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三峽教會 簡史
   

三峽教會

  1.艱難的開拓時期:由於三峽地方是具有共同祖籍(福建安溪人)及其血緣與祖師廟信仰崇拜的主神祖師公(陳昭應)有直系血親關係,而從事其根深蒂固的地方信仰,以至馬偕牧師自主後1876年10月5日開拓三角湧教會的初期20年間,無法安居於三峽佈道。尤其主後1883年2~3月間差點與嚴清華牧師喪命於三峽,這是馬偕牧師在北部台灣設立的第十三所教會,也是他在北部宣教史上與艋舺地方並列為最艱難設教的地方。

  建堂情形:於主後1879年12月24日建立第一所禮拜堂(這地點今已無可考究),據說,這所教會不准建立在鎮內,只准建立在八張碼頭附近的街道上(當時這裡是三峽鎮郊區,是渡船碼頭,是次等宅區的花街柳巷)。不知何時遷建第二所禮拜堂於鎮內(今日民權街128號),這所禮拜堂很可能於日本據台初期,遭遇三千人口的三峽住民之頑抗,以至損失千名日兵,始得控制三峽,在憤怒之情況下放火燒?美麗的三峽街,禮拜堂也可能同時被燒?。據已故林會長老說,馬偕牧師向日本政府請求補償教會的損失,始於主後1900年元月16日派員協助三峽建堂。是為第三所禮拜堂(今日民權街178號),該堂何時竣工不得而知。

  2.信仰的黃金時期:從這所禮拜堂完工以後,傳道者才能安定居住傳福音,首位入駐三峽者,就是陳和牧師,他於1901年任三角湧傳道師,於1914年5月5日在三角湧封立為牧師,直到1920年向中會提出辭呈,獲准退休,此後他任三峽教會長老直到1938年才移居台北。自他以降,經歷陳來成、郭貞、陳榮宗、李滾泉、陳旺、駱先春至袁鄒富來等傳道人之任內,可謂三峽教會的黃金時期。這段期間,信徒與地方社會均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也使教會邁入寥寥幾所獨立聘牧的教會之一,設立許多佈道據點,是充滿見證的教會。

  建堂情形:這段期間教會發展到坐無虛席,人數增加一片和睦景象,激起了建堂熱潮。先後於1921年李滾泉任內,林有能傳道之提倡,及1924年陳榮宗傳道任內,石安慎傳道之鼓勵,於1927年長老教會決議進行建堂募捐,於1938年購建堂用地。正大力推展建堂事工之時,奈何時事之誤,帶給三峽教會極大的不幸,不只在建堂上因七七事變之故而寸步離行,更因本堂的駱先春牧師與陳文贊長老,因馬偕醫院董事會的北大家務事,被指通敵罪名被捕入獄六十六天。在這種外在日本政治及內在教會家事的困擾下,硬體建設只有望天興嘆!至為遺憾。三峽教會就在不平衡的狀況下,隨著所謂台北中會於1952年脫離北部大會,直到1968年始復歸今日的台北中會。但建堂事工終於在1950年新春,由偕叡廉牧師破土落實興建,1952年8月10日移入新堂禮拜。(即今日禮拜堂現址)

  3.孤獨與守成:自移入新堂禮拜的當年,三峽教會參加了葉金木、卓輝隆為主,召集在東門教會成立之所謂台北中會,宣佈脫離北大以後,直到1968年7月7日復歸台北中會之間,徒勞了十六年有餘,感謝主,於復歸台北中會,隸屬北大與總會之後,教會的腳步踏實了。如今已擁有二千餘萬的儲蓄互助社及社區閱讀中心,面對社區與之對話。更期盼著面對興建中的北二高速公路及建設大學二案之桃戰,能激勵未來的三峽教會,面對地方社區的角色和形象得以確立其福音的目標。這是極待深思的課題。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