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222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PCT150週年之省思
作者 / 湯孟宗

前西方宣教師帶了四項福音來到台灣──「聖經、醫療、教育及社會關懷」,其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醫療、教育及社會關懷上,做得非常的成功,但150年後的今日,教會必須檢討在傳道事工上的不足,正視我們在傳福音上,是一個不及格的學生。

總會喊出「一領一,信徒要倍加」口號,要各中會達成多多植堂的目標,但實際上一領一的困難是出在前面的那個「一」,是領的問題,而不是後面被領的一;全台灣近20萬的信徒,那領人的一踏不出去,實際上根本不到十分之一的信徒願意去做領人的工作,因此近10年來,我們教會整體的信徒數增長有限。再來可以看到教會產生斷層,青壯年信徒有的出走、有的冷淡,有的轉到他教派。

從都市到農村,30年前200人做主日禮拜的教會,今天差不多也是200人,我們應該問教會在地深耕數十年了,信徒數怎麼會沒有增長?身為領頭羊的牧者及長執為何不敢檢討及反省?為什麼獨立教派,每週有超過千人主日聚會,而150年之久的長老教會,反而難以找到一間超過千人聚會的教會?許多傳統的大教會一直維持現狀,人數從未增加,反而一直減少。同樣生長在台灣,同樣面臨少子化問題,同樣有經濟困難,為什麼他教派教會數增長多,我們卻增長少?總會、中會、地方教會所有牧者、所有長執,應當謙卑坐下來,一起關心、探討與反省。

年齡斷層已浮現並影響教會,近200間教會聘不到牧者,而近百位牧者又找不到教會,這怪現象為何會發生?另外,有些教會在長老屆齡退休後,選不出新任長老,只因執事太年輕,教會生活經歷尚淺,這怎麼辦?當今教會欠缺青壯年的信徒,幾乎整個長老教會的奉獻收入,大都由老長執與老信徒來奉獻支持,10年後他們退休下來,教會怎麼辦?

■新時代教勢增長運動

個人淺見認為,今日的教會應從5方面來著手直追,才能挽救趨於沒落的教勢。

●有將主日當成佈道大會的決心

主日禮拜不僅是信徒每週集合敬拜上主的日子,也是一般人心靈不平安時能到教會的機會,因此牧者、長執、信徒應好好把握主日良機,全體提早到教會,親切的向聚會者打招呼,遇有新來的人馬上留下資料,利用科技在請安介紹時放映出來讓大家認識新朋友,也讓牧師為其祝福禱告。從未到過教會的新朋友,最好再安排一位長執在旁陪伴協助。

負責禮拜讚美的領唱人員,要輕輕合聲,用優美語調唱出感恩認罪的詩歌,好讓大家預備心做禮拜,並且盡量領唱台語詩歌或聖詩,會眾有共鳴心裡才會有感動。我並不樂見三五青年拿著麥克風一直唱、一直唱,信徒也一直站著,有的詩歌有語言隔閡,反而唱不出來。

牧者上台講道應有聖經亮光,分享生活體驗感人見證、簡短不冗長、有感動有愛的信息,讓新來者、哀傷者可以得到安慰、勉勵與感動。神學院應加強培訓這方面的講道技術,會眾才不會打瞌睡,才會想要來信主。我也建議禮拜後要有呼召,讓牧師為需要者、生病者按手禱告,再完成主日禮拜。若大家都肯如此下功夫,我想教會增長是必然的。

●加強傳道人及長執的靈命更新運動

從神學院到傳道委員會及各教會,一定要促進全台灣不分教派同心合一。近十年來,教友有所增長的教會,都是注重靈命更新的牧者及教會,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牧者、長執所展現出的是全然奉獻、謙卑服事,專注於禱告靈修,忙碌於關懷探訪事工。反觀長老教會近千位牧者及長執,常因開會或是主持聚會的緣故無暇關懷靈命成長,而教會每週舉行的禱告會或是家庭禮拜,參與的人數大都不超過40人,每次都是同批人出席參與,這樣的聚會一點生氣、力量、感動都沒有。為什麼不將常態性的活動, 轉型成為虔誠的悔改禱告會、禁食按手禱告會,或是決志獻身的奉獻禱告會呢?

●用愛組成家庭小組以達關懷的運動

你問10個長老教會的信徒,大約有半數會告訴你他所屬教會的牧師、長執,超過一年都沒到家關懷探訪過。若是超過3個禮拜沒去教會參與主日聚會,牧師也根本掌握不到。家人若是進醫院,直到出院也等不到去醫院為家屬禱告。試想這樣的牧會、這樣的教會,不是早已失去團契的意義?早已失去耶穌所說的好牧人為羊捨命的價值嗎?

牧者、長執,你有去尋找那隻失迷的羊嗎?現在的年輕牧者,實在有太多人忽略家庭探訪的牧會了。我一直鼓吹要成立長老教會型的家庭小組,而非小型家庭禮拜,不是要查經也不是重聚會,乃是重視關懷,讓長執們能分區領養範圍,並且關懷區域內的小組成員,帶領他們一同去禱告、去幫助弱勢、貧窮、需要被關心的人,如此一來,長執們與信徒才能體會教會是以愛為基礎所建造的地方。

●牧長執應加強宣教關懷

許多獨立教會的長執都一肩負起主日講道、帶領查經班、真理班的職分,並且輪流到慕道友家帶領慕道友與其家人讀經禱告,反觀長老教會的長執在這方面明顯付出不夠多。尚未裝備好自身,也沒決志獻身來為慕道者、失落者獻上自已。很多牧長執只在所屬教會參加聚會、參加聖歌隊、出席各種節目活動、管教會的帳等行政工作,我想這是不夠的。各位長執應該在既定的行政事工外,加強裝備自己,將自己訓練成能夠牧養造就他人的宣教同工。

●重新聘用退休牧者做關懷輔導事工

越來越多的牧者提早退休,教會應思考聘請這群雖已屆齡退休但身體健康的牧者,來負責牧區探訪與關懷的工作。例如20年前梁秀德牧師退休後,在中和、雙和做探訪事工,幫助了很多人、也受到許多肯定。退休牧者不要再管牧養工作,要轉而協助探訪病人、關懷慕道友以補足現任牧者做不來的教會事工。另外,大專團契輔導及退休信徒也可來協助社區工作或擔任松年團契輔導。鑒於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這兩種人才將會越來越多,也懇請多使用這群兄姊的恩賜。如此做才能補足教會人力不整全的破口。宣教師所傳達的福音不該只侷限在醫療進步、提升教育、關懷社會人權,多方面資源整合,宣傳福音的目標才能達成。

■走出自我限制,成就上主大愛

眼見其他獨立教派興起宣教、植堂的事實,長老教會不應自我封閉。150年的長老教會是該睡醒的時候。我們有的是資源,三間醫院、千間教會,每年會員和會手冊都能看到我們有多少專款是交由銀行長期保管。台灣頭到台灣尾,我們的教會遍布全台各鄉鎮,有自己的土地、自建的禮拜堂,但我們卻讓它逐漸凋零沒落,隨著人口外移,變成僅有少數人聚會的小教會。

大都市中的大型長老教會,為何只顧自己,而忍心看鄉下教會沒落呢?為何不伸出宣教的手,拿出每年存入銀行的餘款幫助弱小教會?這筆奉獻不僅能派個年輕傳道師給小教會,或許還能讓他們聘到司琴,甚至是聘請整個牧會團隊。

但願已滿150歲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勿忘初衷, 讓起初宣教師的宣教方針,在今天的社會變遷中能得勝有餘,我們該自問,別的教派都能,我們同樣站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怎能說不能?

這是一位退休牧者十年來的觀察省思,是老人家苦口婆心的話語,敬請見諒。最後一個小小的呼喚,年輕的牧者一定要找回150年前宣教師犧牲奉獻的使命感,教會的長執與信徒不可用世俗的方法來看教會與牧者,應學會初代信徒用虔誠、尊重的心來敬愛上帝並敬愛牧者。

(作者為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28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8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