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224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3/9/5更新日期:2014/10/28
2013族群母語推展研討會 保存母語多樣性 教會有責任
作者/ 林佳靜報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母語政策是什麼?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展委員會主委杜謙遜牧師說,「長老教會不是台語的教會,是注重族群母語的教會」為宣揚台灣族群母語傳承與推廣白話字理念,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展委員會於9月2-4日在淡水福格飯店舉辦研討會。主辦單位表示,此次研討會為喚起教會及社會大眾重視台灣各族群的母語推廣,希望共謀策略,將母語活化於家庭、教會和社會,呈現台灣族群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杜謙遜牧師

 此次研討會是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展委員會自2000年(PCT第52屆總會)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的中大型會議。曾有人詢問主委杜謙遜牧師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母語政策究竟是什麼?杜牧師認為,前總幹事羅榮光牧師說得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每主日禮拜,同時使用17種語言在敬拜的教會」杜牧師說,「長老教會不是台語的教會,是注重族群母語的教會」,他說,在台灣除了福佬語和客語,現在年輕一代的母語幾乎都使用華語,甚至新移民也有來自故鄉的語言。台灣族群母語涵蓋的範圍很廣。

 杜牧師說,此次研討會連結各中區會以及教會內外關心台灣族群母語發展的朋友,希望透過專題演講、實際推動母語的成果發表以及族群分堂的腦力激盪,到最後的綜合討論,幫助大家能在家庭、教會及社區中繼續做母語的推廣與保存。

從母語運動及文字改革談起

 第一天的專題演講,特別邀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台灣母語聯盟理事長李勤岸,從愛爾蘭的母語運動講起,再談到土耳其的文字革命。愛爾蘭的語言復振運動,是關心語言復振人士必須加以深思的個案。李勤岸教授說,愛爾蘭語運動成功的提升族群認同,也使得愛爾蘭建國成功,但大部分的愛爾蘭人還是以說英語為主,母語有漸漸流失的現象,這是愛爾蘭人感到悲哀的事。

 另外,李勤岸教授也分析世界各國的文字改革歷史,究竟是改革文字或是改革語言,是各國取捨的難題。李勤岸教授認為,文字是用來代表語言,所以拼寫應該來就發音,若是顛倒就是改革語言,不是文字。譬如,羅馬帝國滅亡後的第一個西歐帝國查里曼大帝要求發音改革,結果拉丁語就變成死語,只用於書寫。李教授說,台語羅馬拼音是根據教會羅馬字來修改,他認為文字標準化才有可能實施母語教育。

↑黃成鋒老師

↑萬淑娟老師

母語在家庭中的使用

 第二天的專講,邀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丁鳳珍和開發台語文漢羅、全羅轉換系統的楊允言老師主講母語在家庭中的使用。下午的成果分享則邀請新客家協會理事長黃成鋒老師、西拉雅文化協會前理事長萬淑娟和中布中會望鄉教會教育牧師乎乎姆‧哪海抒嵐分享。

 新客家協會理事長黃成鋒老師因為參加原住民領袖培訓點起認同的火花。他也希望點燃客家認同與宣教之火。他從補修客家學分開始,陸續在各地舉辦客語讀經班、客語團契、招募志工、成立協會,他盼望未來在全台各教會能夠設立客語傳承的據點。

 1627年台灣首位荷蘭宣教師德國人甘治士抵台,為了傳教,前往新港社學習西拉雅語,並記錄許多新港社的生活習俗與宗教文化。1636年荷蘭宣教師尤羅伯又以羅馬拼音書寫西拉雅語,使西拉雅人變成台灣島上第一個擁有自己文字的原住民族。傳教師著手以這種「新港語文字」來翻譯聖經,可惜只出版了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荷蘭人就被迫離開台灣。

 萬淑娟老師說,西拉雅語原本被語言學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死語,但透過荷蘭學者阿德拉爾(K,A,Adelaar)教授的幫助,萬正雄長老和女兒萬淑娟及菲律賓籍女婿萬益嘉,發現十七世紀荷蘭宣教士留下的一本荷蘭文和新港語對照的聖經馬太福音,開啟西拉雅語復甦的大門,使得西拉雅語言復活了。於是西拉雅語文化協會開始展開復育的工程,包括舉辦西拉雅語音樂劇、兒童語言營、創作西拉雅語歌謠、字典、繪本等等。

↑乎乎姆牧師母子對話,使用布農族語非常流利。

 望鄉教會乎乎姆‧哪海抒嵐牧師在台上與兩個四歲和五歲的兒子流利的以布農族語對話,讓大家非常驚訝與羨慕。乎乎姆牧師說,她的孩子現在已經能認識300個單字。她認為,孩子的母語要能說得好,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一定要堅持、執著,也要刻意塑造母語的環境。乎乎姆牧師甚至還刻意讓孩子休學半年,好加強他們使用母語的能力。她認為,若能在小學前鞏固好母語的基礎,以後就算在國高中階段暫時不講母語,長大以後再找回來也會很快。

 乎乎姆牧師說,因為國家的漢化政策,從小她一直認為講母語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一直到了讀神學院,才讓她找回尊嚴,開始讀布農語聖經,練習以母語講道。

 在教會,她與丈夫撒伊牧師牧會,各項慶典或活動都以母語為主。許多觀光客到望鄉教會參加主日禮拜,雖然完全聽不懂,但卻能感受到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及宗教氛圍,就好像是到國外一樣。教會也非常鼓勵父母與孩子說母語,不但常常舉辦母語比賽、母語讀經、鼓勵信徒參加族語考試,甚至鼓勵信徒以族語為嬰兒命名…。乎乎姆牧師說,期待學校或協會來推廣母語的效果有限,若教會能堅持推廣母語,就能進一步影響會友家庭,進而推廣到整個部落社區。

↑洪叡郎牧師

母語在教會中的使用

 第二天晚上及第三天早上是「母語在教會中的使用」的專講。邀請退休的洪叡郎牧師及加利利宣教中心門徒訓練學校主任梁瑞麃牧師分享。

 出身於長老教會第三代,洪叡郎牧師說他自幼就學白話字羅馬拼音,可讀、可寫,在神學院暑假實習時,成為白話字老師。有一次他用白話字寫明信片給當兵的同學,沒想到害同學關禁閉,讓他感到非常抱歉。

 洪叡郎牧師於台灣神學院畢業後,相繼至霧社、梧棲教會牧會,並創大墩教會。洪牧師除了傳道及家庭協談等服務外,更積極關注監獄人權、兒童人權等人權相關議題。從長老教會的宣言,由戒嚴至解嚴的民主化運動;大大小小的遊行及抗議、聲援活動難以計數。他曾舉辦「小蕃薯生活文化營」,與人合編台灣歷史、地理文化教材。為了突破媒體戒嚴,參與過地下電台及第四台主持台語節目,訓練第四台記者的台語。921大地震及88水災洪牧師也義不容辭參與重建工作。2013年1月31日才自屏東中會彌迦教會退休。

 洪叡郎牧師說,其實他小時候講的是日語和華語,一直到讀神學院整個語言才翻轉過來。洪牧師說,過去因為國民黨的壓制,硬是要統一人民的口音,才造成人民的反彈。因為從前的觀念比較狹隘,為了反抗專制獨裁政權,才高舉台語文化。若回到聖經去看,他覺得上帝不喜歡人類只有一個口音,因為統一的語言反而使人自高。他認為上帝變亂人的口音是好的。為了讓各個族群懂得彼此欣賞、尊重多元的文化。他說,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有不同族群,呈現文化的多樣性,是我們應該珍惜的。

 洪叡郎牧師說,長老教會有責任維護母語的多樣性,他也認為主日學應該儘量使用母語,但也要小心不要陷入自我中心,不要造成受教者的反感。他建議教會可以多鼓勵孩子用母語朗誦聖經、創作童謠、教羅馬拼音、閱讀與鄉土史地或地名典故的故事。教會也可以訂定辦法,推動在家講母語的活動。

 梁瑞麃牧師列舉許多資料說明造成台灣語文困境的原因。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全世界6000種語言當中,每個月以兩種語言的速度滅絕。造成有的語言逐漸消失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政治因素。許多國家因為外來政權不准住民使用母語,規定要講官話,再為人民洗腦,讓人民感覺說地方話是低俗的,久而久之地方話就不見了。

 梁瑞麃牧師說,挽救母語要從根救起,他認為家庭應與社區結合,把家庭語言提升成生活語言,再透過社群成為有共識的語言,再轉成可以教學溝通的語言,最後成為政治的語言,能夠在官方會議中傳達理念,最後提升為國家的語言。梁瑞麃牧師認為,以色列可以用五十年將希伯來語建置成為國家語言,台灣當然也可以,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杜謙遜牧師說,這次研討會原本設定150人,請各中區會派員參加,但因為康芮風災積水,許多原住民牧長被困在山上,福佬語與客語組參加的人數也不多,許多教會不能參加,非常可惜。但此次研討會的內容將燒錄光碟,盼明年總會年會時可以提供眾教會參考。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