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18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住民文化傳承使命3
以山為本的文學書寫
作者 / Umav

【編按】歷經百多年文化殖民的摧殘,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幾乎蕩然無存;幸而,在漫長而曲折尋求根源的旅程中,透過口傳文學、編織、音樂、母語文學創作……等,為原住民文化傳承提供新的可能。本專欄將連續四週,每週介紹一位原住民創作者與其作品。

■布農族作家

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n Vava)

1958~2007年出生於台東縣海端鄉龍泉部落

在現代化浪潮沖刷之下,台灣原住民的生活與過去傳統大相逕庭,卻仍然有族人努力用各種方式尋找認同、傳承文化,樹立獨特的風格與社會對話,文學即是一項利器。原住民作家用文字書寫出回家的路,描繪著原住民族人心靈的面貌,透露部落的改變與現代的衝擊,使人們能透過這些作品,從原住民族人的文學觀點,認識來自台灣原住民的聲音。

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n Vava)來自台東海端鄉廣原村龍泉部落,著有《玉山的生命精靈》、《那年我們祭拜祖靈》、《生之祭》、《黥面》、《玉山魂》等多部作品。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07年獲得台灣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玉山魂》,卻也在同年因心肌梗塞驟逝,英才早逝,得年49歲。

伐伐的文學實力堅強,1998年小說《獵物》獲得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二屆台灣文學獎小說評審獎,《生之祭》獲得第一屆南投縣文學創作獎小說正獎,《Hu!Bunun》獲得2001第二屆原住民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其中最受推崇的即是《玉山魂》。這部作品的意義在於它是「台灣第一部以原住民語言書寫的作品」,以如詩歌般的質感與布農族人獨特語彙,描繪出族人的生活,豐富地傳達了布農族人的天地萬物觀。伐伐的書寫帶有強烈的使命感,不僅是為了在環境大量變遷的世代與社會展開對話,更是要與自己的族人對話,激勵著後輩的原住民年輕人的創作。獲獎的作品們不僅是展開屬於台灣文學的面貌,更是肯定了伐伐的文學性。

伐伐的早期作品以再現口傳神話和歲時祭儀的典故為主,後以布農社群生活、傳統文化的題材創作,建構與傳遞布農族人的價值觀。他的才華與貢獻不只表現在文學創作上,曾任教職的伐伐在高雄桃源國小任教超過20年,致力推廣原住民母語與文化的教育。他投入協助高雄縣政府編纂原住民鄉土教材第一輯(布農族篇),推動原住民文化歌舞教導等。此外他也大量採集與記錄布農族的神話故事與語言,以文字書寫布農文化,使更多人一窺族人的心靈世界與生命循環。布農族人的生活奠基於山林文化,從與自然界的互動中處處可現布農族人的環境智慧與社群倫理。在台灣這座山脈鼎立的島嶼上,疏於以山為本的環境思考,而伐伐的田野調查與文學創作正是以此為出發點。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