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表面歡迎,實質疏離

參考經文: 約翰福音4章43~54節

4:43 耶穌在那裏住了兩天,然後到加利利去。 44 他自己說過:「先知在本鄉是不受尊重的。」 45 耶穌一到加利利,當地的人都歡迎他;因為他們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看見了他在節期中所做的一切事。 46 耶穌又回到加利利的迦拿,就是從前他變水為酒的地方。那地方有一個官員,他的兒子在迦百農害病。 47 他一聽到耶穌從猶太來到加利利,就去見他,求他去迦百農治好他那病危的兒子。 48 耶穌對他說:「要不是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49 那官員回答:「先生,求你在我兒子沒有死以前同我一起去。」 50 耶穌對他說:「去吧,你的兒子會活的!」那人信了耶穌的話就回去。 51 在途中,他的僕人迎著他來,對他說:「你的兒子活了!」 52 他問他們,兒子是甚麼時候好起來的。他們回答:「昨天下午一點鐘的時候,熱退了。」 53 那父親想起,就是在那個時間,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會活的」。因此他和他全家都信了。 54 這是耶穌從猶太回到加利利後所行的第二個神蹟。

當經文提到,耶穌說過:「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沒有人尊敬的。」,讀者們可能以為耶穌回到加利利的情景,勢必是受到排斥或冷漠對待。情況正好相反,鄉民的反應是敞開雙手歡迎的。不過,對耶穌來說,這樣的現象僅止於表層。因他們的友善是出自聽聞耶穌行過神蹟,而非真實認識祂,更遑論知道祂作為彌賽亞的使命。他們就像等著看煙火秀的群眾,圍繞在耶穌身邊湊熱鬧。乍看之下,他們是一群耶穌的信徒,實際上他們信的只是神蹟奇事、聲光娛樂。因此,當地方官員出現求耶穌醫治他病危的兒子時,耶穌才諷刺地對眾人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經文的張力就在這裡,眼前的官員與眾不同,竟因耶穌的一句話,就相信了祂。重要的是,經驗神蹟的官員最終全家信了耶穌,使其未見之信,與加利利鄉親已見之信,呈現出強烈的對比。神蹟奇事無人不好奇,特別當面對「上主真或假」的大哉問,更往往被拿來當作辨別標的,導致神蹟奇事成為了信仰本質的試金石,人人追求眼見為憑。或許是出自這樣的原因,許多神蹟特會因而舉辦,標榜在聚會中能經歷聖靈的醫治釋放,藉此傳揚福音。

對於神蹟的彰顯,我們誠然需要以開放的心面對。但值得省思的是,追求神蹟若占了信仰絕大部分比重,致使信徒總是要透過經驗神蹟才能確認信仰,進而孜孜矻矻地「跑特會」,僅追求聚會中的感動狂喜、超脫境界,生命卻沒有實質改變,那麼如此的信仰模式,恐怕就是耶穌所詬病的已見之信,導致我們也成了加利利的旁觀者──表面歡迎,實質疏離。

今年適逢宣教師甘為霖逝世百週年,他在《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寫到佈道時,提到宣教師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正是「上主真或假」。然而,當時宣教師並未透過行神蹟來傳福音,反而透過跋山涉水的奔波探訪、醫療服務、吟詩講道、牧者培育,讓台灣人在他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形像,進而被耶穌的愛感動,而獲得這份信仰。例如李豹,即是在偶然聽宣教師講道後信主,旋即生命改變,脫離賭博惡習,成為了本土傳道人的中流砥柱。

表面看來沒有神蹟,卻處處是上主的工作;不追求神蹟,卻時刻經歷上主的作為。比起追求神蹟,跟隨耶穌才是信仰核心。



默想:
神蹟奇事是否成為了我的信仰核心價值?

祈禱:
行神蹟的上主,求祢讓我的信仰生活不再只是追求炫目的神蹟,乃是願意更認識祢,真正跟隨祢,活出主耶穌的樣式。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