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章以來便具備聰明智慧,能夠幫王解開其他御用學者都無法解開的夢和異象的但以理,到了本書的第七章以後,再見異象時都必須靠天使(侍立者)的解說才能明白了。但以理書到了第七章以後,進入典型啟示文學的特殊文體。它是一種藉「看見」未來的異象,來指涉當今世代的寫作風格。這種風格(包括新約的啟示錄也是)讓廿一世紀許多讀它的人覺得困惑,而許多假基督宗教之名的神棍,也特別容易用它來製造怪力亂神的說法來迷惑信徒。
◆啟示文學──寫給苦難的同胞
在迫害的環境,在風聲鶴唳的年代,在文字獄的威脅下,奇幻文學可以是一種與同路人溝通、互相激勵士氣的方法。這種寫作以只有自己人讀得懂的象徵(例如金、銀、銅、鐵,或馬、牛、羊、豬),再加上看似神怪奇幻的寫作手法,一方面讓同路人心領神會地知道了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逃過被羅織入罪的災難。基督徒如果能有這樣的眼光來讀啟示文學(像第七章以後的但以理書),將會讀到許多有意義的「啟示」,也不會被怪力亂神的解讀所迷惑。
有些聖經釋義參考書會告訴我們,但以理書到了第七章以後的幾個異象重點都在指出,敘利亞(安提阿哥四世)對猶太人的迫害雖然猛烈,但不會是永遠。雖然那誇大囂張者的國度會統治上主的百姓一段時間,雖然至高者的聖民會受到迫害;但是,這些敵對者的統治權一定會被上主毀壞、奪去,上主的子民最後將會掌握國度和權柄。從但以理書前六章記載但以理的表現,以及從第七章起天使對但以理所見異象的解說,都在傳達同一個訊息:上主是最後的掌權者,眼前的國王再怎樣強大,如果他一直迫害上主的子民,則上主的摧毀是不可避免的。
◆包容與溝通──不同信仰間的相處之道
不同的信仰之間,往往因為缺少相互的包容與溝通,造成彼此猜疑或敵視。如果再加上政治和軍事的力量,在勢均力敵的情形下,可能造成兩敗俱傷,而在一強一弱的形式下,就會變成弱勢者的災難。但以理書寫作的情境,便是猶太人的力量較弱,而面臨敵對者的壓迫時。
當前的台灣社會,甚少聽聞因為宗教信仰的衝突而使某個別的宗教徒受到迫害。那麼,我們如何能體會或見證但以理書所揭露的逼迫者終要被毀滅的「真理」呢?
◆「沒有宗教迫害」不等於「沒有迫害」
雖然在我們社會,基督徒好像不會遭受到個別的人身攻擊或者集體的迫害;但是,基督徒所認為重要的價值卻不一定被重視。例如,耶穌行走各地醫病趕鬼,並且斥責當時的宗教領袖自高自大、逼迫一般無知的百姓。耶穌來,是要拯救、釋放那些被當時猶太教條壓迫的小百姓,並且以生命完成了祂的救贖行動。那麼,做為耶穌門徒的我們,是否已經生活在沒有壓迫的世界了呢?
如果我們只看基督徒有沒有因「信耶穌」而被迫害;那麼,當前迫害信徒的案例或許是不多的。但是,我們的社會仍然有許多人處於各式各樣的壓迫裡。他們需要聽見、看見但以理所聽見、看見的異象,這異象是要鼓舞凡聽見、看見的人,讓他/她們知道壓迫的存在是事實,但上帝的掌權與拯救也必實現。而忍耐到底的,終必得救。
◆上帝的拯救是基督徒宣揚的福音
在我們的社會,有人於不平等的經濟制度下低頭過日子,有的在道德的壓力下抬不起頭。有金錢權勢者,以及宣稱為「道德的大多數」者,有時候正如同無知的王一樣,以他們從窮人及弱勢者那裡擄獲的戰利品來飲酒作樂,卻看不見弱勢者的啜泣與哀哭。他們取笑窮人懶惰和愚笨,不知臨機應變,他們取笑身心障礙者笨手笨腳,慶幸自己沒有像他們那樣。這些人以為,他們的所有都是自己打拚來的,完全沒有靠別人。這是何等的謬誤啊!
在不受宗教迫害的社會中讀但以理書的基督徒需要思考,誰是當今社會中戰敗被擄的人?誰是那狂妄不認識上帝,並以擄獲的戰利品放情享受的人?而上帝使者所宣稱的「上帝要掌權到永遠」,要怎樣才能實現?
《討論題綱》
1.當前的社會中,誰是掌握權力的人?誰是弱勢者?能否在這一週的新聞中找到例子?
2.迫害人的是用什麼為工具?弱勢者被剝奪的是什麼呢?弱勢者的盼望是什麼?
3.關於前一題,基督徒對於受壓迫的弱勢者的盼望能做什麼?教會整體能做什麼?
《代禱事項》
1.為國家的領袖禱告,讓領導者學習謙卑領導國民友善對待其他國家。
2.為對我國不友善的國家領袖禱告,讓國與國之間沒有強凌弱的事發生。
3.為我們社會中的弱勢者禱告,願神差使者對我們說話,讓教會知道自己的使命。
《祈禱文》
求主給我勇氣,讓我能分辨壓迫的來源,也能做調解者的幫助,化解權力者對弱勢者的壓迫。求主給我信心和盼望,讓我在患難中仍知道上帝終究掌權,持守信仰忍耐到底終必得救。在主裡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檢閱最近一週的新聞,是否發生過一個族群對另外一個族群欺壓的事情?
2.訪問信奉另外一個宗教的信徒,詢問他/她,基督教最令他/她反感的是什麼?
3.在教會或團契聚會中,分享上一個訪問所得的答案,討論為什麼會得到這種回答?並討論教會可以做什麼,讓此類負面觀感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