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期:本會原屬嘉義教會(現在東門教會)那時有黃岐南醫師,張登顯老師等諸位主內兄弟,因有感於雨天交通不便,乃提議推派黃岐南醫師與嘉義東門會堂磋商得其同意,並徵得水上公學校長本福三郎的同意,借用公學校教室作為聚會所,1924年8月借用劉世岳代書館聚會,1925年5月盧萬德醫師來水上開業,教勢基礎得助力而鞏固。設教期:1926年9月南部大會准許成立嘉義堂會水上支會。1927年1月聚會所租用在盧萬德醫師診所之隔鄰,同年5月聘請謝木強傳道師。同年11月30日以台南市東門町之135號卓信外一名向台南州知事申?設立認可證。教會地址在嘉義邵水上庄416番地,同年(昭和2年)12月28日獲認可設立。那時信徒增加有15,戶主日約有45名至50名聚會崇拜。各主內兄姐均為建築新新會堂目標努力,同年購得現在禮拜堂基地(水?265番地)日圓180元,但尚無禮拜的聖堂。
建堂期;1929年12月5日南部大會建築部許可建新教堂,在1930年新建磚造禮拜堂竣工。於1931年(昭和6年)6月19日由盧萬德長老等2名代表向台南州知事申請移轉認可證,教會聖堂移轉至水上庄水?265番地,同年8月10日得台南州以台南內教第2241號之一號移轉認可。水上基督長老教會始擁有最完整美觀的禮拜會堂。信徒主內兄姐逐漸增多。陳坤源醫師也在本地開業醫院。
拓展期:主後1941年12月11日升格成立堂會,開始聘任賴炳烔牧師為首任牧師,嗣因同年大地震之災害,教會聖堂龜裂破損不堪,主內兄姐皆有感必須重新建造聖堂。時由盧萬德長老陳坤源執事著手籌建,於1942年12月開始重新建築木造禮拜堂,並在1943年11月在原址新建聖堂落成竣工總工程費日幣3千,是本會第二次建堂。光復後1965年間又遭遇東山地區大地震,本會木造禮拜堂受震害而歪斜危險,施加木柱支架維持崇拜使用。主後1975年間主內兄姐都急想有一座簇新莊嚴的聖殿聚會崇拜,乃同心於第三次建造聖堂及牧師館。蒙上主恩賜,在許扶助先生來赴任後即為新聖堂而努力,接洽募捐籌備組成籌建小組,並得北榮教會李金泉先生好意為聖堂設計藍圖,於1976年5月15日開工建堂,1977年3月14日竣工。同年10月9日舉行新禮拜堂及牧師館落成獻堂式此為第三次建堂。總工程建造款計新台幣108萬餘元,欣逢設教50週年紀念,能得美麗堂皇的禮拜堂及牧師館,奉獻為主聖工之用值得永誌史頁。1980年10月許扶助先生受聘封牧為本堂第六任牧師。因牧者忠心聖工,長執會友同心事奉,先後成立青年團契,婦女團契。1995年成立松年團契,在此農村教會青年人謀職外流日多,蒙得上主恩顧,教勢尚能平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