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476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5/2/11更新日期:2015/8/1
第52屆大專神研班 學做客人 踏上有主同行的宣教旅程
作者/ 林佳靜報導

 「寒冬中,只要能喝碗熱湯就很幸福了!」第52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在台南麻豆真理大學全力配合及籌委、行政同工的細心預備下,端出一道道熱騰騰的食物,讓400位大專學生及輔導同桌共餐,就像來自南非的宣教師、台南神學院新約教授鄧開福老師所說的,當初耶穌也是差遣門徒到人家中作客,接受熱情的款待,分享福音的信息,宛如一起餐桌團契。

神研班的最後晚餐(林佳靜攝)

 第52屆大專神研班總召邱敏郁牧師表示,原本這次研經的範圍輪到羅馬書,為了配合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特別改為使徒行傳,整個營會節目策畫都是由學生籌委同工主導,共有6場專講與23個工作坊,內容相當精彩。活動期間,各組都安排輔導全程參與,跟學員一同研經、一起生活。第一講由盧俊義牧師帶領學生認識聖經和長青的查經方法;第二講由台南中會鹽行教會梁哲懋牧師帶領使徒行傳導論,幫助學生清楚看見作者意圖表達的神學重點。第三講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前院長盧龍光牧師談「保羅在外邦的宣教策略」。週三晚上的專講前,高雄大專中心工作者陳麗華牧師特別邀請神秘嘉賓,由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駱維道牧師親自教唱多首「非裔美人靈歌」,引起學生熱烈迴響,感覺非常新鮮。

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駱維道牧師親自教唱多首「非裔美人靈歌」(林佳靜攝)

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石素英牧師主講「使徒行傳中的聖靈工作」(林佳靜攝)

穿越傳統與聖靈會遇

 第四講由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石素英牧師導覽「使徒行傳中的聖靈工作」。石素英牧師是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曾任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並主編過《穿越傳統的激烈神聖會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靈恩運動的訪談紀錄。

 石牧師首先從使徒的宣講切入,包括彼得、司提反和保羅都被聖靈充滿,宣告福音必須要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被傳揚。接著說明聖靈降臨在耶路撒冷的會眾中,打破一切隔閡的牆,上帝的靈直接感動不同階層、性別、年齡的人。使徒也轉往外邦人當中行神蹟奇事。保羅和巴拿巴蒙聖靈引導,踏上宣教旅程,耶路撒冷會議最後終於決定外邦基督徒不必受割禮。

 石素英牧師也概略提到靈恩運動及愛德華茲的看法。她認為,使徒行傳的最重要工作是讓使徒看見耶穌所應許要來的聖靈降臨,並連結舊約先知傳統與新約的向外邦人傳福音,以實現上帝的應許。伴隨著使徒受到聖靈的澆灌,不論在耶路撒冷或是外邦,總有神蹟奇事發生,也有人的軟弱和不足。在Q&A時間,學生針對靈恩運動及靈恩現象提出許多問題,包括宣教與文化霸權的問題、如何分辨聖靈的感動或是自己的感覺、為什麼靈恩派對屬靈爭戰那麼有興趣?方言及聖靈擊倒等等。

台灣神學院神學系主任魏連嶽老師主講「被當代教會所遺忘的初代教會」。(林佳靜攝)

學習早期基督教歷史的重要性

 第五講邀請台灣神學院神學系主任魏連嶽老師主講「被當代教會所遺忘的初代教會」。魏連嶽老師是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博士,研究領域包括教父學(Patristics)、教會歷史、基督教思想史、基督教夢學等。他首先幫助學生瞭解初代教會及早期基督教歷史的重要性。「你的信仰不是你現在的教會給你的」,魏連嶽老師說,「我們的崇拜儀式、靈修操練全部來自早期基督教信仰」,舉凡在主日崇拜中所恭讀的使徒信經、洗禮及領聖餐的儀式等等,在聖經中並沒有記載。他認為,認識教會的歷史,才能知道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及明白應該如何走向未來。

 他概略介紹所謂的「教父」,泛指新約作者之外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特別是那些被早期教會公認在信仰、聖禮、教義、靈修及神學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基督教思想家。他認為,基督教的信仰在本質上是一種「群體」的信仰,乃是建立在基督教社群對於聖經理解有著共同的信念的基礎上。若是華人教會不在意教父所傳承下來的信仰遺產,結果很可能會偏離「大公教會」的正統。在基督教傳統中,所謂的「教義」是由「四大信經」內容與「七次大公會議」所達成的共識。學習早期基督教歷史,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神,並為祂作見證。魏連嶽老師也帶來許多圖片,說明希臘文XP、IC XC、耶穌魚符號及許多名畫中耶穌手勢的由來,提起學生的興趣。

台南神學院鄧開福老師主講「從使徒行傳看宣教的理論與實務」(林佳靜攝)

學作客人,向人分享生命故事

 第六講邀請前台灣神學院新約教授、下學期即將到台南神學院任教的鄧開福老師主講「從使徒行傳看宣教的理論與實務」。鄧開福牧師來自南非,1988年以內地會宣教師的身份來到台灣,兩年後和來自瑞士的蘇恩惠姊妹結婚,育有2個女兒,住過台灣、德國和新加坡。

 鄧開福牧師以路加福音中,耶穌作為客人的隱喻,開啟學生認識耶穌及其使命的新眼光。鄧開福牧師說,耶穌的門徒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但因為他們每天都和耶穌一起生活,一同吃喝,而成為第一批見證者,領受主耶穌的大使命,宣揚上帝國,醫治病人。然而,沒想到耶穌傳福音的方式,竟是差遣門徒去作客人,接受他們聽眾的熱情款待,如同羊羔進入狼群,毫無抵抗能力,將自己放在軟弱的位置。不帶錢囊、不帶口袋,也不帶鞋。人家招待什麼就吃什麼。到了人家家裡,就宣告平安臨到這個家。若不受歡迎,就跺掉腳上的塵土,表示腳還沒有潔淨。

 鄧開福牧師說,在所有的文化中,好客的人都會為客旅提供住處、供應食物及能過夜的床舖,以保護旅人的安全。客人的光臨,雖然免不了會影響主人日常規律的生活,但也會帶來新鮮事,帶來好消息。

 鄧牧師說,耶穌在聖殿講完道,許多人喜歡邀請他吃飯,對於耶穌來說,有住的地方或是食物都不是重點,耶穌喜歡花時間與人們同桌共餐,「餐桌團契」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在接受款待的同時,客人耶穌也會擺上自己的禮物,宣講天國的福音,又巧妙的變換了位置,變成主人祝福人,藉著分餅及權能醫治與他們同在。

 鄧牧師說,彼得也曾以客人的身分待在硝皮匠西門的家裡,領受從天上來的異象,並為外邦人哥尼流施洗。保羅的宣教旅程,也曾接受賣紫色布匹呂底亞的款待,讓他在腓立比進行宣教事工時沒有後顧之憂。剛好最後一天晚上,神研班的最後晚餐是以buffet自助餐的形式,菜色豐富多樣,學生和輔導們同桌共餐,更能體會餐桌團契的意義。

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幹事王榮義牧師引領學生們「用心聽見馬其頓的呼聲」(林佳靜攝)

用心聽見馬其頓的呼聲

 神研班第五天,籌委同工很用心設計獻心會,為了幫助學員體驗使徒和宣教師到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地方宣教的甘苦,特別設計跑關活動。譬如,在神秘的地下室,矇眼走過一段路,辱罵、嘲笑、尖叫、哭喊和皮帶鞭打的聲音不絕於耳。在消失的密室,默想觀看早期宣教師的故事,在泰澤音樂和燭光中靜默禱告,蓋下手印,立約成為宣教足跡的一部分。接著又比手畫腳、含水說話,體會異文化宣教的困難。最後,學員紛紛回到大堂,拾取種子,拿起卡片,寫下要對主說的話,並讓輔導為他們祝福禱告。

 最後一天早上的差遣禮拜,由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幹事王榮義牧師引領學生們「用心聽見馬其頓的呼聲」,問問自己,究竟那位馬其頓人是誰?王牧師勉勵學生們,想要踏上宣教的旅程,必須先預備好自己,讓主的愛充滿,才能走得更遠,活出佳美的腳蹤。

 第53屆大專神研班,已確定於2016年1月25日至1月30日在台南麻豆真理大學舉辦,報名人數將提高為350人,研經範圍是羅馬書

上一篇:第52屆大專神研班 去吧!活出佳美的腳蹤

在泰澤音樂及燭光中靜默觀看宣教師的故事(林佳靜攝)

小組合作演出司提反的故事(林佳靜攝)

學生籌委同工發揮創意自製總會大專募款影片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