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會沿革
在民國三十八年有一個名叫Bukun的弟兄,曾經在關山一間診所就診,這一個診所的醫生會在診所裏面傳福音,也會分享一些兄姊們在國外被醫治的故事。他的故事吸引了海端一帶的布農族人,並開始對這醫生所傳的主耶穌的福音感到興趣。這位Bukun弟兄回到利稻之後就將福音說給家裏人聽,後來他的妻子Saidu以及Valis、Apin,她們聽了這福音之後經常結伴到關山這個診所裏去聽耶穌的福音,持續有兩年的時間。這兩年間如果有颱風或其他的情況以致於無法下山到診所聽福音的時候,他們就聚集在Bukun的家裏唱詩、禱告。這就是利稻教會福音種子的開端。
利稻教會開始聚會的地方是在Bukun弟兄的家裏,當時信徒們在聚會的時候經常受到部落居民的威脅和恐嚇。有的時候會有人丟石頭,或是在外頭對聚會的信徒們叫囂,甚至也有拿刀恐嚇的情形。但是不論如何,信徒們仍不為所動,以堅定的信仰繼續的聚會,絲毫不為所動,沒有一個信徒因此而不敢到Bukun的家聚會。後來由於聚會人數開始增長,所以就轉到一位叫Aziman弟兄家裏的柴房聚會,這個柴房可以容納十五位的信徒在那裏聚會。約民國四十五年,聚會的場所又不能容納不斷增加的信徒,所以有一位弟兄名叫Nabu提供了一塊土地作為蓋茅草教堂的地方,也就是現今利稻教會的所在地。但是由於當時也有人對基督教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所以茅草教堂蓋起來不久之後就被部落一些反對者放火燒了。雖然這茅草教堂被火燒毀,但是教會信徒們並不膽怯,反而更加堅定的要榮耀主名建立主的教會。所以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要蓋一間用桂竹搭建的教堂,但是在籌備期間,信徒們在自家的山上取得了一些較堅固的木頭準備當作教堂的建材。但是由於有人向關山分局密告有人在山上偷伐木材,教會信徒知道之後連夜的要將所取得之建材木料搬到後山藏起來,但是因為深夜又地勢陡峭,不料整個建材木料不小心全都滑落到深谷之中。經過此事之後,教會信徒仍未失去要蓋教會的決心,很快的大家就用桂竹將教堂再次的蓋起來了。雖然建堂過程不順利,終於教堂還是蓋了起來,教會信徒都得到很大的激勵,教會也開始復興,使得這間用桂竹造的教堂也無法容納日益增多的會友,所以大家又再次的討論是不是要建堂的可能性。約民國五十年信徒們決定要在原地蓋鐵皮搭建的教堂。信徒們從新武部落徒步背所有的建材水泥和空心磚等到利稻蓋教堂,當時光徒步來回就要花一天的時間,約民國五十一年鐵皮搭建的教堂終於完成,並舉行獻堂感恩禮拜。第六次教堂的整建是在約民國六十九年間,由於教堂已老舊不敷使用,所以當時請中興教會的黃長老協助教會重新以水泥重建教堂。信徒出錢出力自力完成重建教堂的工作,於七十一年時舉行獻堂感恩禮拜,延用至今。民國九十六年於會員和會中討論重建聖堂事宜,由於教堂漸老舊且基於宣教的需要以及幾年前就已經討論的建堂計劃,於會員和會中通過建堂事宜,預計於主後2008年完工獻堂,這是第七次建堂事工,這也是教會的信徒們出錢出力自立的完成教會建堂之事工,榮耀主名。
二、歷任牧者
早期宣教師:Aziman kinusta、胡文池牧師、劉傳牧師、黃順利、田東坡、
田定義(田定美)、馬來木、全阿路、伍阿又。
外國宣教師:門諾會醫師們[1]
正式受派牧者:馬文達牧師、王有道傳道師、邱德桂傳道師、邱德治傳道師、
古阿廣傳道師、吳建興牧師、打琥傳道師、邱見花牧師、
劉定安牧師、田榮順牧師[2]、田光明牧師[3]、卡法司傳道師。
三、現任牧長執
項次
|
姓名
|
職稱
|
職務
|
01
|
卡法司
|
傳道師
|
牧者
|
02
|
邱天財
|
長老
|
代議長老
|
03
|
邱強勇
|
長老
|
教育長老
|
04
|
王裕明
|
長老
|
庶務長老
|
05
|
江石娘
|
長老
|
典禮長老
|
06
|
余春香
|
長老
|
財務長老
|
07
|
古善美
|
執事
|
出納
|
08
|
達亥
|
執事
|
會計
|
09
|
邱雲忠
|
執事
|
總務
|
10
|
胡瑞娥
|
執事
|
禮拜組
|
11
|
李銀鳳
|
執事
|
主日學校長
|
12
|
邱添英
|
執事
|
青少年事工
|
四、現任團契及各委員會同工
團契\
職稱
|
主日學
(教員)
|
青少契
|
婦女會
|
弟兄會
|
松年會
|
會長
|
江瑞蘭
(校長)
|
邱玉玲
|
江瑞蘭
|
邱榮義
|
余錦妹
|
副會長
|
|
胡秀媛
|
余春蘭
|
邱宏年(幹事)
|
|
書記
|
|
|
|
|
|
會計
|
|
|
|
|
|
康樂
|
|
|
|
|
|
總務
|
|
|
|
|
|
音樂
|
|
|
|
|
|
靈修
|
|
| <td width="75" valign="top"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e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