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推動中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與推動熟齡繪本閱讀的「後青春繪本館」合作,在今年 (2024) 8月2至3日與9日假高雄中會橋頭教會舉辦「繪玩伴老:熟齡繪本帶領人初階、進階培訓課程」。前兩天分別是初階、進階培訓,而9日則讓學員們分組,帶領橋頭教會承辦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長輩們閱讀繪本、進行延伸活動,最後讓各組上台分享教案。 █實作中學習陪伴與觀察 9日上午的活動正式開始前,總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召集人陳義明牧師向長輩們說明,「繪本」不只適合兒童,更是全年齡的讀物。共同閱讀繪本和參與延伸活動,有助於促進長輩的認知與身體功能,以及提升關係連結、自我認同、彼此同理、情緒紓解與知識更新等。 在「後青春繪本館」的講師趙凡誼,帶領全體長輩、學員以毛巾律動來「共讀」繪本《來跳舞吧》,之後進入分組活動。能看見學員們以不同方式帶領長輩進入繪本情境,有的是問答,有的是合唱,有的是不同文化、經驗與知識的碰撞;不論年輕人或原住民,都努力用長輩更熟悉的台語對話,也會主動請教長輩、鼓勵他們分享。 實作後,各組領取「教案設計」學習單,依照表格指示填寫活動的地點、日期、時長、與會人數等基本資料,以及導讀繪本、核心主題、圖文元素、陪伴對象、教案設計者、帶領者、活動目標與預備器材等教案內容。而在活動的暖身、繪本互動、延伸活動、結尾等不同階段,需要註明時間分配,並記錄活動流程、所需器材與物品、互動觀察和心得。 █繪本故事深入長輩內心世界 這次課程共分八組,使用繪本有《老伯伯的雨傘》《爺爺一定有辦法》《完美的正方形》《奶奶臉上的皺紋》《白雲麵包》和《皮皮貓》。 《老伯伯的雨傘》小組在導讀繪本時,配合書中「下雨」的情景,組員劉雪嬌特別將自己在60年前、還是幼兒時聽過的童謠〈雷在打〉 的歌詞,結合兒歌《兩隻老虎》的旋律,成為帶動唱曲目。而延伸活動則是以繽紛撕貼來妝點雨傘線稿,為避免有些長輩無法撕貼,另有預備彩色筆。 《爺爺一定有辦法》小組所選擇的核心主題是「創意聯想」,包含重新創造與建立意義。而這組的學員、長輩們都是女性,尤其六位長輩都是家中的長女,在手作過程彼此交流豐盛的生命故事,並建議以後可以視情況將繪本改為「奶奶一定有辦法」。 有三個小組都是導讀《完美的正方形》,該繪本文字內容較簡單,但有豐富的圖像元素,延伸活動聚焦在顏色、幾何相關創作。有一組學員特別提到,在場有位長輩看不見,學員們要協助他選擇顏色、完成作品;雖然該組都是男性長輩,但適當引導,還是能讓他們說出想法。 也有小組學員提到自己未來會做更充分預備,包含理解所帶領的長輩來自什麼背景、有什麼個別需要,例如年齡、識字程度、人際關係與社會參與程度等;希望在陪伴長輩們的過程能夠更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奶奶臉的皺紋》小組帶領讀者們正向面對自己的歲月議題。趙凡誼肯定學員們先以小道具的挑選和話題拉近與長輩們的距離。而《白雲麵包》小組邀請長輩們「畫出喜歡的麵包」,過程中與長輩們聊天、回憶往事;趙凡誼建議學員們可以透過「怎樣的情緒、發生什麼事件時適合配哪種的麵包」的引導,進一步了解長輩們的心理狀態。 而《皮皮貓》小組以活潑的方式來導讀這本充滿律動感的繪本。特別在講故事時以「留有懸念」的方式敘述,讓長輩可以接話、接唱,提升參與感。延伸遊戲是「鞋子和鞋帶」,訓練認知能力和手指動作,加上適當的競爭感、刺激有趣。學員們都很欣賞該組的風格,趙凡誼另點出,導讀繪本不是只有一種風格,鼓勵眾人不要小看自己的個性與特質。 █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別人 趙凡誼在總結點評時強調,帶領閱讀繪本時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別人;若感覺這次的呈現不夠完整也沒有關係,因為人是動態的,本就需要不斷調整。她也提醒學員們在說故事時,要留意長輩們是否能看到繪本;若環境較為吵雜,可以協助複述長輩的回應,讓長輩感覺有被聆聽、被重視;給予長輩們更具體的肯定,不只是抽象的形容詞讚美。針對作品,除了預備不同的上色備案,也可以用粉彩紙來等美術紙當基底、紙板製作外框,完成品將比一般影印紙更具質感。 趙凡誼受訪時說明,若長輩們有視力的問題,導致看不清楚繪本,除了更具體描述圖像,還可以預備有觸覺性的繪本,或在延伸活動中設計觸覺項目。若是因為語言不通導致聽不懂故事,需要轉變為台語、客語、族語,則可以請同工在長輩身邊就近即時翻譯;雖然語言上難以面面俱到,但若能兼具多元化和個別化,這樣的貼心確實能夠吸引長輩們更長期參與。 針對活動的時間分配與執行,趙凡誼認為不一定要完成全部課程才算是完整,讓長輩們有參與感、有新鮮感,比完整執行教案還要重要。事實上,在導讀繪本過程中本來就有問答、互動,且延伸活動也不僅限於有作品產生的手作,因此就算沒有獨立成果也沒有關係,許多核心理念已經在過程中被傳遞,關係也在互動中被建立。 總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自成立以來,推廣高齡友善教會理念,也曾拍攝影片宣導失智友善。目前致力於全台各地辦理高齡事工活動帶領人培訓,觸及主題包含繪本、桌遊、肌力、音樂、銀髮自主、芳香按摩、生命故事書等;更多活動與即時資訊請見臉書粉絲專頁。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88期 圖片提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