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314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記念鄭兒玉牧師
一代聖徒和一個勇敢的台灣人
作者 / 簡榮治

■1970年代慘澹的台灣人

1971年6月底,跟隨部分的同學至新大陸(美國)追求夢想,那時的台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記得8月某個週末,跟著朋友坐車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威廉斯波特(Williamsport, Pennsylvania)觀看「紅葉少棒隊」比賽,當車子逐漸靠近目的地時,當地人一見到黃臉孔的我們,不用猜想就知道是從台灣來的。

當下,觀眾席上有一群像是台灣獨立聯盟的支持者呼喊者:「台灣隊加油!」我和朋友像聖經人物彼得三次不認耶穌一樣,坐得遠遠不理睬對方。賽後,突然一群年輕人帶著棍棒衝向那群台灣志士,當時我目睹一位有著濃厚外省口音、相貌美麗的少婦,聲嘶力竭地吶喊著:「打死那些台灣人,打死一個少一個。」瞬間,我的心正一滴一滴地在淌血,因為我也是「台灣人」,但我卻束手無策無法幫助正在被欺負的同胞。

後經查證,那些持棍棒的年輕人,正是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派往美國康乃狄克州受訓的海軍陸戰隊隊員。令人可悲的是,因為彼此意識形態的不同,在異地竟淪落成「自己人欺負自己人」的悲慘結局。

但時代的大門開啟,歲月的巨輪開始轉動,感謝上帝,2014年太陽花學運(318學運)讓我們驚覺,台灣的新生代如此認同自己是「台灣」的共同體。由此可知,我們更應該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勇往邁進。

■台灣魂的感召

1971年9月初,在美國生活的第3個月,傳出台灣政治犯彭明敏成功逃脫台灣,在瑞典受庇護的消息。令人興奮的是,9月中彭明敏將於紐約市中心希爾頓酒店舉行「海外台灣人的群眾大會」,會議地址離我任職的醫院步行不到五分鐘。

當時在美國的台灣人社團中,根本無法分辨旁人是「朋友」還是「敵人」,光是五分鐘的步行,都不敢獨自前往,還必須跟親友結伴。經過警察嚴格檢查後,得以進入會場。當在現場遇見許久未相見的鄉親前輩、留美賢人,當下心情興奮至極,且當天出席人數高達數千人,很多朋友甚至開車10小時,從芝加哥、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德州、哥倫比亞特區等等,千里迢迢、不眠不休地地趕至會場,我想這就是受「台灣魂」的感召。

■以色列人的信心

1971年9月的某一晚,我已準備就寢,突然前輩謝醫師打電話給我,原來是中華民國政府9月率團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從話筒中得知「中華民國」幾乎被每一國否決具有代表權進入聯合國,隔天《紐約時報》的封面,就是周書楷(駐美國大使館大使)垂頭喪氣的步出聯合國大門。

當時,海外台灣人個個人心惶惶,不知台灣前途將何去何從,套上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作為時代背景所寫的小說《雙城記》所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然而,從聖經中,可以看見上帝未曾放棄以色列人,我相信,上帝也必定不會放棄台灣人。

■白色恐怖下的春天

台灣籠罩在高壓統治的白色恐怖下,人們只能噤若寒蟬,但勇敢的台灣人已不能再忍受這般對待,默默在地下組織「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黃彰輝牧師、黃武東牧師、宋泉盛牧師、林宗義博士,四位來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長們,更在美國共同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喚起台灣人的自覺意識,並聲援長老教會在台灣所發表的三個信仰聲明;還有日後因協助施明德逃亡被捕入獄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甚至犧牲青春在牢房裡度過。這些勇敢的台灣人所做的英勇行為,讓人肅然起敬。

千萬不要遺忘這時期的台灣,1979年美麗島事件(高雄事件)一群為台灣民主發聲的鬥士被殘害;1980年林宅滅門血案,林義雄的母親及雙生女兒被殺害;1981年發生陳文成教授離奇死亡案件;1984年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在美國遭刺殺身亡等,因為這些人的犧牲,點亮了台灣的「民主之光」。

■〈流浪海外台灣人的心聲〉

回憶1974年,當時在德國漢堡大學做研究的鄭兒玉牧師,偶然有機會至美國紐約的洪正幸家作客,當晚彼此談論到海外流浪者的悲慘命運,心情抑鬱。當時洪正幸夫人林千千正播放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流浪者大合唱〉,據鄭兒玉牧師轉述,聽完歌曲當下心底湧出義憤之情,頓時靈感湧現,之後創作出以〈流浪者大合唱〉配樂的〈流浪海外台灣人的心聲 〉。

當時因台灣正值白色恐怖時期,〈流浪海外台灣人的心聲〉的作曲者、配樂者皆以「黃芎蕉」及「洪蕃薯」化名,據悉,創作完歌曲的當下,鄭兒玉牧師心中興奮至極,整晚無法安眠,因優美又悲壯的旋律一直盤旋耳中。1975年7月4日,在美國紐約大學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進行首度演出,如所料,這首歌引起很大震撼,無論男、女、老、幼皆嚎啕大哭,而我每次唱這首歌時,眼眶常溢滿淚水,喉嚨也哽塞至無法出聲,當時海外台灣人的心境由此可知是多少辛酸與淚水堆積而成。

1977年美國與中共正式建交,當時台灣島內人心惶惶,很多人甚至帶一根牙刷就逃亡美國,但鄭兒玉牧師不僅堅守崗位,更在當時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的草擬。

■最後的晚餐

筆者還記得,在鄭兒玉牧師離開德國回台灣的前夕,有機會在美國與牧師相聚,內人準備一小盤麵包和幾個小酒杯,牧師帶領我們跪下且做一個簡短的聖餐禮拜。當時氣氛莊嚴肅穆,就像是耶穌基督即將受害前與門徒的「最後晚餐」。

我們都清楚知道鄭兒玉牧師回台灣後即將遭遇的危難,大家心情惶恐與難過,引用古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來形容這般無奈與悲壯。

(作者為退休婦產科醫生)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84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