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區情境與教會沿革
義光教會是位於台北市信義路3段,大安森林公園對面巷內的社區公寓一樓(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1號出口),37坪的禮拜堂加上近10坪的地下室當教室用,就沒有其他空間。教會所在的社區是屬住宅區,除了幸安國小、經濟部工業局、台糖公司等環繞在大馬路邊外,社區內2千7百戶住家,只有少數飲食店或公司行號。教會禮拜堂面對6米巷道,對面是一個2百多坪的鄰里公園,是社區中最多人出入的公共場所。
本堂址原為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律師(當時為省議員)之住宅,主後1980年(中華民國69年)2月28日,林義雄先生正因美麗島事件被關在景美軍事看守所,當天開審判庭,林太太方素敏女士前往旁聽。中午時分,林先生60歲的母親及7歲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離奇慘死於此,9歲的長女奐均雖受重傷,蒙主憐憫得以死裡逃生。方素敏姊妹在當時參與關心受難家庭的教會牧長之帶領下,願意以此房子為見證上帝公義,及耶穌基督赦免與拯救福音之地,而售予建堂委員會。1982年4月11日復活節「義光(上帝公義之光)教會」於焉誕生。
二. 組織
歷任牧師:許天賢牧師(1984-1987);紀元德牧師(1987-1990);許承道牧師(1991.12-2005.07);鄭英兒牧師(
2005.09-2013.06) ;邱瓊苑牧師(2014.5.18-)。現任長老:張再凱、楊麗娟、何明鴻、簡淑香、謝明道;現任執事:朱約信、孫一信、李騰軒、洪增陽、林素蘭、蔡佩珊
主日崇拜:約85名;還有:婦女團契、兒童主日學、少年團契、成人主日學、聖歌隊、家庭禮拜、祈禱會,各項聚會。
三. 事工目標
政治性的敏感背景讓社區居民對義光教會有更深一層的神秘誤解---既尊敬(此地為台灣民主建國付出極大代價)、又害怕(奪走三條生命的凶宅)。因此,傳「和好、赦免、平安」的福音,是義光教會的宣教目標。義光教會是一個24小時沒有鎖門的教會,「禮拜堂社區化,大門不上鎖」,配合各種事工、活動、社區組織,漸漸讓社區居民習慣禮拜堂空間為其生活的一部份,認同此處的生命追求為社區有機生命的目標。我們努力學習成為上帝盡忠的管家,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四.事工的執行
以禮拜堂(空間運用)為據點,同時作兩方面的牧養,「教會」與「社區」是夥伴關係:(1)教會信徒。小會、長執會、團契幹部都是牧師的同工,一起推動崇拜、查經、關懷、服務、宣道等事工;(2)社區厝邊。里長、社區發展協會、媽媽教室、社區公園等社區組織,都是牧師的同工,其中的幹部就像是長執一般,以生命牧養的態度來和他們相處、面對社區問題、建立願景、互相關懷,再和這群同工一起推動社區事工。不須要勉強兩個「生命共同體」時常相聚,而是分別享受「禮拜堂」福氣的厝邊。當社區居民「習慣」於在禮拜堂「出入」時,「教會(基督的身體)」才有可能藉著「禮拜堂」和社區人分享生命的好消息-福音。
五.事工特色與展望
基本上,義光教會是以「上帝國」之反省為基礎,來推動社區的各項事工,包括:
A. 組織事工:社區總體營造,屬於社區整體重建部分,包括:1. 關懷弱小教會及社區:協助花蓮阿美族教會兄姊成立之馬?農場販售有機農場品。2. 與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關心及推廣社區工作。
B. 空間事工:屬於信仰追求的聚會--1.信仰團體:查經班、舉目向山祈禱會。2.社區團體:合唱團(水噹噹合唱團、幸安女聲合唱團、慈林基金會合唱團)、國際特赦組織台灣1組、台灣母乳協會、YWCA義光社區學苑、兒童才藝、社區活動使用等。 3.認同禮拜堂如同「廟埕」:大門不上鎖、居民自由進出。
C.福音事工:屬於心靈關係重建部分--1. 「溪水邊」(FM 90.9)節目帶CD錄製、分發。2. 節慶佈道----聖誕節社區報佳音、與社區合辦活動等。3. 祈禱空間提供。
D.2005年9月與韓國首爾新堂中央教會締結姊妹教會,共同推動上帝國事工及台韓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