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魚類
鳥類
昆蟲
 
 
鯉魚
鯉魚體長而側扁,帶青黃色,尾鰭呈紅色,口有兩根魚鬚,中國各地淡水區均有出產,是一種重要的 養魚,品種頗多,以飼養食用有變種的無鱗(革魚) ,或以供觀賞則有(紅鯉) 等等。此魚一年四季常見,但以秋最為肥美。

黑鰱(大頭鰱)
外型與白鰱相似。主要區別為本種由胸鰭基部至腹鰭基部,腹部呈圓滑狀,腹鰭基部至肛門有一肉稜。體背側灰黑色,腹部銀色,頭大圓胖,吻短圓鈍,口寬大,眼下位。鰓耙細密狹長,濾食浮游生物為食。

鯇魚(草魚)
鯇魚即是草魚,魚身呈圓筒形,帶青黃色,鰭有微黑,是中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食味鮮甜,肉質清嫩,一年四季皆常見以,10月至11月間最為肥腴。

鯽魚(鯽仔魚) Carassius
棲息於水草較多之溪流、野塘或湖泊底層,鯽魚比較喜歡棲息於泥質的河底,水草繁密,岸邊多樹蔭的地方;遇到危險時,會很快的直線潛入暗處躲藏,寒流來襲氣溫、水溫過低時有將身體隱入泥中不動,類似冬眠的情形。

筍殼魚 Oxyeletrix Marmoratus (Bleeker)
屬塘鱧科(Eleotridae) 蝦虎亞目(Gob-ioiddei) 分布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由於外形酷似竹筍因而取名為筍殼魚。

筍殼魚屬夜行性魚類喜歡棲息底部及隱蔽物的地方,肉食性,主食小魚及小型甲殼類。 筍殼魚大約是二十年前從國外引進的魚種,因氣候等條件上的關係,大都分佈於本省嘉義以南之地區,尤其以烏山頭水庫為最多,因水庫之天然條件優厚,於每年四月左右均可見其卵附著於岸邊之石頭或可附著之物體上及其幼苗(約2公分以上)於岸邊石頭縫隙處棲息。

蝦虎
身體略圓而延長,頭部平扁。兩眼位於頭頂,略突出。吻圓而鈍,寬大,口大橫裂於吻端。背鰭兩枚,後鰭較大,腹鰭緊靠胸鰭,癒合成吸盤狀,後端不與腹部相連。身體顏色常隨棲息環境改變。有的終生在河川中生活,有的具有洄游習性。巢築於石頭下,卵黏在石頭下方。雜食性,極貪吃。

大嘴鱸(加州鱸、大口鱸) Micropterus Salmoides
又叫加州鱸魚屬廣溫性魚類,生存溫度2~34ºC,生長適溫12~30ºC,在淡水極 易飼養,且成長快,肉質鮮美,無細刺。

吳郭魚(南洋鯽仔) Tilapia Mossambica
原產於非洲,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慈鯛科(Cichlidae),種類頗多,曾有二、三十種被養殖過,是一 種廣鹽性(能適應淡水及海水等不同鹽度)的熱帶魚類,目前已廣泛的散佈世界各地。

曲腰魚(紅鰭伯、翹嘴魚、總統魚) Culter erythropterus
棲息於河川之中、下游與湖泊等開闊水體之中、上層水域。行動活潑,性情兇猛,捕食其他小型魚類。幼魚則以浮游動物為食。

體延長而側扁;體背平直,但頭背部稍隆起。口上位,下頜厚實並明顯地向上突出,致使其口裂幾乎與身體呈垂直,後端達鼻孔下方。眼大,位於頭側上方。腹稜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最後一枝不分枝鰭條為光滑之硬刺。鰓耙稀疏;細長而堅硬,下咽齒尖端成鉤狀。體背部和體側上半部。台灣分佈於南部之日月潭與曾文水庫及其附近之溪流。

鱸鰻(花鰻、烏耳鰻、土龍) Anguilla marmorata
本種為周緣性淡水魚,常棲息於河川深潭、水庫、池沼之底部亂石洞穴中。

肉食性,夜間攝食,主要以魚、蝦、蟹、蛙及其他小動物為食。台灣全島各河川、湖泊、池沼中均有,目前野生族群數量減少,已被列為“珍貴稀有之保育類野生動物”。



* 以上魚類資料來自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 網站 wusanto.magic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