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奇美教會 簡史
   

奇美教會

奇美教會,設立日期為1960 年1 月1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兩間奇美長老教會。原來奇美部落有兩大族群,一為阿美族,另一為布農族,所以教會分別有阿美族奇美長老教會和布農族奇美長老教會。
 
1959 年以前,奇美部落這個地方尚無基督信徒。由於上帝的安排,當年有來自光復馬太鞍社的一位青年入贅於奇美村,他就是徐福壽(Fasa’)先生。他未入贅之前,就已是基督徒了。而入贅之後,看見奇美村這個地方當時無一人信主,就連他的妻子的家人也尚未信主。那年9 月,他就開始以基督徒的身份作傳福音的工作。當時有一位受感動接受基督而信主的人叫陳東岳先生(Payo)。
 
可是徐福壽(Fasa’) 在奇美村阿美族人中間傳福音的工作剛開始並不順利,他受到村人的排斥、不諒解,於是他轉移往布農族人傳福音,當時也沒有人傳福音給布農族人,未料,Fasa’在布農族人中間的福音工作卻開花結果,信耶穌的人數日日增加,後來全村布農族人都信基督、接受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成為基督徒。阿美族則是有呂天德及林加榮先生兩家歸信主耶穌。由於信耶穌的人數不斷的增加,於是就於1959 年建立了茅草與竹木建造的聯合( 阿美、布農) 禮拜堂。所以,早期奇美的基督徒是阿美族與布農族人一起聚會禮拜的。當時所使用的語言是日語,唱的詩歌也是日本詩歌。
 
聯合禮拜時間有兩年,由於生活語言上的不同,且因阿美族人信耶穌的人數增加了許多,1960 年,不同族群就各自建禮拜堂( 竹造)。阿美族奇美教會由Fasa’擔任首任長老,陳東岳擔任首任執事。早期的信徒有胡雲貴(Looh)、都文達(Kacaw Ngafar)、賴阿木(Do‘ec)、高吉本(Kakoyat)、林火生(‘Orad)、陳萬德(Sera)、蔡彩妹(Saysay)、蔡清妹(Koli)、林茂全(Pahaw)、柯日祥(Kacaw Tomon)、蔣國賢(Kacaw Sawmah)、鄭成功(Komod)、Kacaw Ipik、‘Orad Sampa。
 
當時,在東里教會牧會的漢人傳教師張雲錦牧師,經常前來奇美村,幫助奇美教會的建立和事工。那時,瑞穗至奇美部落的道路只是羊腸小道,張牧師都是徒步翻山涉水來奇美傳道。他這樣協助奇美教會,前後維持了10 年(1961-1971) 之久。
 
阿美族奇美教會分立後,在‘Orad Sampa的住屋聚會約有4-5 年之久。期間由玉里教會卓牧師為信徒施洗。信徒人數漸漸多了起來之後,住屋已不敷使用,就另覓土地建堂。有一熱心信徒田玉?提供土地,即教會現址。教會在此蓋了一間茅草屋教堂,由於茅草教堂經常受到颱風的侵害,且要經常翻修,於是大家開始募款建堂。當時,募款非常困難。信徒大部分沒有現金收入,年輕人也未曾離開部落到外地工作賺錢。信徒大多數是在家作農,於是會友把農產品,如稻米、花生、玉米等,奉獻給教會,教會再變賣農產品換得現金。就這樣,建堂基金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到了1978 年,教會募集了約80 萬的現金,就開始計畫興建鋼筋水泥教堂。教會請太巴塱教會吳清雲牧師負責設計建造,並有太巴塱教會會友前來支援。蔡松吉顧問當時擔任奇美村村長,也大力支持教會建堂。當時,瑞港公路尚未開通,很多建材,如鋼筋、紅磚、水泥等,都是從瑞穗訂購後,經由秀姑巒溪,順水運送到了奇美河邊,再由人工搬運至工地。整個禮拜堂的興建,從建材、砂石的搬運、水泥攪拌,一切都是用人工,完全沒有機器代勞,而且是教會全體會友總動員,每天大約有50 人次的人工。經過大家辛勤的勞動、努力,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完成教堂建築,即今日的禮拜堂。奇美教會的建造,每一個過程,真可說是神蹟,實在美好!奇美教會真實經歷了上帝的同在和他奇妙的恩典。
 
奇美教會由於過去未保留完整資料,許多事未能詳細查考。歷任傳道人有張雲錦、邱文基、黃傳武、張富田、吳鐵晃、楊富男、楊玉蓮、李學盛、鍾美枝、王永誠,和現任傳道師拉爸斯‧ 伊木伊。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