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347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以新眼光讀經看申命記
作者 / 曾宗盛

申命記是再次闡述西奈之約(十誡)的內容,提供給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讓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之後,可以在時代處境裡繼續實踐上帝律法的精神。例如有學者指出,申命記的內容是擴充版的十誡詮釋。申命記4~11章強調專心愛上帝,是第一誡和第二誡的延伸,而12~26章的內容也是十誡的新實況解釋。換言之,申命記是以「新眼光」解釋曠野世代西奈之約,成為進入迦南新世代的信仰與生活的準則。十誡中的第四誡守安息日的不同理由就是一例(出埃及記20章8~11節;申命記5章12~15節)。

■猶太教「新眼光」詮釋申命記

申命記6章4~5節在猶太教裡成為最重要的基本信仰告白,通稱為Shema(示瑪,意為「聽啊」)。這說明猶太教徒相信自己是一個不停地接受上帝誡命的共同體,他們一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地在生活中回應這誡命。「聽啊,以色列」是一神信仰的根本信仰告白。這告白呼籲以色列要全然委身,忠心愛上帝,遵行上帝的誡命,建立一個平等與共享的社會(7章9節;11章1節)。這種對上帝的大愛,超越了種族與階級,是申命記律法的基本信念。在今日猶太教裡,猶太人在起床之後、睡覺之前、甚至在遭遇困難與臨終,都會誦讀示瑪「聽啊,以色列」。這也成為猶太人的信仰告白。此外,有些重要的猶太宗教傳統也從申命記衍生出來,例如猶太人教導子女背誦經文的宗教教育(6章6節),在禱告時手綁經文帶子及額頭上綁經文匣(6章8節),房子大門和房門安置經文匣(6章9節)。

■新約「新眼光」詮釋申命記

延續猶太教的傳統,新約的部分內容也繼承了申命記的精神。例如福音書提及,耶穌受洗後,展開福音工作之前,在曠野裡受試探,他前後三次都以申命記的經文抵擋撒但的試探(馬太福音4章1~11節;路加福音4章1~13節)。其次,在與人對話中,耶穌也將申命記6章4~5節全然委身愛上帝當作是第一個大誡命(馬可福音12章28~30節;約翰福音5章42節、8章42節、14章、15章21、23~24節)。而馬太福音引用申命記27~34章來建構這本福音書的內容,顯出耶穌是重建以色列的延續與高峰。甚至耶穌在登山寶訓所傳達的八福,更是將西奈之約╱申命記精神徹底展現。而跟從耶穌作祂的門徒,就是具體實踐律法的精神(馬太福音5章17~20節)。

再者,律法是上帝拯救的具體展現,它特別在建構一個新的社會組織上,發揮深遠的影響力。申命記建構的以色列社會包括敬畏上帝、遵行誡命、建立平等的團體、享受節慶的歡樂,這些形成新約時代教會的前身。福音書與書信中一些中心信息可以追溯到申命記,例如使徒行傳3章22節引述申命記來證明耶穌是彌賽亞。而聖靈降臨之後,初代教會信徒喜樂地分享飲食,並且建立一個互助的團體,這應驗申命記「在你們當中沒有窮人」的應許(申命記15章4節)。甚至初代教會展現的四種特色:教導、禮拜、團契與服事,也可以從申命記裡找到根源:上帝的百姓是學習的團體、節慶與禮儀的歡樂、相互支持友愛的社會以及沒有窮人的世界。

此外,保羅也引用了申命記的概念與詞句,來說明他的律法觀與因信稱義的教理。例如保羅在羅馬書10章6~9節引用了申命記30章12~14節的句子,來說明新約中信仰的話與舊約裡誡命的話是一致的。保羅在比較上帝的義和人的義之間的差異後,做了「律法的總結╱目的就是基督」這個結語(羅馬書10章3~4節;申命記9章4~5節)。換言之,保羅談論的福音與律法觀念,預設申命記為前提。他進一步指出耶穌是上帝拯救的具體展現,人類通過耶穌的拯救而因信稱義,上帝接納世界各族成為上帝的百姓。

這些例子讓我們清楚看見,申命記的律法與新約的福音存在密切的關連性,兩者間有著連貫的信念。申命記讓我們重新反省,律法中重要的信息,真心的順服表達出相信上帝的態度,它引導我們學習敬畏上帝,走在生命的道路上。

■台灣處境下「新眼光」讀申命記

申命記對於今日的教會仍有重大意義,以下列舉幾點做討論:

●再思一神信仰、揀選與見證

耶穌基督的信仰根源來自猶太傳統與一神信仰。申命記6章4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這裡的「獨一」原為一,可能有多種意思。這裡不只是肯定一位╱唯一一位上帝(對比於多)而已,更重要的在於確認上帝的特質,祂拯救以色列脫離壓迫與奴役,賞賜自由與盟約(出埃及記19章)。此外上帝還有不同特質,例如至高者(申命記32章8~9節)。祂也關心以色列以外的列國(申命記2章19~22節、19~23章),祂是普世的主。而上帝拯救與揀選以色列的目的,在於讓他成為列國的祝福(創世記12章1~3節),也成為上帝的證人(申命記4章35節),見證上帝的特質與對世界的愛。

申命記強調,要專一愛上帝(與守上帝律法),還要棄絕各樣的偶像與不義,離棄偶像不只是宗教意義上的禁絕多神信仰,延伸的意義還包括棄絕一切讓人離開上帝、陷入誘惑腐敗的「偶像」,可能是經濟上的過度追求財富、社會名聲與權力、甚至是各種華麗耀眼的成功神學。而申命記強調照顧社會的貧窮人與弱勢團體(15章1~11節;24章17~22節),是實踐律法精神的指標。

換言之,在今日處境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稱為「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愛上帝也表現在關心生活在社會不同角落的人。至於這會出現在哪些方面?以什麼方式呈現?或是展現在哪裡?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回顧與反省是走向未來的捷徑

申命記的內容處處流露回顧歷史與反省的氣氛,為的是穩健地走向未來。顯然,走向未來的前提並非「忘記過去」(台灣人很容易忘記歷史),而是回顧與反省過去走過的路程,與歷史深刻對話,從中學習好與不好的經驗,領悟真實。這一點對台灣人與基督徒尤其意義重大,提醒我們要珍惜感恩上帝在過去的帶領(申命記8章1~6節),反省過去走過的錯誤道路(申命記9章),重新轉回、悔改,走向生命的道路。

●在社會變遷中持守信仰

申命記指出,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岸(摩押地)準備「跨越邊界」,進入應許之地,而他們將在新的環境中實踐信仰生活,成敗將取決於以色列人如何看待對上帝的信仰。申命記以不同的方式(歷史回顧、教誨、勸戒、提醒和警告)鼓勵每一代的上帝百姓,在新環境中找尋與實行上帝的旨意。不論社會如何變遷、文化環境如何更替,仍然忠誠於上帝。因此在新的環境裡重新解釋上帝的話語(聖經、大自然、環境),認識耶穌基督的愛,活出福音精神,尤其顯得重要。過去上帝(透過摩西、約書亞)鼓勵以色列人「跨越邊界」(亞伯拉罕從吾珥,哈蘭進入應許之地,雅各從迦南進入埃及,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被擄的歸回),今日祂也如此鼓勵我們跨越邊界,進入新的處境,在挑戰中持守信仰。

●理想社會生活應有的面貌

申命記有許多內容探討理想社會的生活樣貌,例如其中提及影響人民生活深遠的司法系統與審判官標準(申命記16章18~20節):「你要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的各城中,為各支派設立審判官和官長。他們要按公義的判斷審判百姓。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情面,也不可收受賄賂,因為賄賂能使智慧人的眼睛變瞎,又能曲解義人的證詞。公正!你要追求公正,好使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上帝所賜給你的地。」

這裡強調司法應公正審判的重要性,而這正是我們社會缺乏、應具有的品質。申命記是否可以給予今日基督徒新的想像與力量,塑造更新的教會文化與社會,值得我們繼續努力。

X  X  X

申命記的內容豐富而多樣,它重新解釋西奈之約,重申上帝對人的愛,強調經歷拯救的人如何回應上帝,為新一代的上帝百姓指出幸福生活的方向。申命記的信息帶給我們挑戰,實踐未來社會與教會的新願景。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63期

圖片來源:http://crossmap.com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