脅的方法使人信主,耶穌是以「道成肉身」的方式,表達他的愛、關懷與憐憫,基督徒傳福音也應該在人群中活出影響力,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聖經所啟示的真理。

台南中會鹽行教會牧師梁哲懋主講「不願被馴服的信仰團體」(林佳靜攝)

 梁哲懋牧師指出,約翰福音的作者從未使用「福音」這個字眼,來定義耶穌的宣講,卻選擇使用「道」(logos)。耶穌本身就是「道」,他傳揚的內容也是「道」。作者也不會使用「悔改、信福音」來要求讀者,反而是用「接受」、「信」耶穌來表達。

 梁哲懋認為,約翰福音中所記述的信仰群體,是以「愛」為記號的團體,他們拒絕以「擘餅」(聖餐)的儀式來作為團體建立的基礎,最後的晚餐在約翰福音中不強調「擘餅」,而是吩咐門徒要「彼此洗腳」,「彼此相愛」才是耶穌所愛團體的記號。

台灣神學院新約老師吳孟翰主講「真理與自由」(林佳靜攝)

 吳孟翰老師指出,在不同的時空、文化與處境下,會影響讀者對於經文的閱讀、理解、應用與回應。在有文本、處境與觀念的依據下,所有的聖經詮釋都是合法和合理的,但並不一定都「合宜」或是「有價值」的,「這個」詮釋在這個處境是「好的」,並不代表它在其他的處境是「合宜」的。

 他闡明「真理與自由」的觀念表示,「真理」與耶穌的自我啟示有關,「我是生命的糧、世界的光、羊的門、好牧人、真葡萄樹、復活、生命」,表明耶穌的身分。信耶穌,是在「道」裡的信靠、信服、信實,是一種持續的回應和責任,能不斷地經歷真理、體現真理、活出生命。「自由」,則是不斷地在「我是」裡面被差派、被更新。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吳孟翰老師說,生命的更新,是對於「真理」不斷地回應和委身,以致於使人從罪的捆綁中得到解放與自由。

玉山神學院倫理學老師陳文珊介紹約翰福音中的女性(林佳靜攝)

 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陳文珊老師談起約翰福音中的馬利亞們,就好像音樂作品裡的迴旋與變奏曲一樣。聖經到底有幾個馬利亞?就好像是令人困惑的菜市場名,這個名字曾被描寫為妓女或貞婦,當教會開始制度化後,「馬利亞」成了權利鬥爭的犧牲者。因為歷史是男人寫的,女性角色很容易就被消除、去身體化,或是另外編造一個故事。婦女的罪,經常與性有關,恰好與聖母的貞潔成對比。在1988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才終於為抹大拉的馬利亞平反,稱她為「教徒中的教徒」,是比其他男使徒更有能力與果敢的女性。

 陳文珊老師帶領學生反思救贖史中的性別歧視,有神學家主張,重讀馬利亞必須突破聖經有限及帶有偏見的記載,重構過去婦女生活的處境及歷史的馬利亞,以便掌握上帝在婦女生命中所啟示的真理。

台南神學院新約老師鄧開福主講「由敘事批判中看約翰福音中的神蹟」(林佳靜攝)

 鄧開福老師區分歷史批判法與敘事分析法的不同表示,歷史批判法就好像是從窗子看經文,必須查證聖經的歷史記載,是否屬實;敘事分析則是一面鏡子,主要是從故事文本的背景、角色與佈局,研究人們如何透過其所述說的故事,為生活賦予意義。

 鄧開福老師逐一分析發生在迦拿的兩個記號、兩個發生在耶路撒冷池畔的醫治、兩個加利利海的神蹟,及拉撒路的復活。他指出,在約翰福音中,神蹟被稱作「記號」,它們超越本身指向一個更偉大的真理,揭露了耶穌的身分。

每天都安排輔導介紹神學研究書籍(林佳靜攝)

每晚的詩歌敬拜由各大專中心學生負責(林佳靜攝)

禮拜二是擁抱日(林佳靜攝)

 白天精讀聖經並進行小組討論,晚上再聆聽聖經學者專講及各種議題的工作坊,神研班並不是要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幫助學生學習拆毀與重建,進而更明白神話語的精意。

 每晚的工作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要瞭解的議題,傾聽不同立場的聲音。近來「婚姻平權」議題在社會上吵得不可開交,如何「做個好撒馬利亞人」,關懷同性戀者,更是教會關心的重點。經常受邀在各教會傳講「內在醫治」與「靈命更新」的台灣教會更新協會總幹事張思聰牧師,今年也受邀在工作坊中分享如何關懷教會的同性戀者。

教室內外擠滿學生,要聽張思聰牧師分享如何關心教會內的同性戀者(林佳靜攝)

 張思聰牧師首先分享自己如何經歷聖靈的工作,運用聖靈的恩賜幫助人,教導聖經及內在醫治。他認為,擁有聖靈的恩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被聖靈擁有,要準備好成為神的器皿。他也分享自己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軟弱,與神立約,按著他對聖經的理解,而投入反對同婚的立場。張牧師釐清歧視的定義表示,同性戀和異性戀不同,承認彼此不同,不等於歧視。

 從服事同志的經驗中,他概括出四項原則:一、除非他們想要改變,否則就只是一般弟兄姊妹的關懷就好。二、要為同性戀者保密。三、以聖經真理為原則。四、告知聖經真理的原則不等於定罪。張思聰牧師認為,聖經的真理就是神所設立的一夫一妻的關係;任何夫妻以外的性行為,都是聖經看為罪惡的,無論異性、同性都一樣;男男、女女的性行為是神不喜悅的。他提醒,「婚前有性伴侶,最好停止」,他認為告訴他們聖經的原則,並不等於是定他們的罪。

 張思聰牧師說,他輔導過一些沉溺在色情網站中的異性戀者,也有男同與女同及變性人。在了解他們的故事後,他發現很多是受到家庭因素及同儕朋友的影響,若是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有機會改變過來。張牧師說,若是同性戀者不想改變,還是可以保持原來的樣子,因為「你是神所愛的兒女」。張思聰牧師說,有一天肉體終要消失,關懷同性戀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他跟神建立永恆的關係。

 針對婚姻平權的議題,他反對修改民法,以他個人的信仰立場,比較能接受德國的「伴侶法」。他認為,再訂一個法,並不等於歧視。但要大家跟他們一樣,則是不對的。

「好家在劇團」與籌委所組成的臨時演員們合作演出「井邊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
令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林佳靜攝)

 最後一個晚上的獻心會,由「好家在劇團」演出精彩的重頭戲:「井邊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大會副總召張主憫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改寫自己的講道稿,成為三個不同背景女人的自傳,然後再請學園傳道會負責表演藝術事工與働故事劇團的林韡承弟兄改寫成劇本,並親自導演這齣戲,燈光、音效及背景音樂全部由學生負責。

 飾演蘇菲的李蘭萱表示,導演給予演員很大的彈性,可以用自己的話詮釋劇中的角色,而不是硬背台詞。其中「馬利亞」的角色,讓許多學生感動到淚流滿面。梁以琳表示,戲劇服事最令人著迷的是:「可以用生命來感動生命,並建立起關係」。其實台下的觀眾不是看見演員本身,而是能夠在裡頭真實看見耶穌的愛。飾演耶穌的楊閔皓則是乖乖的按照經文背台詞,單靠眼神與動作,如何揣摩耶穌真正在想什麼,對於科班的他來說,實在是個挑戰。沒想到等到正式演出,他才突然體會到耶穌並不隨便介入人的命運,而是認出每個人生命中真正的需要,透過耶穌的話語能帶給人安慰的力量。

 這齣戲不僅是讓演員自由發揮的參與劇本的詮釋,連台下的觀眾們也透過自己生命經驗,投射在故事角色上。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看到最後一幕,也觸動了自己的心,他回想起母親辛苦的一生,不禁哭了起來!王牧師說,其實故事的重點並不是耶穌賜給人活水,而是要看出自己就是需要活水的那一位。當生命與耶穌相遇,才是內心療癒的開始。

雙連教會蔡政道牧師勉勵(林佳靜攝)

 最後一天的差遣禮拜,邀請雙連教會蔡政道牧師為學生們勉勵,他期待神研班的學生能明白三件事:希望他們未來能用正確的態度研讀聖經、每天在與經文的拉扯中享受痛苦與喜樂,並將上帝的話語行出來,如此必能透過上帝的話語而蒙福。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