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一樁美事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4章3~9節

14:3 耶穌在伯大尼那患痲瘋病的西門家裏。正在吃飯的時候,有一個女人帶來一隻玉瓶,裏面盛滿很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她打破玉瓶,把香油膏倒在耶穌頭上。 4 有些在座的人很不高興,彼此議論說:「這樣浪費香油膏有甚麼意思? 5 這香油膏可以賣三百多塊銀子,拿這錢來救濟窮人多好!」因此他們對那女人很生氣。 6 可是耶穌說:「由她吧!何必為難她呢?她為我做了一件美好的事。 7 因為常有窮人跟你們在一起,願意的話,你們隨時可以救濟他們,可是我不能常與你們在一起。 8 她已盡所能的做了;她把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為我的埋葬先做準備。 9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福音無論傳到甚麼地方,人人都要述說她所做的事,來記念她。」

膏抹耶穌,是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的故事,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對馬可福音的作者而言,記載這個事件的目的,在於讓耶穌受難的故事,成為一個慎重尊榮的葬禮。因此,抹油禮在此轉變成為死人抹油的儀式。可以說,作者想藉由原本猶太人死後才會進行的抹油儀式,引導跟隨者現在就注意耶穌將「死」的意義。

在舊約時代,受膏抹是君王登基不可或缺的儀式之一。「受膏者」,希臘文是基督之意。雖然猶太人稱耶穌為「基督」,他們心裡想的,其實是像大衛那樣的君王,不理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故事中的女人,以最特殊的方式為耶穌的死抹油,除了預表耶穌的死,更顯示耶穌是「受膏者」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經文描述,耶穌來到伯大尼患痲瘋病的西門家。當眾人正在吃飯時,有一個女人進來。在聖經解釋上,有人說她是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也有人說她是過著罪惡生活的女人,使傳統對她的印象是妓女。雖然不同的福音書以不同角度書寫這個膏抹耶穌的女人,但有一點是不變的事實:只要身為女人,不管她在當時的社會條件如何,都是處在極卑微的地位。一個遭眾人輕視、不被允許在公開場合出現,更別說是男性宴會的場合,這位女子要費盡多少心思力氣,才能進入宴會現場呢?她的手裡拿著貴重玉瓶,裡面盛裝遠從印度運來、從哪達樹提煉的香油膏,是極奢侈的進口品。她把貴重的香油膏通通傾倒在耶穌頭上,一滴不留,流露對耶穌的心意。一旁觀看的群眾和門徒,當下批評此舉浪費,以應當施捨給窮人為由,規避自己應當為耶穌做的事。事實上,這些和耶穌同桌吃飯的男性們,在宴會中完全不必受任何規範。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為耶穌抹油,把榮耀歸給祂。但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這麼做。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壓根兒都沒想過要為耶穌做一件美事。

此刻,卑微的女子站在耶穌面前,被眾人正視,得到耶穌未曾給過別人的讚許。直到今日,我們都如耶穌所說,在福音傳揚的地方述說這位女子所做的美事,以此記念她。這位沒有名字的女人,不看人,只注目看耶穌。她盡自己所能的付出,不求回報;她把握時機,為耶穌抹上哪達香膏;她向主擺上自己所有的,甘心樂意。這是美事一樁!值此受難週,我們可以如何記念耶穌呢?什麼是我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言語,單單為耶穌做的美事呢?



默想:
可以為耶穌做的事有很多,什麼是我非做不可的?

祈禱:
親愛的耶穌,很多時候我在意人的目光遠勝過祢。謝謝祢讓我從為祢做一樁美事的女人學習。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