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76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國民革命中的「基督將軍」
馮玉祥
作者 / 曾慶豹
馮玉祥為中華基督教會南京漢中堂的提字。(攝影/曾慶豹)

【作者按】華人教會圈喜歡標榜功成名就的基督徒,以他們成功的事蹟來傳福音,最有名的莫過於像孫中山、蔣介石等這類位高權重、歷史地位崇高的「偉人」。尤其那些「中華民國派」,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說到孫中山,不外乎想證明基督教在中國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些被當權者排除在外的基督徒,那些看似「不成功」的基督徒,受到諸多向當權者靠攏的所謂「搞歷史的人」不公平對待,不幸地「被消失」了。他們的故事可歌可泣,只是最終未站在舞台上供人瞻仰,而在歷史洪流中泯然無跡,唯獨上帝記念。

記念辛亥革命的雙十節臨近,我們來認識那些被迫消失的革命基督徒

清國退出歷史舞台,民國登台,基督教成了吸引人的進步力量的代表。政治上,基督教被塑造與孫中山的革命成功有關;社會上,基督教成了有識之士與西方交往時尚的管道。然而,在普遍「擁基督教自重」的氛圍下,腐敗與弊端叢生,因此1922至1927年遭知識分子發起「非基督教運動」,大肆批判與抵制。

作為一個象徵進步的宗教,基督教確實吸引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因而涵蓋多元化的信徒,有「黨國基督徒」「紅色主教」「紅色基督徒」等,其中,又以「基督將軍」這樣的稱呼最是引人矚目。雖說「一手拿槍,一手拿聖經」這樣的形象令人感到扞格,但民初直系軍閥馮玉祥(1882~1948年)即帶著「基督將軍」(Christian General)這個名號,登上1928年7月2日的美國《時代雜誌》(TIME)封面故事,「基督將軍」之名不逕而走。

事實上,同樣被稱作「基督將軍」的還有另一人,名叫張之江(1882~1966年)。張之江與馮玉祥兩人同屬於一般被稱作「北伐時期」的西北軍團,也被基督教界普遍視作基督徒表率,1949年國民黨敗逃台灣前,諸多教會刊物或教堂奉獻名錄經常出現這兩位「基督將軍」的身影。

█從厭惡洋教到支持窮人的宗教

《時代雜誌》對馮玉祥的報導是這麼開場的:
他站起來足有六英尺高,不是纖弱的黃種人,個頭魁梧、一身古銅色的皮膚,是看起來很和藹、聖經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裡虔誠的基督徒。

劉芳是西北軍的軍中牧師之一,回憶馮玉祥的種種時,提及他初次接觸基督教的情況:
據我所知,馮玉祥(煥章)將軍在清朝新軍二十鎮第四十協八標當把總時,隨軍調遼寧新民屯,當地有美國長老會所立教堂。某日,馮閒遊路過教堂,正值由中國牧師劉岳主講「基督的自由、平等、博愛」。馮聽了很覺入耳,感到基督教的教義,對帶兵大有用處;他又喜歡唱歌,對教堂的音樂很感興趣;同時,他感到教會中的人,既文明又講衛生,既和氣又有禮貌,與一般人不同,他對這些人頗為羡慕。從此馮玉祥就開始對基督教產生了良好的印象。

馮玉祥年輕時,平素口訥,不善辭令。他升任八十標第三營管帶(即營長),標統讓他向部下士兵講話,他面紅耳赤,脖子也粗了,越急越說不出話來。這就更激發他勤去教堂聽講,借此學會向群眾講話的技巧。這是馮日後信教的引線。

據知,在此之前,馮玉祥從小時候就對基督教非常反感,這與晚清時外國團體在中國的惡行惡狀有關,他看在眼裡,當然覺得這個「洋人的宗教」不是什麼好東西。他駐紮河北保定時,有一次在街上看見一個外國人在那裡傳教,他走上前搶了他的桌子。宣教師問他原委,他答說:「有人要你桌子,你應當連凳子也給他。這豈不是您剛才所講的耶穌的教訓嗎?」這就是他當時對基督教的態度。

然而,馮玉祥後來親自目睹一幕場景,態度有了重大轉變。義和團在保定城內殘殺外國人時,他隨營被派到一個宣教師居住的地方鎮壓,但奉令不干涉暴民的行動。在那裡,他親眼看見一位年輕的外國女宣教師莫姑娘(Miss Mary S. Morrill)和好幾個外國人正被暴民圍逼迫害。莫姑娘壯烈地對他們呼籲:「你們為什麼要殺害我們呢?我們豈不是朋友嗎?我也曾探視你們家裡,看護你們的病人,傳福音給你們聽。」瘋狂的義和團拳匪們大嚷:「你們是洋鬼子,你們是我們的仇人,我們要殺了你們。」莫姑娘又請求他們,只殺她一人而釋放其他外人,但他們不答應,將宣教師帶到衙門裡,全部斬首。馮玉祥目擊耳聞此事,心裡大受感動,深深感佩宣教師為道殉身之忠烈勇壯。

爾後馮玉祥對基督教的態度大大改觀。十餘年後,他在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時公開見證,還特別提到莫姑娘,認為她的殉道造就了他的信教,若她在天上有知,應該會高呼「哈利路亞」。

馮玉祥的經歷,使他對基督教的理解是站在弱者的那一邊,他曾說:
耶穌為了傳布祂廣大的愛,竟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偉大的死。祂一天到晚專和些下層的人:如木匠、漁戶、稅吏在一起,因而被人輕視,我又覺得正合我這窮小子的味兒。

█以基督教精神帶領軍隊

馮玉祥最熱心信仰的時期是在湖南常德時,他不僅固定參加禮拜、勤讀聖經,更把基督教的精神帶到軍隊裡。他如常訓練部隊之外,時刻不忘操練自我。馮玉祥軍中政治部主任簡又文在《馮玉祥傳》中提及:
其自訂每日時間表如下:晨六時起床,祈禱,讀聖經;七時,自省;八時,檢閱官佐與士兵;八時卅分,早膳,隨辦公事;十時卅分,接見賓客;午膳後,習字;下午二時,辦公;三時卅分,讀道德書籍;五至七時,運動體育;晚膳後,學英文及寫日記;九時卅分,祈禱,就寢。生活紀律,可見一斑。

馮玉祥的救國精神即是體現在其帶領軍隊,最得力於信仰之處是培養犧牲服務之精神,曾謂:「耶穌博愛救人之旨,與軍人獻身救國之義一一吻合。」首先,做禮拜為軍隊精神訓練的方法之一。每至禮拜日即集合全體官兵,請一位牧師宣講教義,之後又組織一個演講團,輪番向士兵佈道。開始時,毫無組織,只有中西牧師八、九人幫忙宣道,間或請外間中西教徒到軍中講演而已,而馮玉祥自己尤為熱心宣講。

至西北時,馮玉祥覺得必須有組織,於是創立「西北基督教協進會」,三五個高級軍官佐作董事,張之江任主席,牧師陳崇桂為總幹事,另聘幹事七人,如浦化人、余心清、胡庭樟、杜庭修等。他的計畫是,軍中每千人立一牧師,萬人立一幹事,原本預計需有百位以上牧師,然開辦後僅得半百。又設「傳道學校」訓練軍中牧師,招收學生60餘人,浦化人任校長。

馮玉祥同時也重視婦女,為她們開設訓練班,由他的夫人、北京女青年會幹事李德全主辦。軍官佐眷屬入此補習。還有,他經營一家麵粉公司,以其營餘支援西北基督教協進會全部的經費。

█從三民主義到反蔣

最後,必須說到馮玉祥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事實上,李德全就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

1926年,馮玉祥拜訪莫斯科,李德全在此間主動地加入了共產黨,後來還在西北軍中努力推廣共產主義思想。馮玉祥雖篤信三民主義,但也沒有阻撓李德全,因為他認為孫中山也主張「三民主義即是共產主義」(註)。自1925年上海租界發生反對外國資方遭武力鎮壓的「五卅慘案」後,馮玉祥的政治傾向已改變。顯然這讓李德全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一是吸收了不少馮玉祥的部下加入共產黨,一是影響了馮玉祥對蔣介石的態度。

馮玉祥於1946年到美國旅行、考察,隔年從美西轉到了東岸的紐約,其中重要的行程包括在旅館舉行記者會,以及出席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留美中國基督教學生會」舉行的國慶晚會。在這兩個公開場合中,馮玉祥均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甚至還組織了一個名為「民主統一戰線」的政黨聯盟。馮玉祥再三表達對蔣介石強烈的不滿,並給海外留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他對共產黨開始寄予期望。之後諸多留美生都曾提及,馮玉祥的演說對他們造成的影響,原來就左傾的基督徒更加堅定,紛紛支持共產革命的陣營。

再者,共產黨軍隊中有幾部原是馮玉祥的舊部,先前在江西、山東及他處受影響而投靠共產黨,最終成為共軍中力量最強悍、作戰最驍勇的部隊,為對抗日軍後殘敗的共軍舊部和缺乏經驗的新編共軍所不及。

諸多歷史的發展,總給人一種錯亂感,馮玉祥的一生尤其令人唏噓。

※註:孫中山曾提出「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不過民生主義更接近社會主義(Socialism)。資料引自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三民主義」譯義,網址:terms.naer.edu.tw/detail/1301786/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33期

攝影: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