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吉拉卡樣教會 簡史
   

吉拉卡樣教會

陳阿水全家族自光復加禮洞遷居到今日的吉拉卡樣部落,翌年,劉阿福家族受陳阿水全家影響,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劉阿福家族亦搬遷至吉拉卡樣部落,此兩戶每逢禮拜日就在自家的簡陋茅草屋裡虔誠敬拜神,或是徒步涉水到鎮上的鳳林教會及草鼻教會(即今日的中興教會)聚會。
 
上帝眷顧困苦和窮乏的人,歷經3 年,戶數增加為5 戶( 劉阿福、曾萬福、陳阿水、黃松德),信徒總人數達14 名,由黃松德弟兄擔任長老,曾萬福弟兄擔任執事,婦女會長林金花,副會長鄭秀蘭。草創期,他們在艱困的經濟環境中,不辭辛勞、默默耕耘、一點一滴累積奉獻,凝結全體的力量,建造以木頭牆壁、茅草屋頂的禮拜堂,定教會名稱為「山崎教會」( 以日文命名)。禮拜堂在1953( 民國42 ) 年 9月10 日落成,教會同時聘請鳳林長老教會高阿賢牧師兼任協助聖工。
 
吉拉卡樣部落土壤極為滋潤肥沃,前來耕耘闢地的人數及遷居的戶數逐年加增,成人會員有77 名,總人數近百人,漸漸形成了一個阿美族的小部落。由於本部落信徒的熱誠、敬虔,和光復以及草鼻教會同心傳福音,以信心、愛心引導慕道友認識真神,因此信徒倍增,主日禮拜時禮拜堂爆滿,難以容納。於是大家齊心合力,在第四鄰購買一塊地,決議重新擴建教會。
 
1954 年,小會接納中會派任洪川幸傳道為本會第一任牧者( 任期為1954 ~ 1960 年),新堂於1958 ( 民國47 ) 年9 月20 日落成,命名為山興教會( 後改為今日名稱,吉拉卡樣教會)。
 
由於木造茅草禮拜堂經不起腐蝕,教會進行第三次改建,1962 ( 民國51) 年4 月10 日落成。當時,教會信徒總戶數30 戶,成人信吉拉卡樣教會徒有57 名,獻堂典禮由洪川幸傳道主禮,並有王川榮傳道勉勵。
之後,教會第四次改建,搬遷至現今地址。
 
1982 ( 民國71 ) 年立基動工,典禮由黃松清牧師主禮。
 
1960 年代,台灣工商業崛起,都市工作待遇優厚,生活需求逐漸提升,吸引不少務農的信徒轉往都市發展,直接影響吉拉卡樣部落的人力、物力和發展。因此,信徒戶數直趨下降到8 戶。教會有一段長時間呈現無專職駐堂牧者狀態。教會由黃松德、黃松喜兩位長老,和曾萬福、鄭秀蘭兩位執事,負責管理。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s://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