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49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畫中有道—基督在曠野
作者 / 生之犬

■為民服務的藝術--巡迴展覽畫派

藝術是人類的主要活動之一,有時反映畫家的情感、觀念,有時流露王公貴冑的政治理念與意志,有時則呈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譬如俄羅斯的美術史,藝術學術一度受到如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художеств;Imperial Academy of Arts)等學術權威的約制、主導,強制要求參與繪畫比賽者必須表達悲壯、祖國等特定主題,運用比賽規則實質影響了俄羅斯美術的發展。

◆震動藝壇的14人起義

在這樣的限制之下,1863年有14位美術學院的學生在比賽審核時公開聲明,他們認為藝術必須民族化、符合現實主義和人民的理念,這個造成俄羅斯藝壇震動的事件被稱之為「14人起義」(Бунт четырнадцати;Revolt of fourteen)。14名畫家因此與當時俄羅斯藝術主流分道揚鑣,成為「巡迴展覽畫派」(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передвижных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выставок;Peredvizhniki)畫家組織的中堅。

巡迴展覽畫派受西歐古典主義藝術思想影響,主張為普通人服務的現實主義和民族主義藝術,認為藝術是有功能性的,是鼓舞人心、表達社會理想、體現真實而非美化的工具。因此巡迴展覽畫派的畫家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現中產階級和農民的日常生活,其理念初衷在俄羅斯美術史上留下令人側目的一頁。

◆驚人的寫實與意境

巡迴展覽畫派創始人和精神領袖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伊(Крамской, 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Ivan Kramskoi,1837~1887年)於1872年創作的《基督在曠野》(Христос в пустыне;Christ in the Desert),被認為是克拉姆斯柯伊最受矚目的畫作之一,同時也被認定是畫家心境的體現。

這幅畫現收藏於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Tretyakov Gallery),是以福音書記載為主題的現實主義畫作,我們雖然明知畫面是畫家想像而非親睹,但還是逼真得教人屏息。

畫中耶穌形容枯槁憔悴,乾癟的雙手緊握,孤身坐在曠野沉思,四周寸草不生表現荒漠中的艱難,灰白的岩石描繪有若實物,遙遠的天際線魚肚泛白,結合耶穌略為佝僂的身姿和身上的外袍,令人充分感到那份清冷。

克拉姆斯柯伊的名氣較之他的學生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Репин, 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Ilya Repin,1844~1930年)略有不如,但透過這幅《基督在曠野》,可見他寫實功力之紮實、意境表現之深刻,讓人為之嘆服,種種要素的結合,令人似乎與耶穌同樣置身在曠野,經歷荒蕪、禁食四十晝夜的刻苦。

■祂立下長子的榜樣

畫作有其美感價值,不過我們也當重視,這個在馬太、馬可和路加三卷福音書都記載的事件,如何幫助我們認識基督、曉得所信之道?藝術家的創作或可讓我們獲得美好、深刻的體驗,但能使基督門徒跟隨基督、認識救主的,除了聖經沒有以外的途徑。因為聖經是獨一上帝的自我啟示,祂的永恆價值也關乎我們在世寄居的短暫年日。

「祢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馬太福音4章3節)

不得不說,惡者的試探是很體貼人心的,耶穌經過四十晝夜的禁食,馬太福音詳實地記下他飢餓的狀態(4章2節),試探也適時見縫插針,以激將法設身處地地誘惑。

主耶穌可以把水變成酒、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祂若願意,吩咐石頭變成食物也必然成就,但如此主就成了順從惡者、順從自己需求,而不是順服聖靈的帶領。這是何其艱難的情形,我們有需求時,能忍受試探嗎?隨著年歲漸長、經歷日多,我深感有罪的人,面對試探時是何等脆弱。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

主耶穌引用出自申命記這段話回應試探,具有豐富意涵。因為這段聖經論到嗎哪,而嗎哪乃是出於天上的恩賜,與石頭有天地之別;嗎哪是主給以色列人的供應,出於主的旨意,石頭變成食物,卻是為著現時的需要,出於人肉體的需求。主耶穌讓惡者、也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路有艱難困苦,也有屬世俗情,但主都知道,祂有供應,有預備,我們所當掛慮的,是我們是否靠著主的話而活。

「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祢,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祢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祢。」(路加福音4章6~7節)

魔鬼另一個試探依然誘人,牠曉得我們對這世界有多少愛慕眷戀,這樣的邀請著實令人怦然心動。生命中,不知道有多少誘惑左右我們決策,動搖我們奔跑天路的心志,耶穌告訴我們的抵擋之道,與十誡第一誡遙相呼應:「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馬太福音4章10節)

「祢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祢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祢,免得祢的腳碰在石頭上。」(馬太福音4章6節)

這個試探對重視聖經的人而言很刁鑽,因為有聖經根據,也因而更具警惕意義。無知強解聖經,因私慾援引聖經為自己辯護,都是軟弱之人可能做的事(彼得後書3章16節),我們當思想保羅按正意分解真理的勸勉(提摩太後書2章15節)。

■受過試探的人子

三卷福音書對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記載,篇幅、順序略有差異,但共識是源自聖靈的帶領。福音書並沒有詳加說明何以聖靈要帶領耶穌在荒原中禁食並受試探,但是聖經其他地方啟發我們對這段歷程的認識。「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馬書8章29節)耶穌基督的模樣,正是成聖的具體形象。

希伯來書進一步論及耶穌為大祭司,指明基督在世上的日子,經歷了肉身的生活,可以體恤我們的軟弱,因祂也如我們凡事受過試探,只是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是,祂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章15節)。

這樣,我們可以說,耶穌被聖靈帶領到曠野、受惡者諸般試探,其中一個顯著的原因是為了你我的緣故。也因此,我們這些時常在聖靈和血氣之間相爭衝突的軟弱者,才得以循著希伯來書的話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

註:參考資料引自《俄羅斯歷史油畫1000例》、維基百科、http://www.43577.com/show/51560.shtml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02期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