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1267
字級調整:
發布日期:2018/3/5更新日期:2018/3/6
一領一新倍加 特色教會46:阿美中會巴扶以善教會
老人家的笑聲 教會對社區的愛
作者/ 台灣教會公報社

  周間上午飄著濛濛細雨,教會裡頭卻傳出清朗的笑聲,以及節奏輕快的阿美族特色的詩歌音樂,仔細一看,並不是青少年在辦活動,而是一群頭髮銀白的老人家正在跳舞做操。這裡是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阿美族巴扶以善教會,教會空間同時也是「巴扶以善文化健康站」的據點。每周一至周五,來自社區裡的高齡長輩們聚集在巴扶以善教會,在專業的照服員以及熱心志工的陪伴下,老人家彼此聯誼、活絡筋骨,也從中學習保健和衛教知識;照服員和志工們也會個別關懷站內長者、到府訪視,盡力顧念他們的需求。雖然文健站自2017年底才正式設立,但巴扶以善長老教會老在10多年前,就開始了社區長者的關懷事工,從最初設立的「老人日托」,轉型成為如今的文健站。

  2004年,巴扶以善教會當時的牧師阿星˙阿曼與副牧高清玄,推動成立了「花蓮縣新秀原住民社區關懷協會」,該協會在門諾基金會的輔導下,以巴扶以善教會為據點,辦理「老人日托站」。然而教會推展社區長者事工,曾經面臨拮据,有一陣子,幾乎就是靠牧師阿星與傳道蕭聖祝夫婦倆,努力找經費、寫計畫,維持日托站的運作,只為了不讓那些企盼著能上教會參加活動的老人家失望。

  這樣的堅持,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會友,也感動許多教會以外的人。巴扶以善教會多年來陪伴社區中的長輩,不僅是信仰的見證,也做出了口碑。現任牧師李靜花分享道,當原住民族委員會推行「長照2.0計畫」並增設部落文健站時,鄉公所更直接點名邀請巴扶以善教會。協會現任理事長阿星回應,「我們是一個傳福音的教會,要為整個社區服務。」道出巴扶以善文健站的宗旨:教會並不是只愛教友,而要愛教會所處社區裡的所有住民。

 

文健站現況

  巴扶以善文健站,據點位於新城鄉北埔村附近的巴扶以善部落,站上約有30名左右的長輩,來自巴扶以善與鄰近村里,目前有三位成員高齡90歲以上。除了專任照服員,還有數名教會會友擔任志工。蕭聖祝特別指出,陪伴長者,除了憑藉照服員的專業知識,也需要不求回報的使命感,「所以不僅是照服員,這些志工也非常很重要」。她介紹道,巴扶以善站上的志工,都是教會的長執和會友,自願幫忙煮飯、處理雜務、協助照服員等等。

  推動長者照護事工,晃眼就是13年,阿星已於2017年從巴扶以善教會退休,蕭聖祝則於進豐長老教會服事,目前夫婦倆以協會成員和志工的身分,持續關心當地社區長輩。擁有社工背景的現任牧師李靜花,樂於承接使命,繼續以信仰的眼光,陪伴社區長輩。阿星表示,他始終秉持著「教會社區化,社區教會化」的信念,基督的愛要分享給整個社區。對志工而言,參與文健站,不僅是情感上對於長輩的疼惜,更是回應信仰的教導,實現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精神。

 

文健站日常

  周一至周五,是文健站開站時間。早上8點,長輩們會陸續前來報到,首先量血壓和體重,「如果名單上的老人家今天沒有來到站上,文健站同工會個別聯絡,並安排家庭訪視」。蕭聖祝表示,站上每位長輩在哪間醫院看了病、吃哪些藥,同工也會記錄起來,定時提醒長輩要吃藥。

  基本健檢完,照服員就帶領長輩做操、伸展,接著便會進行團康、數字思考、猜謎賓果等遊戲,歡笑聲總是此起彼落。其實,做遊戲除了讓長輩心情愉悅、放鬆,更是訓練反應、思考和肌肉運動的巧思。老人家不方便做激烈運動,然而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戲與團體互動,許多老人確實達到了復健身心的效果。

  「你能想像10年前,那位阿公是被看護推著輪椅進來的嗎?」同工指著某位自行拄著拐杖行走的長輩,欣慰地說,「你看得出來,那位跟大家一起玩遊戲的阿嬤,其實患有失智嗎?」「那位跳舞的阿公,已經80歲囉!」站上同工皆清楚每個人的狀況,而老人家因持續復健而身體好轉,所有人也有目共睹。

  李靜花表示,除了這些動態課程,每個月會有一次由牧師分享時間,介紹在地宣教史或信仰故事,或是實用的保健常識,成員反映良好,不太識字的長輩,也藉此學習認字。中午,所有人會一同祈禱、共進午餐。志工們在教會後頭整理出一個園地,自己種菜,不時就能幫老人家加菜。志工也常帶自己家裡的農產來站上分享,顯示出對這些社區長輩們的疼惜。除了上午的站內活動,周一至周四下午,照服員要去家庭訪視,此外志工則協助場地恢復,協會成員也要處理相關行政工作,周五則進行資料彙整,詳實掌握每位老人家的身體、用藥狀況等資訊。

 

族群多元融洽

  「巴扶以善文化健康站」目前是花蓮新城區唯一的原住民部落文健站,阿星分享道,目前站上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族群相處融洽。站上的照顧對象,以當地阿美族人為大宗,也有少數太魯閣族人和漢人。原因是位居平地的巴扶以善部落與周邊社區,早已是多元族群混居之處,十多年前教會開設「老人日托站」時,就已經有非會友、非原住民的長輩參與,與巴扶以善教會建立了深厚感情。

  阿星認為,教會的愛本來就不是只給會友或只給阿美族人,而是要向整個社區分享,並非只有要人坐在會堂裡聽教訓,才叫傳福音。他回憶,教會剛開始推行社區事工時,難免會有一些誤解、阻撓,然而長期下來,教會的無私奉獻、同工的熱忱愛心,已經眾所周知,也讓曾經的質疑聲音,認為「教會就是要逼人信教」的誤會,徹底破除。阿星有自信地說,「我們(教會)跟社區的關係很好!」如今,參與文健站的成員,就算不是基督徒,也樂意與同工一起祈禱謝飯、唱詩歌。教會率先付出無私的照顧與愛心,使外人也願意接納教會,更因此認識了福音。

 

什麼是長照站?

  巴扶以善文健站目前為政策「長照2.0」的C站級別,規模為20~29人數區間,有一名計畫主持人、兩名照顧服務員和數名自發性協助站內事務的志工。長照2.0為長照1.0的改版,最大改變在於服務對象擴大、服務項目增加、提供單位掛牌,核銷規定鬆綁,以「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為目標,讓更多人受惠、減少民眾負擔。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所推出的實施計畫,部落文健站以原住民部落為中心,整合政府、當地部落團體、醫事團體及原住民教會等力量,積極推動預防照顧服務,強化部落長者關懷服務。

  文健站提供簡易健康照顧服務,包括延緩老化失能活動如活力健康操、文化藝術、心靈課程、音樂等課程活化腦力;也提供營養餐飲共餐或送餐服務;居家關懷服務、電話問安;生活與照顧諮詢;連結、轉介輔具、居家護理、社區級居家復健、部落義診等等。站上服務範圍周詳,全方位顧念長輩需求,也整合在地資源,聯繫社區各單位與平台。而站上的計畫主持人與照服員,皆須經過相關訓練時數與證照,方可擔任。

 

志工的心

  巴扶以善文健站上,除了照服員,還有數名志工。志工不僅要協助照服員,也包辦站上的一些瑣碎事務,例如環境清掃、廚房炊煮、花園整理等等。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會友都是自願參與文健站的事工,以服事自己家中長輩的心,陪伴站上的老人家。蕭聖祝表示,站上有不少成員,是巴扶以善教會的松年會友,他們從前在日托站擔任志工,如今在文健站上成為受照護者,輪到教會年輕一輩的會友來陪伴他們。這些志工都是巴扶以善教會的會友,有的是教會長老、執事,也有平信徒。李靜花特別提到,其中有一位是因病而辭去工作,回鄉休養的年輕會友,因為身體行動許可、加上擁有護理背景,在大家的鼓勵下,來到文健站擔任志工,或許可說,她陪伴著社區老人家,老人家們也陪伴著她。誠可見巴扶以善教會十多年來所經營的長輩關懷事工,成功達到了愛的傳承。

  文健站雖然甫設立,但教會卻是從十多年前,就承辦老人日托站,或可說是文健站的前身。2015年,教會特別舉辦日托站10週年感恩禮拜,不僅是為長輩的健在獻上感恩,也表揚多年來默默付出、不計回報的志工。許多長輩從日托站時期,持續參與到如今的文健站,已經與教會和志工們建立深厚的感情。

 

心路歷程

  李靜花表示,當初要受聘成為巴扶以善教會牧師,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來之前就知道,這間教會長期在關心社區中的老人家」,巴扶以善教會與社區老人家的羈絆,雖然緣起於前任牧師夫婦與當年的副牧所開發的事工,卻已然是巴扶以善教會的核心關懷。教會周邊區域的歷史,也是很大的因素。有許多原住民族人,年輕時離開山上的部落,而來到花蓮新城鄉這個地區謀生,時間久了,這些族人就逐漸在此地落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城人口外移、社區走向高齡化,當年出來打拼的年輕族人,如今都已垂垂老矣。蕭聖祝表示,就是不忍看見族人長輩總是孤單地在家等待子女歸來,因此興起要為他們做些什麼的念頭。

  雖然如今的照服系統看來非常穩定,然而教會對社區長者的關懷,也曾遇到瓶頸與困乏的時刻,當年日托站運作時,就曾遇上人數不穩定、經費拮据等關卡。蕭聖祝回憶道,教會一度考量過,要暫停教會的社區長者事工。然而已經有一群長輩,視到教會參加日托站的活動,為每個禮拜最期待的事情,他們對牧師夫婦說,「你們不做,那我們要去哪裡?」「聽到老人家這麼說,你怎能忍心?就繼續做吧!」為了守護老人家晚年生活的心靈寄託之處,牧師夫婦四處寫計畫、找經費,也繼續在社區中宣導、溝通。李靜花笑稱,他們夫婦倆真的是「努力做、撐著做,沒錢了就自己找錢繼續做」,終究度過最艱困的時期,也成功融化了社區中的歧見,讓更多人願意進到教會,更多長輩認識了教會的溫暖,一路走來也呼召了許多人,認同巴扶以善教會對於長輩的關愛,甚至加入其中,成為同工。

  如今老人日托站已經成功轉型為文化健康站,巴扶以善教會對社區長輩的關懷,建立起穩定的設備、體制、人力和口碑。如今週間每日上午,教會廣場不曾冷清,老人家帶著期待走進來,也帶著笑容離去。以基督無私的愛,陪伴長輩,這是巴扶以善教會,為社區帶來的美好見證與恩典。(文/攝影Umav)

 

 

 

相關檔案下載:
特色教會46阿美中會巴扶以善教會.pdf

資料提供單位: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