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217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4/4/20更新日期:2014/4/24
原住民宣教事工分享
作者/ 林佳靜報導

 為慶祝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成立60週年,在第59屆的總會通常年會中,特別於4月24日上午,由原宣主委及幹事分享原住民宣教事工。其間穿插高雄原住民大專中心學生團契所表演的戲劇及呈現原住民教會與社會實況的影片,希望喚起眾教會及社會對原住民議題的關心。

 首先由總會原宣主委Ispalakan Ibi(伊斯巴拉淦.黟弼)牧師負責引言。前總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星.歐拉姆)牧師、原宣教育幹事Supina Nakaisulan(蘇畢娜.那凱蘇蘭)牧師、原宣教社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及玉山神學院院長Pusin Tali(布興.大立)牧師,則分別針對傳道、教育及社會關懷、神學教育等方面分享,並由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牧師為台灣原住民教會宣教的展望做出總結。

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的歷史

 總會原宣主委Ispalakan Ibi牧師首先說明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成立的歷史。1953年總會第二屆總會通常年會中,正式通過成立設置「山地宣道處」。隔年召開了第一屆山地宣道處會議,並推派了外藉宣教師孫雅各牧師為處長,從此展開了向原住民宣教的方向與策略研究。接著在1966年更名為「山地宣道委員會」,又在1989年因應台灣原住民人權意識覺醒的呼聲與要求,二度更名為「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延用至今。

 Ispalakan Ibi牧師說,「總會成立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是本宗教會最早實踐福音釘根本土的策略行動。」「設立原宣以後,面對複雜又充滿挑戰與未知的台灣社會,原宣總是能夠立即回應時代的需要,成為原住民部落與社會中穩定的力量。」

福音釘根於原住民

 前總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牧師,自1970年起到1990年間,因台灣社會的拉力(教育需求、社會開放與全球化等),以及部落的推力(部落就業環境無法滿足在地族人需要等),及鄉村沒落等困素,原民青壯人口大量湧進城市。原宣事工當時積極投入培育傳道人與協助教會拓展、協助都市原住民就業、推動母語運動、協助教會經營管理…等。這20年之間原住民教會從469間成長到499間,從2011年開始至今年又成長到現有513間。

 Sing ’Olam牧師說,站在這個歷史的平台上,原宣看見普世教會對台灣原住民的呼召。「藉著南島語系民族語言及傳統文化的優勢藉著上帝所賦予台灣原住民的恩賜,我們著力於培育普世人才及海外宣教師,向東南亞國家如日本愛努族、泰北、馬來西亞Salawak族及其他太平洋島嶼國家宣教」;國內宣教的發展部分,更積極培育社會宣教與神學教育精英,讓原住民部落教會、都市教會在台灣及普世中,繼續以最大的熱情,開展上帝國宣教的服事。

前總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牧師

總會原宣教育幹事Supina Nakaisulan牧師

看重門徒培訓教育

 總會原宣教育幹事Supina Nakaisulan牧師指出,原住民教會所面臨的困難是,「原住民教會大部分都很小,容易使人陷入迷思,認為人數少數少的教會只要牧養,不用教育。」1970年起,原住民人口外移,信徒們因為不諳台語,很快就被華語教派的教會吸收。原住民部落家庭有愈來愈多的單親及隔代教養人口,缺少家庭參與信仰培育。而原住民教會又常把教育事工的重擔全寄望在牧者傳道一個人的身上。

 Supina Nakaisulan牧師認為,小型教會不該再單打獨鬥,而應整合總會、神學院與地方教會的教育人力與資源,一起合作、彼此強化,讓原住民教會整體向上提升。

 Supina Nakaisulan牧師說,近年來,原住民教會已積極參與「一領一‧新倍加的門徒培訓教育工作,希望培養出委身本宗長老教會的信徒,成為傳福音的器皿。未來也會大量研究、出版原住民相關論述,及投入福音與文化的相關研究,以減少誤解和對立。

總會原宣教社幹事Omi Wilang牧師

掙脫殖民枷鎖,找回原民尊嚴

 台灣原住民族除了經官方認定的14族群之外,仍有以下如:凱達格蘭族、卡瓦蘭族、道卡斯族、拍宰海族、拍瀑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西拉雅族、馬卡道族、Kahabu等等。

 總會原宣教社幹事Omi Wilang牧師說,台灣原住民族400年來,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殖民統治,在殖民統治者粗暴與毫無人性的掠奪中,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不斷地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土地、歷史與文化。

 Omi Wilang牧師說,近六年來,在馬英九總統的統治下,造成東海岸30餘處的BOT案、六都直轄市內六個原民鄉的消失、莫拉克風災強制遷村、核廢料存放原住民地區、邵族土地遭侵佔、水庫砂壩濫建、原住民保留地被規劃為森林區、荖濃溪越域引水、原保地超線利用限制、高失業率、教科書扭曲原住民族歷史,以及大量引進中國低價農產品及引進外勞等不當政策,大大威脅原住民的生存權及工作權。

 Omi Wilang牧師說,這許許多多的挑戰,提醒長老教會的每一位信徒,要透過愛與受苦的信仰精神,聆聽台灣每個角落的社會底層的呼聲,一起承擔每一個受壓迫的台灣族群,見證主的大愛與榮耀。

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牧師

探討原住民神學的本質

 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牧師則是探討原住民神學的本質。布興大立牧師說,台灣有80%的原住民牧師是從玉山神學院畢業的。原本台灣有28個原住民族群,但因為早期政府的不當政策,使得原住民被消滅變成九族,後來因為長老教會在信仰上的支持,為原住民爭取權益,好不容易才復活,成為如今14個台灣原住民族群。

 未來玉神將努力推動四項目標:1.培育具有原住民族意識的傳道人才。2.提供原住民族群永續發展的方向。3.持續不斷地生產的神學。4.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的神學。5.與自然萬物結合的生命共同體之神學。

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牧師

開啟原住民南向普世宣教的異象

 總會助理總幹事’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牧師為台灣原住民教會宣教的展望做出總結。她提出原住民宣教將繼續落實六大面向的整全宣教、教育的深耕、推動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的宣教事工及小型教會夥伴宣教。未來原住民的宣教異象,除了推動原住民都會宣教,也將開啟原住民南向普世宣教的異象,到馬來西亞沙勞越婆羅州宣教,明年將差派三名原住民海外宣教師。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