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人生兩難,上主掌權

參考經文: 撒母耳記上29章1~11節

29:1 非利士人把他們所有的軍隊集合在亞弗;以色列人在耶斯列谷的溪旁紮營。 2 五個非利士酋長帶著他們的部隊─百人一隊和千人一隊地依次前進。大衛和他的部隊跟著亞吉走在後面。 3 非利士的將領們看見他們,就問:「這些希伯來人在這裏幹甚麼?」亞吉說:「這是大衛,以色列王掃羅的一個軍官。他跟從我已經有一段時候。自從他投奔我到現在,我找不出他有甚麼差錯。」 4 可是,非利士的將領們很不高興,就對亞吉說:「把這個人遣回你給他的那城去吧!不可讓他跟我們一起上陣;他可能在作戰的時候轉過來攻打我們。為甚麼犧牲我們自己人的生命,讓他贏回他主人的信任呢? 5 他不就是大衛嗎?不就是婦女跳舞時所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的那個大衛嗎?」 6 亞吉把大衛召來,對他說:「我指著以色列的永生上帝發誓:你對我一向忠心;我喜歡你跟我一起上陣打仗。從你投奔我到現在,我找不出你有甚麼差錯,但是其他的酋長反對你。 7 所以,你平安地回去吧,不要招惹他們生氣。」 8 大衛回答:「我犯了甚麼過錯嗎?如果照你所說,從我來投奔你的那一天起,你找不出我有差錯;那麼,為甚麼不容許我跟你─我主我王去攻打敵人呢?」 9 亞吉說:「我同意你的話。我知道你像上帝的天使一樣忠心;但是其他的酋長不願意你跟我們一同上陣。 10 所以,大衛啊,明天天一亮,你要帶領所有離開掃羅、投奔到我這裏來的人回去。」 11 於是,大衛跟他的部下第二天一早就動身回非利士去。非利士人繼續向耶斯列進軍。

人生常面臨兩難的選擇,無論選擇哪一方,總有得失。我們自以為是的選擇,看似能為自己帶來成就或利益,實際上卻也可能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原名林正義,他也是台灣出名的叛逃投共軍官。林毅夫出生於宜蘭,大一上學期結束後,赴成功嶺寒訓時,決定投筆從戎。1979年2月,他成為金門防衛司令部馬山連連長,駐守在距中國解放軍據點角嶼僅約2公里的馬山。同年5月,他決定拋妻棄子,帶著軍籍證明和相關資料泅水到廈門投奔中國。

林毅夫到中國後,輾轉各地,最後就讀北京大學。1980年,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威廉˙舒茲(Theodore William Schultz)到北大演講,校方派林毅夫為演講翻譯,受舒茲青睞,因此獲推薦至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和成功「歸國」的經濟學家。雖然至今林毅夫在中國仍有卓越的成就和地位,但他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就是不能在父親臨終前見最後一面。甚至父親過世後,他擔心自己仍有「投敵通緝」身分,該罪最重可判死刑,因害怕被捕只好放棄回台為父親送終。

政治選邊站,若選錯位置,會為自己帶來危機。大衛投奔非利士人,住在洗革拉期間,為保護猶大地區,私下多次攻打與非利士人關係友好的城域,卻向亞吉王謊稱是去攻打猶大地區。大衛贏得亞吉王的信任,任命他為終身的侍衛,並將他的小軍隊納入非利士人的軍隊中。這使大衛面臨必須與非利士人並肩作戰,對抗掃羅所帶領的以色列軍隊的僵局。所幸,人生兩難時,上主為大衛開道路。當非利士的城邦將領帶著部隊在亞弗集結,準備與以色列軍隊作戰時,看到大衛和他的部隊跟在亞吉王後面,擔心大衛會中途造反,便向亞吉王提出異議。儘管亞吉王告訴他們,大衛是可以信任的人,那些領袖仍拒絕大衛加入這場與以色列人的戰爭。

大衛在敵營面臨兩難,為取得亞吉王的信任,須表現出非參戰不可的樣子。可是他若真的參戰了,便要與以色列軍隊正面交鋒。當時,非利士的城邦將領顯然對大衛一起上陣與以色列交戰沒信心,因此堅定拒絕大衛參戰。當亞吉王勸退大衛時,大衛表面上雖不情願,還是帶部下回洗革拉;事實上,大衛也因為被遣散,而免於與以色列同胞對戰。這一切,必定有上主在掌權。



默想:
你曾否經歷過人生兩難的僵局?後來如何突破僵局?

祈禱:
無所不知的上主,有時我自以為是,選擇錯誤的道路,感謝祢始終不離不棄,引導我重返正路。求祢繼續引導我走在祢要我走的道路上,堅定跟隨祢。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