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復興教會 簡史
   

復興教會

一、草創歷史
1931 年4 月許南免先生接觸到福音,當年已50 歲的他,變賣家裏所有一切,舉家來到淡水聖經學堂就學。學成之後在花蓮縣馬太鞍〈光復〉,從事宣揚福音工作,他是阿美族的信仰之父,也是阿美中會復興教會的開拓者。

二 、福音的開始
阿美族信仰之父許南免牧師,在馬太鞍撒福音種子後,由於受到日本警察的迫害,而逃難到萬寧村山上〈六十石山下之林地),以砍伐林木維生。二次大戰結束前後(1944 年前後),由於民生物資缺乏,人民生活貧窮,加上連年的早災,使村民生活更加清苦。而在光復鄉?平部落的弟兄,也是逃不過這種災難,?了生存,紛紛逃難到各地方去尋找他們落腳之地。當時的曾繁茂、張新發等七、八戶人家,也是逃離馬太鞍來富里鄉萬寧村六十石山的山腳下,找到他們的落腳之地,就是阿眉溪上游一帶。他們在那裡定居,其他的人也隨後也來找地定居,後來在那定居的人有30 餘戶。原住在六十石林班山地砍伐林木的工人─許南免牧師,聽聞鄉人搬來住在阿眉溪上游之後,特來拜訪問候。許南免牧師就在這個時候,把福音的種子,開始撒在這些移民心中。許南免牧師白天在林班砍伐工作,夜晚攜妻到阿眉溪臨近部落傳福音。不論風吹雨打,他會提著油燈走十幾里路,爬上爬下,走過難行的小徑,渡過好幾道溪,從不發怨言。到那住在不同的山坡地上的居民裏 ,挨家挨戶,傳講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福音 。這就應驗了聖經上的話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使徒行傳16 章31 節) 因此福音的種子在這裏,終於發芽生根,而且結有常存的果子。

三、1947 年間初期信徒的禮拜情況由於初信者曾繁茂弟兄、趙清榮弟兄、張新發弟兄等幾戶信徒的熱心,?主日聚會在一起研究聖經和唱阿美傳統詩歌。許南免牧師年邁,就從六十石山上搬下來,移居住於萬寧村萬寧部落,那些信徒也隨著把聚會地點改在萬寧部落許南免牧師宅,熱心的信徒們不怕路途遙遠之苦,每個主日禮拜及每星期五晚上的祈禱會,從未停止聚會。由於信徒們的熱心和聖靈的同工,信徒日益增加。過不久許南免牧師暫時離鄉到別處去傳福音,信徒在沒有牧者之下,大家決議到附近東部中會東里教會參加主日禮拜。

四、初期的禮拜堂和幹部
1948 年1 月,在東里教會接受洗禮的共有20 人,並設立曾繁茂、趙清榮?首任長老,同年10 月1 日,決議在阿眉溪上游區建立茅草屋教會。此後聖經書院派楊加郎宣道師?首任牧會者。

1949 年下旬,?配合在萬寧部落的信徒,決議把阿眉溪上游教會遷移到萬寧村,暫借萬寧青年集會所,作?基督徒們臨時禮拜聚會所。此後,外籍宣教師孫雅各博士和東部中會胡文池牧師,及布農中會劉傳牧師等在本教會(萬寧青年集所)舉辦培靈佈道會,促成信徒及教會不斷的增長,中會暫派李金文宣道師?本教會牧會者。

五、教會的成立
1950 年上旬,萬寧教會(佈道所)升格?支會,同時部落的集會所的所有權(含建地)歸教會所有,並正式成?萬寧教會,因聖靈的同工使萬寧教會信徒日益增加,並甚覺需要牧會者來帶領各種聚會及屬靈方面的開導,之後又聘請黃良生宣道師?駐牧者,但兩年後又因調職他去。

萬寧教會又面臨到沒有牧者的困難,暫請東部中會東里教會張雲錦牧師兼牧, 由於張雲錦牧師的卓越帶領及神的同工,使教會信徒的量與質不斷地增長,特別是鄰村的新興村〈達蘭埠部落)的信徒急增且宣告獨立,在自己部落裏興建教堂,正式成立教會,名稱?新興教會〔達蘭埠教會的前身)。

1956 年,萬寧教會聘請徐吉丸宣道師來駐牧,同年計畫將教堂改建成鋼筋水泥教堂,但沒有幾年徐吉丸宣道師奉令調職。1960 年,聘任楊賢造牧師來駐牧,1961年12 月26 日,同時封楊賢造?第一任牧師,興建的鋼筋水泥教堂也完工,萬寧教會並舉行獻堂感恩禮拜,萬寧教會同時升格?堂會,由楊賢造牧師主持獻堂典禮。

六、教會遷移並易名?
1973 年10 月9 日那拉颱風襲擊台灣東部,沖散了在阿眉溪的上游居民。之後,因政府政策,住在阿眉溪的居民被迫遷移到現在的復興社區。當時,部落委員以區塊的方式分配土地,每戶一人代表抽籤,讓大家都有土地得以存活。在大家同心合力之下,族人在這新地方整地,重新建立新家園。在全體族人的共識下,將此新家園命名?復興部落(此地原來是林管區種植樟腦樹苗的苗圃),因此復興部落也命名?『樟樹區』。

復興部落共有34 戶, 信徒人數共有164 人,比萬寧村部落信徒人數多三倍,並且在復 興 部 落裏有600 多坪的空地,足夠建教堂用地,通過萬寧教會信徒大會決議,把教堂遷移到東里村復興部落,原來就有的萬寧教會含建地賣給周木成弟兄做住宅用,教會把所賣得之款項用來購買土地、水泥、鋼筋等材料。復興教會這座教堂就是原來萬寧教會的前身, 如今改名?復興教會。

萬寧教會遷徙至復興部落之後,就聘請林生安牧師協助興建禮拜堂的工作,後來林生安牧師調職至梨山教會做副牧,復興教會就由黃水生宣道師接手興建禮拜堂的工作,大夥兒更是忙碌的很, 因?一邊蓋自個兒的住宅,又要興建復興教會。但大家並不畏
艱難,因?每個信徒心中仍然存有熱心愛主的心腸,當時的情景想起來?的讓人懷念。因?大家總是一條心。?得一提的是! 復興教會興建期間由當時的牧者黃水生宣道師完成全程的工作計畫, 各項的教會工程很多都是由黃老師向公部門爭取的資源。

七、各項建設
1945 年10 月-- 成立佈道所。
1948 年5 月-- 建築阿眉溪茅草教會。
1952 年6 月-- 萬寧部落青年集會所改?萬寧教會。
1959 年4 月-- 改建鋼筋水泥教堂。
1974 年11 月-- 教會遷移到復興部落,原萬寧教會改?復興教會。
1976 年3 月-- 建築復興教會鋼筋水泥教堂完工?用。
1982 年9 月-- 建設水泥球場及青年團契添置價?15 萬元長椅。
1985 年10 月-- 建築牧師館完工。
1989 年8 月-- 楊仁福省議員補助50 萬元
( 小型地方建設款) 整修標
準綜合球場。
1989 年10 月-- 建設教會大門及圍牆。
1990 年5 月-- 青年團契添置鋼琴一架。
1990 年7 月1 日-- 周福生議員補助(小型地方建設款)5 萬元,添置長桌10 張、鋁椅30 張、高級輪椅12 張。禮拜堂內部裝潢禮拜堂加蓋防水屋頂興建教會廁所修建禮拜堂正門坡道
 
八、宣教異象
信仰傳承接軌繼往開來,福音仍要繼續努力宣講下去,感謝許南免牧師的開拓精神與努力耕耘,讓這些從馬太鞍?平部落遷徙來此的居民,可以傳承福音的幼苗,成?萬寧教會的初信者。因此,我們應該要繼續傳承下去,讓上帝的愛跟福音的果子分享在這個美麗的地區。
( 一)、我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1、辦通宵禱告小組
2、主日凌晨的禱告讀經小組
3、培訓教會服事聖工人員
4、婦女詩歌班
5、教會探訪小組
6、為了教會的將來發展的福音宣教事工聘牧來努力

◎ 牧者、教會資料、教會簡史及照片等如需增修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s://churchstat.pct.org.tw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