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高寮教會 簡史
   

高寮教會

一、「紙芝居」中的耶穌
日據時代,平地的觀音山基督長老教會早已設立。但,當時因受日本人之精神侵略,基督教在原住民中間的傳道工作,受信奉神道教(?????,天照大神)之日本殖民政府的逼迫,不但受到限制,同時抓捕真神之崇拜者。因此,在我們的幼童時期,觀音山教會青年雖然也有無定期性地利用禮拜天夜晚的時間,用煤油燈照明,以「紙芝居」的方式(?????)(編註:「芝居」是戲劇的意思。紙芝居就是以紙繪圖,由人藉著一張一張的圖畫來說故事。類似是借幻燈片說故事),在村落的集會場舉行所謂的傳道工作。當時,在鄉村裡並沒有電影、電視、歌仔戲等等之娛樂可觀賞,部落人只當此聚會是觀賞圖片,聽聽故事而已,節目之前後也沒有禱告,最後大概只知道原來世上有天國和地獄之分,人類不可做壞事;但並不知道那是基督教的真理,在圖片中的長鬚人物是基督耶穌,是人類可信靠的真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47 年止,觀音山教會雖然開始相繼地來過高寮部落,自由自在地多次舉行所謂的紙芝居,以圖片方式解說福音,但當時聽眾仍然把這聚會當作觀賞圖片故事的娛樂,從未聽說有人信福音、得救的事。

二、教會的開始-吉村清?先生1947 年底,林清吉先生(日名:吉村清?)即Asing `Afu,自南洋回台灣。他原是日本自願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後一位回台灣的日本兵。當時他年約32 歲。他在1945 年日軍戰敗之前一年,成為美軍戰俘期間,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並且受洗。因此,他1947年底回台灣,即先後拜訪其先祖故鄉太巴塱和砂荖,還有其母方老祖富源(日稱白川),和友方奇美、鶴岡、宮前、山下、石坑、樂合、大禹、台東太麻里香蘭、荒野等地方,述說其在南洋二戰中之經歷,故事述說之中,常參入上帝之話語,與他接受主耶穌之後所得豐富之恩典。人人聽來好似驚奇。

首先,他很誠懇地邀集了在高寮近親家族三家(本家,林信榮、林東衡等),傳述世上真有上帝之存在事實。於是這三家毫無懷疑地在1948 年初全家歸主。這三家歸主者大大小小一共有22 名,由林清吉先生每禮拜天帶領家族成員至鄰近觀音山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平地東部中會得知高寮有阿美族信徒後,先由東部中會巡迴牧師卓恆利牧師聯絡林清吉先生,會同玉里長老教會蔡長老,與玉里鎮第一任鎮長蔡孟鑫長老,在高寮林家前廣場夜間以油燈照明之方式,相繼舉行無定期性之佈道大會。

之後,又有台東來的駱先春牧師與他的隨員長老與聖歌人員數名在本地佈道數次。信實的上帝終於垂聽他們的祈禱,上主恩典如同江河。

三、全村歸信主基督
1951 年前,高寮教會信徒,除林家三戶之外,又增加另一林家三戶,吳家四戶,蔡家二戶,李家五戶,陳家二戶,曾家四戶,董家七戶,宋家二戶,和張家二戶等,這些家族全歸屬基督。此30 戶家人,約有150 名,與前三戶家族,合計共有170 名。大人約50%,子女約50%。

四、福音的擴展
在此同時,林清吉先生在山下村落裡有位表姊夫張忠吉先生,他是該村裡具有名望的人,另有陳修福先生,已經由觀音國小退休的校長,曾任原住民第一任之台灣省議員(直接指派未經民選),他們在經過林清吉先生的拜訪與鼓舞,聽聞上帝福音信息後,歸主得救,並由他們二位帶領所有山下部落族人,歸依主基督。

五、信仰在觀音山教會的紮根工作起初,信徒參與觀音山教會,與漢人會友在每禮拜日合併聯合禮拜,經過數年後,由於主日傳講信息的語言都是台語,阿美族信徒有語言的障礙與困擾。觀音山教會後來邀聘許南免傳道協助工作,他擅於台語與阿美語,以雙重語言牧會數年之久,因許南免傳道歲數年邁,在1951 年末期,又聘請黃慶豐宣道師助理傳道。

在此同時,高寮與山下阿美族長老執事商議,討論合併或分開。考量講道的語言、教會的容納空間、交通、經濟、獨立之可能性等等問題,經過意見交流後決議,族人決定山下部落建築草房教會,並經得觀音山教會的認可。很順利地,在山下建立了一座草房教堂之建築。離開了觀音山平地教會,高寮與山下村落族人開始由黃慶豐宣道師帶領舉行主日崇拜。在此日子裡,信仰的成長不斷,人數也倍增。

高寮有得力之青年林清松、李修福等二名邀集山下與高寮村落青年組成聖歌團,不定期地在農閒期夜間,往宮前村落舉行詩歌佈道工作,成果豐碩,先後歸信得救者有李福生先生全家族(林清吉之表妹夫)與謝文源先生全家族(林清吉之表弟),而後由此二位極力傳福音給全宮前部落族人,並請他們前來參與山下教會的主日禮拜。

六、爭食的宣教
1951~1961 年代之間,戰後民心雖然平息,但是戰後生活民困重重,戒嚴時期仍然有各種限制。長老教會方面未能布白大方地傳教之同時,及高寮、山下、宮前等部落族人信徒之信仰基礎尚未紮根之時,天主教外來宣教人員先後以發放物資上滿足貧窮的族人,同時在部落裡組織人來員管理領受物資的族人,甚至
列冊成為其信徒。天主教會並推選各村落較為活躍之青年男女,未經神學教育即成為傳教之基本成員,或為天主教外籍神父提攜背包之職等等。因此,高寮及宮前村落分別建置草房天主教會。此時的高寮教會信徒,約有4 分之1因物資之故,歸信天主教徒,其中林家四戶,張家二戶,宋家二戶,蔡家一戶。之後,張家一戶又回長老教會。

七、變遷的部落
1961~1971 年代,台灣農業社會慢慢轉型為工業時期,農務工作也慢慢發展成機械化之時,少部分高寮部落青年開始往外謀生,如花蓮、玉里等地之鳳梨加工廠、洋菇栽培與加工廠,都是青年求職之地。他們攜眷轉移外地,所知Mato (??)、Akim(???)、Sio(??)等三家為例,以玉里成為他們之住地,如吳明正、吳明才、吳明義、林信來、林錦光、張阿敏、黃文風、林建宏、吳輝昌、吳忠昌、曾傳火、張來傳、蔡阿福等人,都攜眷往外地謀職。

1971~1981 年代,以農為業之青年已減至3 分之1,如林正輝、黃俊明、黃聰明、袁文德、杜勝雄、陳錦水、陳錦傳、李正崎等,均攜眷往台中梨山打工。另有往基隆礦場工人,如陳錦星、陳春德、陳錦木等攜眷定居。還有往花蓮從事者,Halata,黃金盛,Afu-Kolas。往高雄跑船者(遠洋漁船工作)也有2、3 戶。

八、遷徙的福音
1981~1991 年代,部落的青年均往外地攜眷定居及工作,大約分佈於台灣北部新竹至宜蘭,西美中會所設立之教會裡幾乎都有原屬高寮教會之子弟。新生代青年外移謀生者,如林金源、林清枝、黃金鵬等多人是同時離鄉,目前他們已成立高寮旅北同鄉會。

九、海外南非的發展史
台灣政府曾派遣農業技術人員協助非洲一些國家。林錦光先生受派前往非洲邦交國賴索托共和國農業技術團擔任指導技術人員。林先生在非洲期間,考量將來退休後的出路,選擇憑自身的專業技術,繼續在該國經營事業。

因此,他將此計畫向故鄉的親友商議,並以南星公司之名譽設立其事業體。受林錦光先生之邀,攜眷移民南非經商的親屬及友人,包括南星公司負責人林錦光全家3 口,杜勝雄家4口,杜松春家5 口,潘文成家4 口,林修福家4 口,林尾桃家6 口,林露妹家8 口,林秋香家6 口,吳榮昌家2 口,林鑫海家4 口,吳榮福家3 口,曾健送家2 口,吳天賜家5 口,吳天才家4 口,吳天德家3 口,林淑芳家4 口,林秋芳家5 口,林憲章家5 口等,共計18 戶,68 名人口。這些成員都是基督徒家庭,平時忙於事業,假日期間以巡迴方式在其成員住家聚會,並有林錦光先生帶領,當時,大部分都在賴索托共和國居住。1992 年賴索托共和國發生政治暴動後,其成員紛紛遷離原居地賴國,移居南非共和國,他們在工作地點鄰近之城市Wepener town 購買房子,集中於同城居住,可以互相照應。當時,每遇主日就在其住家舉行聚會,但空間容不下時,便以野外禮拜方式聚會。但是如此的聚會方式不甚理想,因此他們集思廣益,購屋作為主日崇拜的教會,並於1993 年有了屬於自己的教會,完全以阿美族語言的禮拜儀式。1995 年高寮教會小會決議,成立高寮分會南非威波南基督長老教會,是年由阿美中會特派議長林茂德牧師前往主持設立感恩禮拜,參與觀禮之牧師有曾傳火、張久連、張英華、張秋蘭、潘清誠等牧師,高寮教會有李修福、林清松等長老,南非威波南教會有吳輝昌、林錦光、吳榮昌、杜勝雄為首任長老,有潘文成、吳榮福為執事。

南非威波南教會於1995 年後開始,由於賴索托共和國政情不安,所有原高寮教會的弟兄分別到南非各地區創業,如杜勝雄、潘文成2家往東開普敦省,林尾桃、林修福、李惠明、吳榮昌、吳天才等5 家往北開普敦省,吳天賜、吳天德、吳榮福、往西開普敦省,林憲章1 家在中部自由省,林錦光、林淑芳、林秋芳3 家往祖魯得班省(那塔省)。他們之間,相距近者300 公里,最遠者1200 公里。他們主日聚會已經無法在同一據點聚會,乃就近參加當地華人教會。林錦光、林淑芳、林秋芳3 家參與英屬教會,其他成員因兼顧子女之教育問題,與在家鄉財產管理問題,相繼回台灣,繼續其原來職務工作。原教會(威波南教會)駐地教會因時常被雨季洪水侵入,政府為顧及人民安
全,也因弟兄早已分散,教堂被政府徵收歸公。由於前述的情況,南非威波南教會的設立僅有短短五年的時期,雖不是長久的,但是對他們旅居南非創立事業的的阿美族人來說,他們思鄉的心境,事業不順利時,教會是他們凝聚力集中的地方,他們可以藉著信仰來堅定他們的生活與事業。雖然好景不長,教會沒了,
但信仰仍在。

十、失落的部落教會
1991~2001 年代,高寮青年多數流向都會區謀事生活,同時購屋定居,高寮部落存餘者均為年邁老年人,農地除了休耕,尚餘之田地租人代耕或代收,老年人無力自耕。此時的高寮教會,會友如迷失的羊群一般,無人帶領。教會亦形成老年人教會,所剩無幾。老人的奉獻是出自老年津貼,沒有其他收入的奉獻。教會因而無力聘請牧者。結果是惡性循環。

十一、高寮教會的展望
(1)找回起初的信心。
(2)人不在,上帝仍在。
(3)「一領一」全家等歸主的福音宣教工作。
(4)惟主是全家唯一出路,全家一起參加家庭禮拜、祈禱會及主日禮拜等各項聚會和福音工作。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