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280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仔細檢驗自己的信仰,才不會迷失
作者 / 徐信得

我始終相信:身為一個人,要活出上帝創造人時的目的,就是要平實地活出內在的生命。它有剛強,也有軟弱;它有真誠,也有虛偽做作;有時積極,有時也有消極等等,也就是人的作為都包含有雙面性。聖經中所記載的人物幾乎都是如此,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從不隱藏。就像大衛王,他是上帝所喜悅的王,但是他也無法隱藏自己內心的慾望而犯罪,上帝派先知傳話糾正,他勇敢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且因此付出代價,但是,在上帝面前他仍是上帝所愛的人。所以,問題就在於人如何平衡地活出其生命來?表現好的時候該如何?表現不好的時候又該如何?我認為這才是上帝要我們學習的人生功課。

太多時候人只表現出他們的剛強、真誠、積極面,也就是好的一面,且為了維護這個形象,就必須持續扮演這個角色,導致他的內心產生諸多的衝突,而這種內在的衝突也必須尋求一個出路,所以就在人看不到的地方發洩出來,或者只有在最親近的人當中顯現出來,而且是落差或衝突愈大,人前人後所表現的差異性也愈大。我們看到很多社會上有名望的人,一些偶像型的明星,或者宗教人士,他們所發生的一些醜聞,不就都很令人驚訝,覺得反差怎麼會那麼地大?其實不用訝異,因為這就是真實的人性。但要如何才能讓這種人性不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被馴服?我想,不要輕看這種人性,應該要像使徒保羅一樣,深刻瞭解人性的軟弱,時時儆醒自己,更要倚靠上帝而使自己不會掉入這樣的誘惑與試探。然而儆醒這門功課很難學,因為事情的進展是如同「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樣,慢慢地,一點一滴的改變,很容易就使人失去警覺,甚至還會慢慢地找理由,自我合理化或自己找理由說服自己。

■人們正在迎合世界,卻認為在改造世界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他舉很多舊約人物的例子來說明他們相信上帝的應許,雖然在自己的那一代沒能看見應許的實現,但是仍然將這盼望傳承下去,不管經歷多麼大的苦難,甚至是被逼迫、被殺、被關、被侮辱等等,依然挺下去。苦難的歷練從來沒有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缺席,也不見得保證一定會讓人看到成功。想當然基督教如果一味地要傳講苦難的福音,就像那條通向天國生命的窄門,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也很少。在耶穌的時代,祂就這樣明白地告訴人們,更告訴人們若要跟從祂,就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祂。

或許是談苦難太沈重了,也嚇得人們不敢親近,於是只好轉個彎,從整全的福音裡挑個比較容易的面向切入,比較能夠吸引人來進入教會。這個時代人們嚮往卓越、成功、第一、快速,於是很多教會的傳道人就抓住了這個「浪潮」,把基督福音導入這個面向,再加上關懷做得好,以及引進綜藝化的場地布置和節目技巧,如果再加上領袖個人的魅力,那真是如虎添翼!教會從小教會開始,一路發展到大型教會,甚至是超大型教會;從一個人牧會,到多人的團隊服事;為了增進事工效率,提倡要順服;為了要尊榮上帝,就要尊榮上帝的僕人─「牧者」,於是用俗世的方式(高薪、名車、豪宅、排場)來表示對牧者的尊榮。接著出書談心得(見證),舉辦研習會傳授心得技巧,國外、國內互相仿效學習,引起一陣風潮。然而這樣算是成功了嗎?經過時間的考驗,這些年來成為教界學習的某些著名的領導人,一個個接連出事,就敗在自己當初所不斷告誡眾人的試探裡,為何會如此呢?

■「大」的迷思

「大」就是美,是人世間的一大迷思,因此,從小自人體的器官,到建築物,到公司的結構,人們都一再地求大,因為覺得大才有力量,才能顯出它的威望、果效和能力。現代跨國公司不斷地垂直整合併購擴大,希望成為可以影響別人而不受別人影響的超級公司,這樣可以顯示出不被撼動的地位。宗教也一樣,各自發展,各據山頭,信眾擴張迅速,大到政府都要禮讓三分。此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領導人變成神通廣大,具有呼風喚雨之能。基督教界何嘗不是如此?在追求「大」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像是:大才能顯出傳福音的力量,顯出工作的果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包括這樣做的結果是要榮耀上帝。但是,如果仔細檢驗,到底是榮耀上帝呢?還是榮耀人呢?當然當事者絕不會承認是在榮耀自己,可是,若周遭的信徒幾乎已把他當成上帝看待,而自己也靜默不語或默然接受時,又要如何呢?

在成為「大」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在慢慢地質變。原本一個人牧會,凡事自己來,在教會逐漸壯大時,會加入愈來愈多的同工,開始更精細的分工。牧者的身分逐漸高升成為資深主任牧師,以前人手少時所做的雜事,都已由別人接手,大抵只負責講道和其他重要的事務。出入也有人跟隨或引導,是很得別人的尊敬。但牧者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必須傳講上帝的道,而這道也必須在他身上實踐出來,才能讓人感受到。特別是耶穌有關對想當大人物者的教導,「你們當中誰要做大人物,誰就得做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想想看,很多時候資深主任牧師如僕人般的工作項目都被底下的人取代了,身為僕人式的作為對他而言,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因此,目前他所接觸的人的感受是:僕人的服事只成為他言語上的傳講,很難從他的作為上看到,而這樣的信息就不再具有力量。或者這樣的教導從他的口中傳出,就有可能被理解為:原來身為大人物只要動口就好了。這就和耶穌的教導牴觸了。

■「順服」的迷思

在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帶領門徒,卻從沒聽到耶穌要求門徒要順服祂。門徒是從耶穌的平日作為和言論來認識耶穌,也和群眾一樣同時感受到耶穌的教導的神奇,以及體會到祂的能力,進而由衷地順服於耶穌。耶穌不厭其煩地教導門徒要以僕人的方式來服事人,當門徒無法領會而仍在爭執為大時,他親自像僕人一樣拿水替他們洗腳,耶穌是以行動來教化門徒和眾人。但是今日的教會,特別是牧者在談到「順服」時,其實是要很小心的,因為到底在談順服時,是要順服上帝呢?還是要順服牧者呢?當然沒有人會否認要順服上帝,但實際上卻是隱含著或者也是明顯地指向要順服於牧者。其實如果牧者(領導者)自己言行合一做得好,就不必擔心順服的問題,不是嗎?愈是談論它,就是愈想要鞏固地位而已。

我們看到的實情是,聰明的領導者善用它,再加上自己的能力,就漸漸地把自己拱上(或者被人拱上)「神」的位置;很多人也羨慕這樣的成果,而不顧自己的能力,就一味地教導會眾要順服,結果使得教會受傷分裂。那些成名的教會和牧者,有部分後來出現問題,大抵上就是在這方面出現了問題。要從神壇上走下來不容易,所以最好也不要走上去。耶穌當年所面對的三個試探誘惑,其實在今天也都存在,而且力道仍是非常的強烈,耶穌當時就知道人性的弱點,沒有留下一點機會給魔鬼,直接以上帝的話語斷然拒絕;但是,今天人們卻會以種種看似合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最後卻一步一步慢慢掉入陷阱裡。

■如何效法基督?

基督徒一直認為要效法基督,但問題是我們要效法基督的什麼?是祂的榮耀?是祂的尊榮?是祂的受苦?或是祂所一路堅持要完成上帝旨意的方式,就是捨棄自己的生命,被釘在十字架上來救贖眾人的替贖者的角色的作為?不同的認定,你的做法也就不同。要堅持走耶穌基督忠實於上帝旨意的角色不容易,被拒絕、被質疑、被羞辱、被唾棄、被背叛,傳道人都知道,或許在困境中也會像耶穌的祈禱一樣:「我的父親啊,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但卻忘了祂的下一句:「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是上帝的旨意,祂就接受。那我們呢?

了解我們的軟弱,我們只能祈求上帝的憐憫,盡力地去服事,上帝自會感動我們,啟發我們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工。

文章來源:女宣雜誌第42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