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港教會 簡史
   

新港教會

一、古早史

新港教會原創於今成功鎮北邊約十公里處的石雨傘,於1877年由屏東(阿猴)里港教會西拉雅族人張源春所設。當年春天張源春從西部遷徒來東,在蟳廣澳(今小港)登陸,借住於石雨傘社頭目家,剛好頭目患哮喘病嚴重,幾已藥石罔效,  源春告以信靠耶穌必得醫治,便囑取水一杯,禱告後讓他喝下,竟然不藥而癒。頭目遂聽源春所勸,棄絕偶像真心信主。爾後他繼續用祈禱水醫治病人,結果有三、四十戶放棄偶像來信主,遂成立石雨傘教會,為東台灣宣教之始。

同年張源春又遷到觀音山及富里附近,也用信心的祈禱水行神蹟,又創立該兩間教會,成為平信徒傳福音的典範。早在18753月,宣教師李庥便曾在後山宣教訪問,30日到寶桑(今台東),一禮拜後又到成廣澳八社巡視,48日就曾到過蟳廣澳,並在一頭目家作露天禮拜。原來由於前清橫徵暴斂,加上漢人挾勢豪奪,原居嘉南平原的西拉雅族不得不往東山區遷移,有些部族便東遷到了後山。而這些族群更早在荷蘭時代便已有人接受福音,因此福音來台最初集體歸主的便是這些族群。李庥來到東部訪問應該與這些背景相當有關聯。

18799月,李庥牧師復派李豹及吳意兩傳道師到東部視察,並安慰當時陷於信仰迫害流言所苦的信徒。不料至9月底,李庥牧師卻因熱病逝於府城,東部教會頓然失去一位最為敬愛的牧長。18809月,教士應東部教會的要求,派出第一位傳道師胡古前往雨傘教會,並且越山兼迪階教會。胡傳道師在後山工作4個月後回到台灣府,並將當地教會情形向教士會報告,建議推派傳教士前往巡視並舉行聖禮典。

因此教士會巴克禮牧師於次年4月到蟳廣澳(石雨傘)、迪階(觀音山)、石牌(富里)等三間教會訪問,當時石雨傘教會在1877年張源春用祈禱水傳福音後即有三、四十戶信主。巴克禮牧師到石雨傘的時候適逢禮拜天,有50多人來參加禮拜,巴克禮牧師問道之後接納、施洗了21位成人和12位小孩,下午恭守聖餐,這也是東部教會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聖禮典。

188510月初,李松傳道師隨涂為霖牧師前來本會牧會,是本會中載第二位傳道師。1110日涂牧師一行,從安通山道越過海岸山脈前來石雨傘教會,此次涂牧師又接納五位信徒並設立兩位執事。127日涂牧師再次越過過海岸山脈到哈拉巴灣(今之泰源)探視由石雨傘教會搬來的七、八戶信徒,他然雖無牧者但熱心研讀聖經,也會見證道理,涂牧師在此接納五名並予以施洗。至10日大家再到石雨傘守聖餐。

188610月,李松傳道師一年任滿回到山前。再過一年(1887),李松傳道師又受派與涂牧師一起來到本會牧會,然而當時滿清政府橫徵暴徵暴斂已激怒民怨(主要是平埔族)18886月又發生雷福海姦辱民妻事件,終於引發抗暴。當時抗暴民眾強求信徒加入行動,信徒在雨難中不知所措,旋不久,反抗滿清的怒火波及蟳廣澳,且已變成阿美族對全漢族(含漢化之西拉雅族)的敵視,沿海岸有三百多人被殺,本會信徒楊贛長老遂帶李松傳道師上山躲避。8月中,危險已過,李傳道師任期亦滿,便在1029日回到府城,到了年底,迪階的阮為仁傳道也離任後,後山就完全沒有傳教師了。

1890年,時任長榮中學校長余饒理前來慰問經歷患難的後山三教會。1891年,1月中巴克禮牧師再到後山巡視,2月初9到了蟳廣澳教會(石雨傘),看到教會因無傳教師越見冷清。同年11月下旬,涂為霖牧師第三次到後山巡視,李松傳道師也三度前來牧會,1214日涂牧師到了石雨傘,也見教會沒有進步頗為在意。1892128日,宋忠堅牧師來後山探看教會,10日抵石雨傘禮拜堂,發現數戶信徒因病又去拜偶像背教,教會幾乎關門。189310月中,涂為霖牧師四訪後山,30日由石牌教會兄弟護送到石雨傘,但見石雨傘教會大為退步,陪餐者只剩六名。190112月巴克禮牧師三度來到後山,這次巴克禮牧師娘隨行。夫婦原想越山石雨傘但幾乎不可能,幸當時日警以其在府城助平有功,便找轎夫抬他們過山,使如將殘燈火的石雨傘信徒得到安慰。雖然十年來教會一直沒有傳師,但還是有十幾人作禮拜,巴克禮牧師認為難能可貴,隔年正月又接納五位信徒才離開石雨傘回到寶桑,然後回去府城。

1905年,巴克禮牧師四度來訪本會,看到教會日有進步,雖有稟革,但也為二位年輕人施洗。190511月底,廉德烈牧師到後山,從卑南走三天路程到石雨傘教會,沒想到這將消失的教會有六、七十人來作禮拜,原來新近來此的林策明傳道師,積極造就信徒,恢後信徒的信心,而且正計劃興建一座禮拜堂。這位林策明傳道師是到石雨傘教會的第三位傳道師,對照19084月號教會報告他當時還在石雨傘,而191012月宋忠堅牧師二度來後山,記載兄姊非常想念兩年前的他,可見他在任有三任之久,是本會早期史中在任最久的了。

第一任長老楊贛便在這次廉得烈到訪時受設立。楊長老共生五子,其第二子楊連福讀神學院,並回到東部教會,可惜早逝。楊長老的子孫至今天仍是新港教會最大的家族。此外廉得烈牧師也同時設立兩位執事。可惜這些珍貴史料(小會記錄)在日據困迫中被沒收而消失。

19143月,馬雅各二世到後山做醫療傳道,15日晚上到石兩傘,翌日大雨,但還有八十二人來就診。足見當時醫療需要求的迫切,回顧巴克禮博士所謂情有可原的背教問題,更印證當時宣教之難,並非資源較豐富、教育機會較大的西部教會所能想像。

往後數年迭有宣教師東訪,1916年宋忠堅第三次到東部巡視,該年石雨傘發生牛瘟,信徒亦受其害。1917年,東部兩次大颱風,禮拜堂及農作損失極大。1921年,林燕臣牧師來東部探訪,主要為排解歸北紛擾,時任本會傳道者即本會出身的楊連福傳道師。在東部南屬教會及信徒為信仰與生活奮戰之際,雖然宣教師多次來到東部造就訓練信徒,當時南部中會已悄悄決議將後山教會交北部培育辦理,「歸北事件」造成東部南屬教會極大的傷害,自19131016日南部中會第十回秋季會議劃分堂會時,東部教會堂會已然除名。歸屬的紛擾一直到1938年堅持南部屬牧長相繼謝世後才得以解決。這事件的爭執不在於南北歸屬問題,而在於決定時未曾諮詢東部教會的意願,導致在感情上東部教會深覺被出賣。

二、逼迫下的地下教會

教會百年史有關石兩傘會的記載到了20年代後似乎已經消失。但根據新港教會慶祝三十週年紀念冊所載,其於1946年高篤行牧師來新港召集信徒禮拜之時,新港已有不少基督徒,衡諸條件這些基督徒暨非外來,最近的教會台東距離五十公里遠,以當時交通狀況少有可能是台東教會信徒。為追查真相,新港教會於199687日舉行「教會歷史研討會」除邀請教會65以上的兄姊來參加外,特別邀請教會史專家黃茂卿長老和林川明牧師共襄盛舉。雖已無史料,所幸還有遺老可以追述。在討論會中才發現石雨傘教會消失的主因。

教會自楊連福牧師過世即沒有傳道人,但這期間仍有四位囑託傳道師牧養教會,這四位傳道師雷啟清、陳元武、林有福、宋阿傳。最後一位是教會長老,據聞與陳溪圳牧師同學一年(特考),其子孫眾多,部份仍住新港,其中么子欽明即現任新港教會長老。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要求日亟,甚至命令教會禮拜之前要先拜「神社」。當時由宋阿傳長老負責,卻堅拒不拜,警察逮捕他不著,便找教會長老楊雙春,帶到派出所痛打到皮開肉綻。釋放回來通知兄姊今後即無法公開禮拜又不拜神社,祇好轉入地下秘密聚會。而且不幸的是教會的史料也在這次事件中被沒收,以致後來無法清楚交待前後史實。然而患難中依然堅持信仰,正是石雨傘教會能在谷火重生最寶貴的基礎。

1946年,高篤行牧師來到新港看他在此行醫的么子高端立長老,看到新港已有信徒,但禮拜天無處禮拜,就召集大家在醫館候診室作禮拜,第三階段的石雨傘教會-新港教會於焉開始。

1947年,教會已有三、四十人聚集,乃借鎮公所「中山堂」禮拜。信徒迫切希望有牧者前來餵養,高牧師遂力邀當時在彰化縣原斗教會牧會的林川明牧師東來。林牧師來到新港教會之後教勢大進,並努力向阿美族原住民傳福音,拓展平地和原住民教會多間,今天的長濱教會,東美忠仁、成功、和平等都是。林川明牧師在新港教會牧會三十年,於1977年教會慶祝於新港重新開始三十週年暨新殿獻堂(即現在的禮拜堂)後退休。如今雖已93高齡,身體仍然硬朗,還常回到新港與兄姊交通勉勵。林牧師退休後,接續由在新港長大受教育的簡安碩牧師(簡偕得牧師二公子)牧養約十年之久,並成立「得安托兒所」,為福音做育苗之工作,後於1986年轉任台南善化教會迄今。

1987年,林芳仲傳道師受派來新港接續牧養兩年。時值台灣民主運動方興未艾,林傳道師努力教導信徒以信仰態度關心台灣前途,後轉任台中東榮教會並受封牧師,1996年並與多位牧長成立「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積極推動社區事工,更落實愛台灣的信仰理念。2013年起林芳仲牧師擔任總會總幹事至今。

第三任林文章牧師於1990年到任,與牧師娘更致力社區工作,從事社區婦女事工,先後成立插花班與社區婦女合唱團,林牧師夫婦後來轉任台東馬偕院牧,仍接受教會請託,繼續這些事工,使教會和社區關係更形密切,更有機會推動福立事工。四位牧長接續的牧養,使石雨傘教會終於一掃陰霾,教會日漸蓬勃;但「後山」惡劣的條件依舊,教會事工的發展瓶頸仍然有待突破。

三、重新出發的新港教會

1995年四月,曾正智牧師由台灣教會公報社轉任本會第四任牧師。開始參與新港的希望工程。當時教會約有七十戶左右的信徒,因人口外流,禮拜人數也約七十人,主日學及青少年事工卻成為新港教會發展的最大工場。 社區工作也是新港教會的重點事工。林文章牧師夫婦在任期間曾努力建造社區事工的基礎,帶領插花班和社區婦女合唱團,在成功鎮上備受讚譽。曾正智牧師被聘為社教工作站委員,可以更深入社區以及鎮上文化等公益事工。新港教會與社教工作站、農、漁會等社團籌辦兒童夏令營,每年都有超過一百個小朋友參加,是鎮上一大盛事。透過過省立成功商水和成功教會協助,獲得教育部補助經費,聯合主辦或協辦原住民社會教育活動-社區講座與母語教學

199610月中,新港教會有感於教會拓展需要,議決購下隔壁高端立長老的房舍,做為「石雨傘宣教紀念館」,以紀念石雨傘教會在此浴火重生。而且這棟房子在歷史上不但是成功鎮上第一家醫院,鮮為人知的它也是現在「新港」肇建者-日據時代新港支廳長的別墅。它可俯瞰港區,據說該廳長年老最喜愛在陽台上欣賞他所建的漁港,熱愛台灣並葬於此

四、宣教人才的輸出港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

2009年,劉炳熹牧師於神學院畢業後受派到新港教會,以信心的眼睛,開始鼓勵信徒發揮上帝所賜的創造力,勇於想像,用上帝的恩典重新定義世俗眼中之「資源」。2011年開始推動「Sinkang Mission」,悄悄地為新港人帶來新樂章與新活力;而教會也在短短的四年間,聚會人數從50幾人增加到65人,信徒競相走告,見證上帝恩典的足跡。

2012827日,新港教會澳門短宣隊終於成行了,一行10人中有7個人是學生,憑著對上帝的信、對人的愛、對土地的情與一股傻勁,踏出了為期7天的「澳妙之旅」。

2013106日新港教會舉行差派禮拜,差派第一階段先出發的高哲誠,預定停留三個月至明年初回台。第二階段的三個月將於農曆年後出發,差派另一位青年王瑀立。兩人除參與主日事奉,還協助開拓家庭小組,並前往聾人中心學習手語、參加英文聖經班、參與聾人團契等,在友誼陪伴中,建立關係並開拓學生事工與聾人事工。

20158月開始,阮以杰傳道師加入到服事團隊裡,負責兒童、青少年及社區宣教,加上長期宣教人才培訓的計畫,願上帝親自做工,教會全體會友學習彼此接納、彼此溝通,有同心合一的心志,朝著共同的使命邁進。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