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底,經歷一個月多的旅途,懷約翰在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沈毅敦(Leslie Singleton)陪同下抵達台灣,一開始先在台南的宣教中心複習日文,好方便應對接下來的服事。兩個月後,懷約翰就開始一連串的部落和機構探訪,了解台灣當時山地的宣教現況和需要。首先參訪了培訓部落傳道師的台灣聖經學園(玉山神學院前身),在回程時拜訪了對阿美族宣教有重大貢獻的駱先春牧師,和對布農族宣教極為重要的胡文池牧師兩人,了解宣教的困難以及需要。 1951年12月中,懷約翰南下到屏東,與當時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一同前往水門,要去參訪三地鄉(現三地門鄉)的排灣部落;從水門出發時,跟著從山上下來的排灣族青年,一同步行上山,大約傍晚抵達三地村。 他們首先來到三地教會旁的小竹屋中,當時的教會執事黃素娥接待他們,黃素娥與許有才告訴懷約翰部落的情況,三地鄉當時有七個基督教團體,整個鄉只有五位台灣聖經學園畢業的傳道人,許多部落仍需要傳道師。他們也告訴懷約翰,三地鄉的達來村,福音傳入六個月後就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族人成為基督徒,於是也去拜訪達來村。 懷約翰從這次探訪當中看出,族人對於上帝有極大的信心,只有需要幫助以及需要,都會熱切地藉由禱告來尋求醫治;更是發現當時部落裡沒幾個人擁有聖經,能明白經文意涵的人更少,所以禮拜、敬拜大多都是透過吟唱日文聖詩,以及黃素娥翻譯成排灣語的聖詩,從此可知,吟唱聖詩對於部落的初代信徒十分重要。 當時,南部大會山地宣道會與北部大會聯合開會,要決定懷約翰牧師要投身於泰雅族(現今居住於花蓮的太魯閣族)或是排灣族的宣教,他思考,泰雅族比排灣族有更多識字人口,如果直接翻譯泰雅語聖經,這些人能夠立即受惠;然而翻譯聖經需要花費極長的時間,排灣族信徒可能大量成長,而如果能把排灣族語聖經翻譯出來,會讓這些新生的基督徒有很大的助力。 12月底,南部大會山地宣道會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建議,讓懷約翰留在屏東,雖然當時南部最急迫需要翻譯的是排灣族語,但總會還是必須經過討論;而懷約翰也趁這段時間,也去中部山區參訪當地賽德克族的宣教現況。而在1952年2月底,長老教會總會開會後決定,懷約翰應投入排灣族宣教事工上,於是懷約翰3月就搬往屏東,開始著手於排灣族語的學習。(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57期 圖片來源:普世關係委員會,https://ecu.pct.org.tw/News.aspx?strBlockID=B00513&strContentid=C2022032100002&strCTID=&strDesc=Y&strPub=&strASP=News&v=1,2023.04.30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