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215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玉泉教會建堂5元素
排灣文化、神學、藝術、教育與觀光
作者 / 許媛如
設立日期:1968年6月1日

改編自法國導演盧貝松所寫的小說,有號稱影史上特效花費最多的特效製作電影《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曾經在電影界中造成轟動,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會對片中扮演第五元素(生命)的蜜拉喬維琪印象深刻,導演盧貝松認為自然界中萬物最需要的元素就是:風(空氣)、火、水、土,四種元素合一再加上從天而降的第五元素──生命(又稱為靈魂,因為人類是上帝唯一吹氣生靈的生命)就成為拯救地球的關鍵!

如今在熱情的南台灣也有一間與眾不同,融合了五大元素──排灣文化、神學、藝術、教育、觀光,顛覆一般人對教會刻板印象的特別教會,那就是位於屏東縣瑪家鄉的玉泉長老教會。

牧師扶路客(Vuluk,漢名賴朝財)曾以台灣原住民本土化教會建築做為神學院碩士論文,對傳統文化與信仰有很深的融合期待。因為三和村的居民大多為山區部落遷移下來的排灣族人,信仰基督,要如何將排灣族傳統文化與神學結合,成為他建構教會最大的目標。牧師花了兩年時間和會友、族人分享理念,二00三年開始籌劃,二00四年拆除舊教堂並展開新建工程,歷時兩年多完成今日的玉泉教會,耗資兩千六百萬,經費來源包括玉泉社區的排灣族會友賣芒果、檳榔所得以及牧師夫婦的籌募。扶路客牧師表示,這間教會由五大元素組成,他希望把傳統的原住民文化與神學融合,所以教堂裡裡外外共有四十幾項圖騰,各自有文化及神學上的意義。

◆文化 神學 藝術
第一步踏入教會廣場,最醒目的就是以排灣族婦女臉孔為設計主體的大堂建築,從正面望去,兩側樓梯象徵婦女頭飾,頂端的十字架則是羽毛。為何特別以婦女圖像來做教會建築呢?牧師表示,在排灣族中,婦女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各種儀式及生命禮俗都由婦女負責,婦女又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就如同教會孕育生命一樣,所以他把排灣婦女圖騰融入教會建築當中。

其中屋頂十字架還特別以基座架高,這個基座其實是個天窗,光線可由基座射入教堂內部,原因之一是採光,因為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上帝就是光,而我們每個參與的信徒都是世界的光。從教堂內部看,天窗玻璃由八塊排灣族琉璃珠的圖騰所合成,代表新約聖經中的八福。

天窗的另一個意義來自於排灣族的石板屋,石板屋都有天窗,而石板屋的地板有基線,光線照進來就可以根據基線來了解時間,因為上帝是時間的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瑪拉基書三章10節的涵義:「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原來小米豐收季節時,族人會將小米曬在屋頂上,屋頂上的人再經由天窗把小米送入屋內,由屋內的人承接,所以石板屋的天窗文化與神學有了很巧妙的結合。

教堂內部採迴廊設計,半圓形的座椅環繞著講台,同樣將排灣族頭目召集部落會議時圍成半圓的文化與現代建築融合。

◆教育
扶路客牧師所提到的另一個元素是教育,他認為教會不只是把人帶到神面前,教會還應該扮演教育的功能,所以有幾項教會建築與教育族人息息相關,例如進入教堂前有七個階梯,代表完全,所以進入教堂的人都要爬上七個階梯,為的是要成全上帝的完全;禮拜之後爬下七個階梯,代表把神的完全帶回世界。

大門由三面玻璃以圓弧造型合成,代表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門把為十字架,因為耶穌是門,我們都要通過耶穌這扇門才能進入永生的國度。

大堂的十字架以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體製作,讓人深刻體會耶穌承擔所有世人的罪所造成的沉重感;而且十字架是由三根粗糙的鋼筋所組成,除了三位一體的涵義,也代表十字架是一個受苦的象徵,它並不漂亮反而是以粗糙鋼筋來製造。

而講台上司會、牧師所坐的座椅,椅背全刻成火焰造型,取名「聖靈之火」,代表不管是領會還是講員,都需要聖靈,絕不能靠人的血氣來服事。

最重要的一項教育是「傳承」,舊的教堂拆除了,一定要留下舊教堂的部分做傳承,他想到的是舊教堂的鋼筋,而且把它做成屋頂的十字架,目的是要後代子孫記住前人開疆闢土從無到有的辛勞。現今教會的所在地原本是一片河床地,什麼都沒有,到如今教會成為玉泉的信仰重地,是多少前輩的心血?這就是教育與建築的融合!

而十字架的基座很高,面對教堂往後移動會看到十字架越來越高,因為教會的主題是「高舉教會,尊榮基督」,所以十字架的高度特別高。

另外,廣場角落有三塊巨石頂著一塊巨石,稱為信心之石,寓意採自馬可福音二章3~5節:「四個人抬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屋頂拆了,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為何不是四塊巨石頂一塊巨石?原來另一塊巨石就是「你」!這是教育會友與族人,「你」就是那塊看不見的巨石,沒有人是應該置身事外!

◆觀光(族人生計)
扶路客牧師提到的最後一個元素是觀光,從教堂完工後,玉泉教會的教堂成為地方的新地標。扶路客牧師希望教會與觀光結合,外地旅客到鄰近三地門風景區、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觀光時,玉泉教會亦可以成為一個景點;此外,更歡迎其他教會的信徒來這裡野外禮拜。為什麼會有這個構想?理念來自約翰福音廿一章15~17節:「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原住民在經濟上一向處於弱勢,牧者除了餵養會友的心靈,更需要幫助他們的生計,如果可以配合政府茂林國家公園觀光動線的安排,社區就可以發展民宿、餐飲或紀念品店,甚至可以將農產品加工作為旅客的伴手禮,除了提供族人經濟來源,更可以鼓勵他們振作。

這間教堂很特別,特別的地方不只是建築而是她內建的意義,因為人類如果沒有根就會失去自我,扶路客牧師把原住民的根深植在信仰當中,教會不再只是聚會的地方,而是族人凝聚向心力的動力。感謝扶路客牧師給我們如此寶貴的看見,希望也能給各教會發展時另一個思考方向。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918期
圖片來源:排灣族小米園http://www.paiyuan.url.tw/

相關網站: 排灣中會玉泉教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