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209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馬偕:為台灣書寫的宣教師6-2
行萬里路,寫萬卷書
作者 / 林昌華

【編按】幾百年來,一位又一位宣教師如雲彩般飄至福爾摩沙,不只帶來基督福音,也以文字為這塊土地留下珍貴的歷史爪痕。1871年,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於這個時節的12月29日抵達打狗(高雄),讓我們從他的故事開始溯源。

■啟航

太平洋,面積6400萬平方哩,是地球上最寬廣的海洋。1520年11月28日,麥哲倫在經歷危險的峽灣海域之後,首度見到那平靜安詳的海面時,取名為「Pacific」(平靜的)。雖名為太平,其實茫茫大海中仍暗藏許多凶險的颶風,這是麥哲倫沒有料到的。

而對馬偕來講,太平洋也不是一個平靜的海洋。1871年11月1日,他搭乘「S‧S美利堅號」,由舊金山橫越太平洋,經日本、香港,在中國停留一段時間後,最後來到台灣的打狗。

*  *  *  *  *  *

一艘即將西航的郵輪靜靜地停泊在舊金山港邊,碼頭工人忙碌地將一箱箱貨品抬入貨艙,而航運大樓裡排著長長的人龍,移民官員則是坐在關口檢查準備登船者的護照。馬偕,27歲,懷抱著前往異邦傳揚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鬱結著對故鄉的感懷,以及何去何從的徬徨。

人群緩慢地向前移動,馬偕終於來到這個關口,只見移民官一邊檢查護照,一邊好奇地開口詢問:「馬偕先生早安,您打算去哪裡?」基本上,移民官員只檢查旅行證件是否齊備,出航乘客的目的地並不是移民官的職責範圍,但這位加拿大東部人的西航申請是少見的例子,於是官員好奇心驅使下隨口詢問。

馬偕回答:「香港!」

官員繼續問:「就留在那裡嗎?」

馬偕回答:「噢不!我要進入中國的某處。」

「哪裡?」

「廈門,或是汕頭!大概吧!我想。」馬偕隨口回應官員的詢問,但是內心卻非常迷惘:「中國是那麼廣大,何處才是我的宣教地呢?中國這個名字包含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  *  *  *  *  *

在1個月又4天的海上航行旅程中,經歷太平洋最不太平的海面及浪濤洶湧的內心交戰。他在後來的日記中寫著:「海外宣教委員會告訴我說:『你自己選擇一個地方,作你的宣教地。』」

在加拿大長老會總會決定與英國長老會合作後,馬偕在那一年的6月,才得知要前往完全陌生的中國, 因此購買了許多書在船上惡補。他蒐羅書店陳列的中國相關書籍,當時相當受到注目的自然學者華勒士在馬來群島的回憶錄和相關叢書也是他極有興趣的主題。「大陸邊緣的島嶼動植物,是否因地理的阻隔而發展出不同的物種?」這個問題一直在他的心中,但是到中國後有機會驗證這個理論嗎?

儘管蒐集的圖書讓馬偕消磨美洲大陸旅途的寂寥時光,但是當郵輪緩緩出港之後,孤獨的馬偕卻發現,以前從沒想過的問題陡然現身。「遠離故鄉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不然我的內心為何如此不安?」「萬一我在異地被野蠻族群殺害,或感染熱病過世,這樣我的人生不就浪費了嗎?」「我有機會再回故鄉見到親人,再見到我最親愛的姊姊瑪麗嗎?」這些問題如影隨形不斷地浮現,讓馬偕的心裡惶惑、懷疑。

這時的海洋似乎也察覺馬偕心靈激烈的爭戰,於是竭盡所能釋放能量,增加他的痛苦。海底深處不斷翻滾巨浪到水面,這時的船隻就像湍急河流中的橡皮艇翻滾搖擺。大多數乘客吃下的燻鮭魚、起司、鹹豬肉、牛肉和麵包,在紅酒、白酒和香檳的助興下,在胃袋中興高采烈地翻滾起來,尋找重見天日的機會。於是乘客一群群跑到甲板邊緣,將一袋一袋的食物倒入憤怒的海洋中,倒盡胃中一切內容物後,膽汁也順道流了下去。

漸漸地,整個甲板恢復了寧靜,再也不見悲慘的旅客,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癱軟在床上,用意志壓抑肚中翻滾的在日記寫下:「實在荒謬,這樣的大海竟然稱為『太平』洋,不能讀書,無法思考,實在悲慘,實在悲慘,實在悲慘。」

在一個禮拜的折騰之後,風浪總算平靜下來,於是人群陸續走上甲板,日子逐漸恢復風浪以前的輕鬆與愉悅。眼見主日到來,剛剛受封立的新任宣教師馬偕便在船長的邀請之下,負責當週主日的講道服事。就在人群坐定之後,馬偕便以詩篇46篇作為信息分享的經文。馬偕以詩篇作者的角度解析聖經,然後講出以下的話:「正如詩人以上帝作為他生命的護衛和意義的賜予者,我的生命對上帝的倚靠不比詩人少。我是加拿大東部鄉下的居民,村落居民的生命目標只有兩個──宣教師或探險家,不過我希望自己能夠既是宣教師又是探險家。但是你們知道嗎?我也只是一個人,也有恐懼與懷疑。但是,我認為個人的意志,加上上帝的保護與攝理,一定可以在今生結束之時,得到上帝的讚揚:『你這個熱心又盡忠的僕人,可以進入我的安息。』現在請讓我們一起來祈禱。」禮拜在祝禱後結束,禮堂內的聽眾陸續走向馬偕,感謝他的信息,並祝福他的宣教使命一切順利。

「我是美國長老教會派駐上海美華書店的宣教師大衛,歡迎前往中國一起服事。」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來到馬偕跟前自我介紹並表達歡迎之意。

馬偕打量著這位陌生人,沒等馬偕回應,高大的美國人繼續發話:「我想,你在中國會面臨讀書人的敵視、異教徒的攻擊、顢頇中國官員的阻撓,但是這一切都是外在的挑戰,還算容易解決。真正的挑戰是中國字,那一個個四方型的文字,每個字都有意義,但是合起來之後意思就會改變。我已經在中國10年時間,但是直到現在我還在吃它的苦頭呢!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建議你先從這種文字的結構出發,這種文字雖然複雜,但還是由一些基本的部首組合起來的。我手頭有一個部首表,送你作為同工互相協助的禮物。」收到這個意外禮物的馬偕非常高興,但是內心也有些許惶恐:「我是否能夠征服這種文字?」

主持完禮拜後,馬偕知道原來船上還有好幾位於中國服事的宣教師。那日之後1個月的旅程中,這些前往異地服務的宣教師固定舉行聖經研討,分享宣教區域特色,並舉行祈禱會。這對新赴任的馬偕來講,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讓他忐忑不安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

美利堅號郵輪終於在1871年12月5日到達香港。相處1個多月的旅途同伴互相祝福之後各奔前程,而這段時間以來首度踏上堅實土地的馬偕,深深感受到另一階段的生命旅程即將開啟的心靈激盪,「我已經準備好了,上帝啊,請帶領我前方的旅程。」(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8期

圖片來源:馬偕紀念醫院網站http://www.mmh.org.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