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1696
字級調整:
發布日期:2015/7/11更新日期:2015/7/11
2015東海長青全國巡迴 為大專學生事工募款
作者/ 林佳靜報導

2015東海長青團契由學生自發性推動的全國巡迴事工,將為「大專學生事工」巡迴募款。(林佳靜攝)

 秉持長青精神,東海長青團契由學生自發性推動的全國巡迴事工,為弱勢團體募款,已超過20餘年。2015年,東海長青學生首度決議要為「大專學生事工」巡迴募款。暑假期間,將到台中愛國蒲教會、新竹中正教會、高雄中山教會、台北古亭教會、台中東榮教會獻詩,特別為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全國大專營會自籌款募款。

 東海長青團契自1987年開始,為東海長青的聚會場地與學舍巡迴募款;1994年轉型以公義和平的理念,為弱勢團體的需要巡迴募款,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漁民服務中心、蘭嶼東清教會風災建堂、勞工關懷中心、彩虹婦女事工中心、921震災、彰化二林喜樂保育院、恆春基督教醫院、都市原住民…等募款。

 東海長青團契全國巡迴事工總召林書弘表示,每年東海長青的學生都會一起討論議題關心的方向,「我們這群受惠的學生,在許多牧者同工的餵養下得以成長,應該要回饋給大專的牧者。我們也想多了解大專宣教的事工,釐清總會大專、各地大專中心與教會團契之間的關係,希望喚起更多學生一起來關心。」經由台中大專工作者林佳勳牧師建議,認為可以為總會大專事工奉獻。剛好擔任神研班籌委的書弘得知,為了舉辦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的慶典,總會大專的預算受到縮減。最後學生投票決議,今年要為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全國大專營會自籌款募款。

 東海長青的全國巡迴,不只是到各教會獻詩、見證分享,也會深入了解弱勢團體的處境。7月7日至11日在台北古亭教會舉辦的集訓營,特別邀請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專講「總會大專事工現況與困境」、大專助理妹子分享總會大專事工總覽、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張德麟牧師講「長老教會大專宣教事工歷史」、畢契吳祈得講「校園以外的大專宣教可能性」。集訓營的第一天晚上,總會大專主委林益仁教授還以網路視訊與學生分享信仰。第三天下午,東榮教會江明恩牧師也特地搭國光號北上,前來探班,關心學生。

總會大專幹事王榮義牧師專講「總會大專事工現況與困境」(林佳靜攝)

 第二天的專講,王榮義牧師首先釐清,傳統的SCM(基督徒學生運動)與台灣學生團契的組織架構不同。國外的SCM是由基督徒學生自主成立組織;長老教會的系統,是由總會推動活動方案,由中會設立大專部,大專部下設學生中心,學生中心再到各個學校成立團契。相較於校園和學園團契而言,長青團契的學生比較有自主性,也能與普世教會接軌。但礙於組織架構,長青團契在推動學生自主時,就會碰到經費問題。

 王牧師說,長青團契鼓勵學生有獨立判斷、多元思考的能力,可能會讓習慣接受餵養、教導模式的人,感到不適應。或是因為學生提出質疑發問,讓教會牧長感到被挑戰,而有壓力。無形中也造成教會與大專輔導之間的關係緊張。王牧師表示,其實長青團契的困境,很多是來自教會內部的不了解,而不是來自社會的批判,甚至還有社運團體認為長青團契做得太少了。

 總會大專辦活動,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性思考,整個營會設計都是由學生籌委主導。王牧師說,總會辦活動的原則是總會補助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募款,三分之一是學員自付。但因為舉辦宣教150週年慶典,所有委員會的預算都被砍,總會大專所編的預算本來就很緊,再被砍就更吃力。王牧師強調,並不是「總會大專窮,需要募款」。而是希望透過這個募款活動,呼籲畢契能為經濟有困難的學弟妹著想,讓他們有機會參加活動。

 有學生提到長青團契與其他校園團契相較,傳福音的積極性似乎不夠。王牧師釐清「傳福音」的觀念表示,耶穌傳福音是給所有的人,並不是拿著「四律」才叫傳福音。傳福音的真諦,是要道成肉身,進到他人的生命中,聆聽他的故事,陪伴他,不會被律法綁手綁腳,是向什麼人就做什麼人。王牧師說,福音要先傳給自己,自己要先懂得陪伴自己,經歷神的愛。「很多基督徒自己都離福音很遠,卻要去傳福音,根本無法說服人。」他認為,長青人已具備傳福音的本事,「長青的多元性、包容性很足夠,只是缺乏自信心。」他對長青團契的期許是,能在大學的4年中,經歷生命的破碎,與神相遇,知道怎麼陪伴人,為傷心的人禱告。「當長青人經歷神的愛愈多,然後告訴別人『你來!』,這裡有神的愛。」這就是福音。

張德麟牧師講「長老教會大專宣教事工歷史」(林佳靜攝)

 張德麟牧師從日本YMCA時期開始說起,見證長老教會大專宣教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團契」(TKC,簡稱長青團契),於1949年在柳原教會成立,促成三項主要事工:(1)1951年促成南北合一,成立總會。(2)推動醫療傳道事工,成立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TCMA) (3)推動白話字運動。

 張牧師說,1954年由美南長老會所差派的美南差會,在台北(今總會事務所現址)設立Friendship Corner,開始從事大專事工。初期以寒、暑假營會、座談會及查經班為主。從1954年到1968年,這個時期北區大專事工的學生運動有濃厚的宣教特質,希望將學生帶到地方教會,而沒有成立「團契」,以免增加學生聚會負擔。

 1961年,總會在青年部下設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分北、中、南三區,初期以外籍宣教師為主。1964年開始,北、中、南區由本地工作者接手,包括莊文生、謝禧明、謝敏川牧師等。

 1968年,美南差會奉獻四萬美金,提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北、中、南三區的學生工作。北區分得兩萬元美金,兩萬元美金共分兩部分,其中一萬元交給士林教會,另一萬元購買雲和街房產,做為學生宿舍。美南差會奉獻的其他兩萬元,一萬給台中,買台中公理街的學舍。另外一萬則購買今日高雄路加堂的土地。

東榮教會江明恩牧師前來探班、鼓勵。台中大專工作者林佳勳牧師全程陪伴。(林佳靜攝)

 1967年底,銘傳的學生張麗淑(今台北南門教會長老)自動組織團契,是長青團契的濫觴。而到了鄭信真牧師擔任工作者時代,以長老教會為主的「團契」有大同、家專(大家團契),銘傳以及文化長青團契。 1970年代長老會提出「國是聲明」、「我們的呼籲」及「人權宣言」三大宣言,震撼海內外,長青團契也被政府單位注意。文化大學團契的台語聚會曾因此被迫停止。文化長青只好每週在學校附近的陳氏墓園舉行夕陽會。後來直到1972年,在時任總會青年幹事的謝禧明牧師及台北大專蔡政夫傳道輔導下,成立現在的文化長青團契。後來接棒的大專工作者還有張德麟(1978,新竹)、陳明賢(1979,台中)、陳美蕙(1981,台北)、林宗正(1980,台南)、石連城(屏東)牧師…等。有些牧師帶團契很有一套,有人很會帶查經、講專題、帶活動、辦聯誼,突然間就讓長青團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講起大專宣教的故事,張德麟牧師就像是一部活歷史,往事歷歷在目。說著說著就翻開〈聖詩〉後面的啟應文─羅馬書第10章說明,天主教、聖公會是以禮儀為中心,所以是「望彌撒」,長老教會是「聽道理」,不是「跳禮拜」。長老教會的禮拜是以「講道」(宣揚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張德麟牧師語重心長的勉勵學生,一定要加強對長老教會教義的了解,要關懷社會的邊緣人,要秉持長青的精神,有勇氣在信仰中說真實的事。

東海長青畢契吳祈得分享「校園以外的大專宣教可能性」。(林佳勳牧師攝)

 第四天颱風來襲,東海長青畢契、目前在台灣神學院就讀的吳祈得不畏風雨,照常前來分享。他從自身的經驗反思,提醒學弟妹要認識自己、認識群體的信仰。他也提到參與「太陽花運動」的經驗,及分享「校園以外的大專宣教可能性」。颱風夜,還有畢契大老遠從宜蘭趕過來,帶來晚餐與學弟妹們分享。集訓營期間的每日下午,是東海長青學生練詩的時間,他們將在暑假期間,到四間教會獻詩,分享見證。

※東海巡迴場次,歡迎就近參與,並給予學生支持!※

7/12(日)台中愛國蒲教會獻堂感恩禮拜獻詩
7/18-19(六)(日)新竹中正教會
8/15-16(六)(日)高雄中山教會
8/29-30(六)(日)台北古亭教會
9/12-13(六)(日)台中東榮教會

畢契在颱風夜特別送晚餐來和學生一起分享。還有畢契大老遠從宜蘭趕過來。(林佳勳牧師攝)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