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勇氣與權力的對話


但以理書五章17-24節

◆傲慢是權力者的宿命?

伯沙撒王做了一件令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看來極為愚蠢的事:他下令把他父親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聖殿搶來的金杯銀碗搬出來,好讓他和他的大臣、妻妾、妃嬪用來喝酒。他竟以敬拜上主的器具,當作飲酒作樂的用品,大大冒犯了上主。

「傲慢」似乎是擁有權力的人難以避免的宿命,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故事,在但以理書也先後出現在不同的王者身上。要化解這種因為傲慢而帶來的災難,需要具備智慧與勇氣的人,來不斷提醒被權勢沖昏了頭的當權者。

◆指點權力者需要智慧與勇氣

讀但以理的故事,免不了對他的智慧與勇氣充滿讚嘆。但以理因為不稀罕王的賞賜,無欲則剛,讓他可以清明地對王指出他的問題。但以理書給我們的啟示是,指點權力者需要智慧與勇氣。事實上,在現實社會中,要我們對主管、上司指出盲點並不容易,除了要有超越的眼光、分析事件的能力之外,更要能克服可能失去工作和收入保障的壓力。

從但以理的遭遇,我們也看見另一個人間頗普遍的道理:即使一個人沒有意圖要與人結怨,也沒有政治野心(例如善良的但以理),他的所做所為甚至是為社會有益的,仍然有可能遭到誣陷。這種誣陷並不是出自當事者本身的道德或知識有什麼缺陷及錯誤,而是因為他的存在讓別人受到威脅,因而想盡辦法欲除之而後快。

看但以理的成就絕不能只從結果來看,而是要揣摩他的心思意念,當他面對王的時候,是什麼讓他能夠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談。


◆誰是有權力的人?

在媒體時代中,當代的政治人物似乎都被攤在陽光下,媒體充足(或過度?)的時代,也使得執政者要面對更多的批評。在每天不斷的談話節目、不斷要有新聞的需求下,觀眾(我們)則持續地在電視機前享受批判政治人物的快感。一時之間,我們錯覺地認為,只有一兩個人應該為當前社會的各種亂象負責:就是那些傲慢自大的執政掌權者。如果是這樣,則這聖經所要點醒的人並不多,就是那一兩個國家領導者而已,或者是那幾個執政黨的領袖而已……。

◆人人都是權力者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的是,這個社會裡有無數個權力者的位置,而且幾乎你、我,每個人都有機會坐在其中的一個或多個位子上。擔任一家之主的,不論是父親或母親,有時候會要求子女聽從自己的權威(而不是上帝的教導)。在家庭之外,我們也常常有機會當個小小的領導人,做一些看起來似乎不大的決策。當我們所領導的班級、學校、公司有機會在某些競爭中勝過別人時,我們如何看待這樣的勝利,並在勝利之中如何自處?我們會不會太過高興而得意忘形,以致於忘記了每個人都有他的尊嚴,不可被看輕?

但以理書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驕傲並貶抑他族信仰的後果。對我們平常百姓而言,這個故事並不是只有要給王一個人看而已,而是所有讀這本聖經的人,都應該學習謙卑面對所遇到的人、事、物;因為,在我們無知的時候,我們可能就冒犯了上主。

當我們能看見「人人都是權力者」,但以理書便不再只是要教訓那些心中沒有上主的外邦之王,也是對我們每一個「平常」人有了深刻的意義。 03
智慧、勇氣與權力的對話


◆傾聽:權力者的藝術

「傾聽」不過是一件簡單明白的事,卻需要不斷地被提醒。做為市井百姓,我們常常為了政治人物不能「體察民意」而憤怒,甚至不惜採取激烈的手段以求聲音被聽見。如今,當我們的新眼光看見「人人都是權力者」時,「人人都應該是傾聽者」的觀點也就同時要注意了。傾聽來自上帝的教導與警訊,常常是刺耳的聲音(因為聲音溫柔時,我們往往充耳不聞),這不只是我們以為的政治人物所需要學習的功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

《討論題綱》
1.你對你的主管、長輩做過最大膽的建言是什麼?
2.他/她對你的行動有什麼反應?你是被鼓勵還是受挫折?
3.如果再有這種情形,你會有不同的講話/行動方式嗎?
4.你對自己和對他/她有什麼期待?
《代禱事項》
1.為國家政治人物間能謙卑相互對待代禱。
2.為工作場所的主管代禱,願他/她的心胸開闊,能傾聽許多意見。
3.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禱告,強國不壓迫弱小國,而是相互尊重平等對待。
《祈禱文》
當我做建議者時,求主教我放下自己的追求與不安全感,傾聽主的聲音。教我分辨何為主要我去說的話、去做的事。當我做決策者時,求主提醒我尊重和謙卑,讓我看見上帝創造的豐富和人的渺小。在主裡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下一次有機會與主管討論工作時,先回顧自己上一次與他/她的對話,有沒有不愉快的壓抑?有沒有不能充分表達?如果存在,先思考你要講的話,做好要點筆記再去見他/她。

2.同事中有人因為「優秀」而被排擠嗎?你能做什麼改變這種組織文化嗎?(要知道這不會是只有這一週的行動,應該是長期的見證。)
3.在本週聚會中,與教會弟兄姊妹、團契契友分享上面兩個行動的心得。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