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竹教會 簡史
   

新竹教會

跟隨「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宣教精神          新竹長老教會簡史        鄭文仁牧師

        加拿大籍宣教師馬偕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187239從淡水港登陸,開始在北台灣宣教工作之第三天,即312的黃昏由台灣南部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Rev.Hugh Richie)和迪馬太醫生等三人步行南下就到達竹塹(新竹的古稱)後來馬偕牧師又好幾次步行來竹塹、紅毛港一帶佈道、診病、拔牙。

        1875年清朝之行政劃分把淡水廳改為新竹縣,由此推察福音傳到新竹的時候,馬偕牧師之宣教根據地-現在的淡水,也是屬於新竹縣轄下。當時竹塹城的中巷是清朝的試院(考棚),文武秀才都以步行或坐抬轎來到竹塹應考,台灣俗語說:「什麼命食到竹塹餅,什麼腳行到倒吊嶺。」就可知竹塹城是人文萃集之地,是眾目所注之處。在這種政治、文化之背景下,當然馬偕牧師及其學生就非常看中在竹塹城的福音宣揚事工。

竹塹禮拜堂

        一八七八年十一月二日(禮拜六)晚上馬偕牧師和學生李炎、李賜、連和、柯玖等再次抵達竹塹,隨即去看想借用做為禮拜堂的房屋(清朝衙門旁,今本市西門街13巷內),屋內黑暗、污穢,且伴著豬仔和擁擠的幼小雞鴨,不過就決定租用,當晚就住在那裏,真是難睡的一夜。在僱請泥水匠來清掃及整修期間,民眾起驚慌而來此走來走去,一群人擁擠於屋外,有幾個文士相集,唆使眾人要阻止泥水匠工作,甚至聽聞有暴徒將來要拆屋並要毆打馬偕牧師及其學生,甚至要把他們趕出城外,但馬偕牧師並不擔心,他到市場向激動的民眾說,我決不會為了這些自誇的人們(指文士)之緣故而離開;他並告訴學生,要立穩不能退縮。此期間馬偕牧師和他的學生上街頭傳福音,聚集了眾多的人,其妻向婦人們交談,他替人拔了431顆牙齒,施藥給126名病患,這些行動稍消除了人家的疑慮,也使人增加親善感。

        當馬偕牧師在門頂掛上「耶穌聖教」扁額時,再度引起市面騷動,但不久便安靜下來,所租借作為禮拜堂之房屋修繕完畢後,於十一月十七日(禮拜日)上午舉行「竹塹禮拜堂」開設禮拜,由馬偕牧師親自主持和講道,帶領會眾吟詩「我認救主無驚見誚」,堂內滿席而安靜,該日下午嚴清華即到任開始負責此禮拜堂的事工,是本會首位傳道師。

130年前之新竹古都,佛教、儒教之勢力牢固且居民迷信普遍,要在這樣的景況下傳福音,所遭遇之種種迫害等事情,是出乎想像的。然而仍然克服一切的困難,孜孜不息,傳主的福音使人們悔改而得平安與喜樂。1886年分設峨嵋教會(1935.4.21中部大地震倒塌後已廢止)竹塹新禮拜堂(中巷考棚旁)

由於「竹塹禮拜堂」不敷使用,於1899年遷移至中巷內,即新購位於鄰近考棚之魁星樓,又鄰舊同知署衙之旁之連棟宿舍 (即今南門街111168),而修建為禮拜堂,教堂門框上有灰泥砌成扁聯,橫書「耶穌聖教」,於820日舉行獻堂典禮,即「中巷禮拜堂」。當時福音傳入客雅庄莊家後(即今本市客雅里中和路,市議員駱克銘先生服務處一帶),於同年1217設立「客雅庄教會」,其信徒多屬莊姓家族,莊家培養出多位傳教師,其中莊鼎洲則曾為該會之傳道,因同一市區有二間教會,就稱「中巷禮拜堂」為城內教會,「客雅庄教會」為城外教會以區別之。

        新竹教會教勢漸次進步,信徒增加,聘請郭春木牧師為第一任本地牧師,為當時北部中會第四間有聘請牧師的教會(第一間:萬華陳清義牧師,第二間:新店蕭安居牧師、第三間:大稻埕李壬水牧師),但在任不上九個月即病逝。191357日郭希信牧師為第三任牧師,翌年6月應聘至大稻埕教會而離任。

新建紅磚哥德式禮拜堂(現會址)

        教會位於中巷內,附近有許多娼妓館,信徒在如此環境中聚會實有不妥之處,遂有遷移之議。1912年加拿大籍宣教師劉忠堅牧師(Rev. Duncan Macleod)將其故鄉信徒捐獻給他購置汽車款項悉數奉獻,購買西門城口土地(即現今教會會址,約五百餘坪)約值日圓700元。

        適有加拿大婦人讓安 ? 韓達以其生日奉獻為台灣教會之用,分配為宜蘭、基隆、新竹等三間教會之建堂費用。又得加拿大籍宣教師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 設計建設,於1921年破土開始建堂,是一紅磚造拱?堆砌,紅板瓦斜屋頂之哥德式建築,十字架高聳,方攢於鐘樓之尖頂,雄觀壯偉,為當時新竹地標之一。在建堂期間,全教會信徒共心一致,尤其是王得性長老每日攜帶便當,親自督工並率其男丁15人做小工幫助營建,一日不缺,此種熱忱實難能可貴。新禮拜堂順利峻工,於1922年舉行落成獻堂感恩禮拜。因新禮拜堂與客雅庄教會相距不遠,而合?成為新竹教會。1923年得加拿大籍撰寫馬偕小傳-黑鬚番(The Black Bearded Barbarian)的作者Marian Keith(瑪麗安 ?桂斯)遠寄自加拿大新的大鐘贈送教會,此口鐘就稱為瑪麗安鐘(Marian Keith Bell)。吳威廉牧師為安置此口鐘於鐘樓,而延誤搭火車回台北的時間,就乘坐人力車到車站,不料途中拉杆折斷,人力車翻覆,吳牧師墜地受傷,回台北後病倒,不多久就受主恩召(1923613),真令人感念肅然起敬。每當搖動此口鐘,其渾厚清晰瞭亮之鐘聲就從教會發出響徹整個新竹市區,意謂著新竹教會矗立在新竹市中心,要有不辜負主所託付的把福音傳遍整個新竹市每個角落之使命。

新建禮拜堂巍峨聳立,外觀堂皇,也必須充實信徒要有虔誠的信仰生活之素質來配合,才能榮神益人。然而卻發生引起軒然大波之「新竹教會控訴事件」,部份信徒企圖要擔任長執,暗中玩弄陰謀權術,形成派系,竟在禮拜中,出言大罵,甚至武力用事,獰猛畢露,這些人素為教會內領導人物,可窺見當時糾紛激烈之一斑,此事件控訴到第十二屆台灣大會(即今之總會,1926411),經裁決剛任滿一年之第三任陳旺牧師也牽扯其中,當自己請辭新竹教會牧師之職,三名長老當自己辭職,二名執事停聖餐一年,糾紛始告結束,種下日後部份信徒出走於1940年開設聖潔教會(即今新竹聖教會前身)。歷史不可遺忘,經驗必須記取。

1936~1949

莊聲茂牧師於1936418自大甲教會轉來就任為本教會第四任牧師,任期間努力鞏固教會之基礎,使信徒圓滿、和睦,並於1936810日分設北埔教會,1939年分設芎林教會,誠摯服事之偉績是不可磨滅的。193777中日戰爭大爆發,日本政府污涉、壓迫教會,莊牧師前後兩次被捕入獄,第一次以間諜罪嫌被拘禁十四天,第二次在論天照大神,天皇與基督之關係,以有觸犯不敬罪嫌,又遭拘禁五十三天,真是?福音受苦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結束(1945815),莊牧師聽到像馬其頓人的呼聲,請辭在新竹教會22年(含傳道師時代)之牧會工作,轉向深入飢渴慕救的五峰、尖石兩鄉之原住民山區-泰雅爾族傳揚基督之福音,以新竹教會為母會且竭盡全力,支援莊牧師所從事之原住民福音宣揚事工,創立了嘉樂、梅花、錦屏、泰崗、尖石等十幾間教會。

1949~1971

194965鄭連坤牧師就任為第五任牧師,競競業業,孜孜不倦,全力以赴,教會開始有週報,在其嚴謹的神學基礎上,注重教會信徒的信仰訓練,講壇上由淺入深,訴諸信徒的心弦,喚起共鳴,成立婦人會、馬可班、家庭團契,使信徒盡其所能,各司其職,他常帶領青年腳踏車旅行、探訪各地教會,建立肢體間之交通,因而教會逐漸產生一股興旺的活力,每主日出席人數由赴任時之80人左右,增加到150人之盛況。?紀念設教80週年,於19568月開設南大路佈道所(今公園教會),19572月分設東門佈道所,1958810分設南門佈道所,於196496兩個佈道所合併為中正教會,1971815成立香山佈道所,鄭牧師於1960年榮膺第七屆總會議長,因要專心致力翻譯聖經工作,於1972630離任。

1971~1981

彭德貴牧師於1972年底赴任為本會第六任牧師,即強化教會各機構之組織,闡明長執及幹部職責,對信徒靈性復興有莫大幫助,如成立頌主合唱團,成人信仰造就班,於197424認領西大路怖道所(今啟信教會),配合總會推行什一增長小組,約書亞團契(社青)、儲蓄互助社、財團法人、松年團契、並興建三層樓之教育館,因彭牧師受聘擔任台灣神學院之教職於19817月底離任。

1981~1996

鄭葦舟牧師於1981831赴任為本會第七任牧師,任內經歷教會建堂事工,備極辛勞,主必紀念。因原禮拜堂已老舊,又空間窄小,只能容60人左右,無法負荷漸漸增長的教勢,遂於19841117日本會設教106週年時舉行新禮拜堂開工禮拜,於1987419(復活節)舉行獻堂感恩禮拜,這是由本地教會信徒同心合意出錢出力建造的,即現今所使用之五個樓層之建築物。

因著科技時代的來臨,社會型態的改變,教會也隨之應變,於1990211起,實施長執輪休制度,5月成立夫婦團契。又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外來從業人員的移入,於199395在竹東鎮二重埔舉行二重埔教會開設禮拜。原舊禮拜堂在1993127拆除,其空間闢為停車、教會、社區等活動多種用途。鄭牧師於1994831離任至桃園教會牧會。

1996~現今

兩年後,1996731鄭文仁牧師赴任為本會第八任牧師,本著歷代牧長和信仰前輩、諸兄姊留下的佳美腳蹤及所奠定之穩固基礎,與諸位長執、所有信徒再接再勵,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使教會在穩定中成長,二重埔教會建堂完成,而於2002122昇格為堂會。

如今每主日上午分華、台語兩堂禮拜,一切事工順利進行著:

一、團契:主日學、少年、青年、社青、婦女、夫婦、松年等團契及聖歌隊。

二、社區宣教:

(一) 松年大學:如今約有80位學員,每週二、五上課。

(二) 國小生命教育:自2003年起至今,在本市西門、民富、舊社、東門等

   約三十個班級。

(三) 得勝者:自1996起在香山國中,三年前轉至竹光國中。

(四) 週末快樂兒童營:每年二期,如今已舉辦第十四期,進入第七年。

    以上諸事工均有教會之兄姊甘心樂意參與服事而持續進行著,並榮獲新竹市和行政院內政部「96年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優團體」,並分獲新竹市頒發匾額乙塊、獎狀和內政部頒發獎座、獎狀。

三、普世宣教:支持駐英國宣教師鍾淑惠牧師連續三年經費,接納大韓耶穌教長老會台灣宣教會新竹韓國教會在本會每週日下午的主日崇拜及週間聚會,每週六上午日本人在本會教導其子女日本語。

四、神學教育:成為台南神學院之「伙伴教會」,台灣神學院之「台神之友」。

五、其他:關懷支持原住民或弱小教會及肢體,每年暑期組福音隊至需要協助之教會的暑期事工、新眼光電視台創台基石教會。

總之,教會是上帝在世界的器皿,一方面不應把自身自社會抽離,乃要走出教會圍牆,積極進入社會,與社區結合,服事社區。另一方面教會不能單獨存在,或以本身利益為中心,採取唯我獨尊的姿態,否則即與基督分離。換言之,她應與其他教會、中會、總會,甚至世界各地教會取得連繫,並有份積極參與其事工,而建立基督的身體。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s://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