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129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南半球的自助旅行~黃尹澤
作者 / 張麗伽

有些孩子,他們可能看起來和一般人不大一樣。也許動作慢一些,反應遲一些,有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也有他們難以跟人溝通的時候。這些被稱為心智障礙的孩子,當他們對你微笑的時候,卻也綻放出最純真無邪的笑容。

在《陪你一起慢慢走》一書中,收錄了十二個家有心智障礙兒的感人生命故事,除了分享這些家庭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讓讀者看見,大人們與這些單純思維的孩子互動時所獲得的快樂與感動。這些孩子的爸媽,這一路走來,或許要比別人家花費更多的力氣,但他們的愛與堅毅,卻讓人十足的動容。

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雖然走得慢,身上卻有著無限的正面能量,也給了我們看待生命的另一種視野。他們,就像是流洩到地上的星星,在人群中顯得獨特,一閃一閃的發亮,散發出小小的亮光。

若是你來台東,遇見陳芬蘭,或許你可以感受,當年她不顧所有人反對,單獨帶著全盲多重障礙自閉症的兒子勇闖天涯、遠赴紐西蘭自助旅行的堅強。擔任台東縣智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的她相信,應該突破障礙、將有限化為無限,「家長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我們越能走出去,孩子的世界就越寬。」

尹澤是陳芬蘭的頭胎,剛出生的時候,外表健健康康、惹人憐愛,與一般小貝比沒什麼不同。作夢也想不到,幾個月之後,他們的人生逐漸變了樣,「等到發覺有問題,其實孩子的視力都沒有了」。

後來有位醫生朋友到她家,跟尹澤玩著玩著,他居然沒有什麼反應,懷疑他的視力可能有問題。過幾天,農曆過年期間,長輩拿紅包逗弄尹澤,他也不會伸手過來拿,驚覺情況不妙的他們,趕緊帶孩子去檢查。

「一看就發現,他的視網膜剝離,蠻嚴重的。醫生還研判,可能是神經母細胞瘤,就是俗稱的眼癌,建議要摘除眼球來挽救孩子的性命。」

◆尋覓一個地方

好好的孩子,為什麼變盲?他們除了四處求醫,也想尋找一個答案,「我媽去算命,說這個孩子前世是大將軍,我們夫妻是他的部屬,奉命去殺人、挖掉對方的眼睛,所以今生受到報應。也有人歸咎可能是我坐月子期間裝熱水器、搬家,但這類說詞根本無法讓我接受。」

後來,陳芬蘭的一位大學學妹,引領她到萬里參加聚會。「她是基督徒,告訴我從澳洲來了會醫病趕鬼的牧師。當天,聚集一百多人,與我素不相識,卻紛紛來安慰我、熱切替我的孩子禱告,告訴我聖經裡的一段話,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不是他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而是上帝要彰顯祂的榮耀。」這段話的特別意涵,讓陳芬蘭覺得非常感動。

以往多次接觸但從未真正進入基督世界的陳芬蘭,後來正式受洗,有段時間也很奇妙地發現,開始學走路的尹澤似乎有點看得見了。她的先生跟著受洗,夫妻兩人同心為孩子禱告;然而,過了四、五個月,孩子走路又開始跌跌撞撞了。
尹澤一歲八個月的時候,眼睛一度變成綠色,猶如貓眼一般,醫生為他動了切片手術,卻因為取樣太小而無法判讀。遍訪台灣眼科名醫、嘗試包括中藥等不同治療,四歲那年,終於確定尹澤是視網膜剝離,他的血管及視神經都萎縮了,不可能再看到這個世界。

陳芬蘭也慢慢察覺,尹澤只會重覆對方的話語,不會真正與人對話,除了視力問題,可能還有其他障礙。

為了讓尹澤接受教育,她再度尋尋覓覓。「台灣當時沒有什麼機構,從台東找到台北,台北找到高雄,高雄再找到台中。找了又找,也沒有時間難過,因為我知道,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教導他的地方。」

原本只收盲生的台中惠明學校,關注到兼具其他障礙的盲生,那兩年開始招收盲多重障礙學生。尹澤六歲那年,儘管百般難捨,住在台東的陳芬蘭,不得不將他送到離家數百里之外的惠明住宿就學。

住校之後,透過台大心理衛生中心的檢查,發現尹澤有點自閉症傾向。雖然沒有很明確診斷出來,不過,他有一些反應,跟自閉症十分相像,除了全盲,智能僅有兩歲多,只能如同錄音機反覆重述別人的話,喜歡反覆做一些動作,都很符合自閉症的症狀。

◆太陽不會只照耀聰明人

到惠明後,尹澤每逢假日就到高雄一位牧師朋友的家,確實比陳芬蘭自己教得好,然而,她多麼期盼,孩子能夠留在身邊,不要相隔那麼遙遠。等啊等啊,偏遠的台東,終於有了牧心智能發展中心的成立,進入牧心工作的她,將尹澤帶回台東,成為牧心的孩子。那年,尹澤已經十八歲了。

牧心相信,「心智障礙者都是折翼的天使,天使降落人間,都有著不同的歷程,沒有所謂的完美」,心智年齡依然童稚的尹澤,已經長大成為177公分高個兒的天使,陳芬蘭有著更深的盼望,覺得應該努力讓他與社會融合,擁有跟常人同樣的生活。

尹澤底下各有一個弟弟與妹妹,從小學階段開始,陳芬蘭經常帶他們出去旅遊,尹澤回到身邊之後,她開始夢想要與他出國自助旅行。她當然清楚這不是件容易的事,自閉症孩子外出經常面臨一些考驗,例如尹澤對任何突如其來的聲音格外敏感,焦躁或高興起來都可能有一些無法遏止的狀況,必須事先設想如何克服。

不過,陳芬蘭沒有預料到,最大的考驗,竟然來自周遭強烈的反對聲浪,「直到那時候,我才感受到,大家對身心障礙者的真正看法是什麼。我的朋友質疑,根本不應該帶他出去,因為自助旅行的過程會有無法預知的狀況?不應該去增加別人的心理負擔。有人甚至很直接的說,他看不到,智商又那麼低,帶這樣的孩子出去,究竟有什麼意義?」

陳芬蘭回答他們,她相信,「太陽不會只照耀聰明人,愚笨的人一樣感受得到陽光。就算他看不見,也還有其他感官,可以聞到花香、可以聽到鳥鳴、可以感覺到微風。我們出去玩,不是只用眼睛看,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東西。」

反應最激烈的,是她的先生。他大為光火,厲聲斥責她為什麼想要帶那樣的孩子出國,爭吵到後來,甚至衝口而出說,如果帶孩子出去,他就跟她離婚!她氣極了,當場回他一句,那離婚就離婚好了!

「我的壓力,真的很大。帶他出去,原本也不是十分有把握,出國旅行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會出什麼事情,但是大家一直質疑會不會出什麼亂子,到後來,讓我最費心思的,反而是如何面對這些壓力,而不是萬一出事該怎麼辦?那一刻,我才發現,即使是親人、經常在一起的朋友,對這類的孩子還是有著不正確的看法。」

◆Handsome Boy

不願輕言放棄的陳芬蘭,守候到一個緩衝的機會。那一年的七月,牧心員工到峇里島四日遊,大約搭機五個小時的航程,住在紐西蘭的朋友說,如果尹澤隨行到峇里島的過程順利,她再替他們預訂紐西蘭國內的航班機票。終於,陳芬蘭與尹澤大致通過「模擬考」,證明自己有能力規劃飛向更遙遠的國度了。

陳芬蘭說,那些至親好友,都看過尹澤發飆,所以抱持反對的態度。她或許可以理解,也可以設想大家擔心她應付不來,然而,外界缺乏彈性的看法,讓她感到傷心,也體認到,與一般人的觀念對抗是如此艱鉅。

排除萬難,二○○○年九月十八日,陳芬蘭與尹澤飛向南半球自助旅行十天。在那裡,陳芬蘭感受到,紐西蘭人對於尹澤這樣的孩子,可以很輕鬆自然地接受。「我實驗過,在台灣帶著尹澤,一個高高的男孩子,挽著媽媽的手走路,迎面走過來的人,總是充滿狐疑好奇,錯身而過後,會忍不住偷偷回頭看我們。如果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異樣,再看的動作對我們都是無形的傷害。」

陳芬蘭說,和氣善良的紐西蘭人,不曾對他們投以異樣眼光,還讚美尹澤是「handsome boy」、「good boy」。搭飛機,他們總是第一個優先登機,殘障廁所又大又乾淨。到博物館、美術館,她讓尹澤坐在館內椅子,請他保管袋子,自己就可以輕鬆去瀏覽文物、名畫。

「這趟旅行,尹澤高高興興的,換一個地廣人稀、沒有噪音的空間,散步起來很愉快。越閉塞,越無法親身去體驗許多東西,印象也不會那麼深刻,體驗越廣,吸收也越多。或許他看不到,但還是可以感覺得到氣氛不一樣、經歷不同的體驗,搭很久的飛機、搭很久的車,到不同地方,耳朵也會聽到不同的語言。他當然無法表達那次旅行讓他有多麼高興,但是,看他的表情,應該是很喜悅的。」

旅程之中,難免遇到必須處理的狀況,像是拜訪紐西蘭家庭,尹澤可能聽不懂大家的對話,不耐煩想要掀動桌子,陳芬蘭就將他帶開。帶他們去的台灣朋友覺得不好意思,「其實,紐西蘭人完全不介意,或者至少在我們面前沒有表現出來。身為心智障礙者的家長,我們不能因為場面可能有一點尷尬就退縮,每個人都要學習,包括當主人的包容。」

對陳芬蘭而言,她接受挑戰,獨自帶著尹澤勇闖天涯,終於印證她的信念,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情。那些質疑的朋友,終於沒有話說了,或許也可以打破以前的刻板印象。「你越害怕,越是躲起來,世界就越小,對心智障礙的孩子越不好。只有父母有足夠的勇氣與毅力,我們特殊的孩子,才有生長的空間。」

◆你為什麼不放棄

然而,人生不是童話故事。陳芬蘭與尹澤,在紐西蘭的美好旅程之後,不見得從此過著永遠幸福快樂的生活,每天每天的日常歲月,依然有著大大小小的磨難。

向來害怕鞭炮聲的尹澤,回到以「炸寒單爺」元宵節慶活動聞名的台東,變得沒有安全感,越來越不願意走在路上,只想躲在車子裡,因為,他認為躲在比較小的空間裡才是安全的。他不太喜歡出門、出了門也不太願意下車,到最後,他連牧心也無法去了,只能依戀在自己家裡。陳芬蘭的先生質疑,尹澤因為紐西蘭之行反而更加封閉;夫妻的理念爭戰、對孩子的安排有不同主張,對陳芬蘭來說,是她必須面對的很大挑戰。

陳芬蘭努力了兩三年,情況才漸漸好轉,最近,尹澤又可以出去走走,願意跟大家到花蓮或高雄去玩。每天早上,她用機車載他到協會,一個小時之後,送他回家,然後自己再去上班。她很希望讓尹澤再到牧心,先生卻認定「送他出去沒什麼用」,如何給孩子更好的安排,似乎是難以止息的爭論。

「彷彿,我有這樣使命必須宣導,讓親人、朋友更加了解特殊的孩子。就像我的先生,也在耳濡目染中,他對這樣的孩子的看法,從一開始不能接受、想最好不要看到這個孩子,到現在開始會照顧他、替他買便當、倒水叫他出來喝。家裡只剩他們倆人的時候,他別無選擇要照顧他,照顧之中,當然就會有認識與了解。」

「有人說,你為什麼不放棄?我怎麼可能放棄,我當然永遠不放棄!我們不放棄,孩子才可能更好。二十年前,台灣沒有什麼心智障礙機構,現在機構很多了,這是大家二十年的努力、二十年的成就。如今,我擔心的是,萬一我走了,這個孩子怎麼辦?所以家長團體要督促政府,推動台灣社會趕快建立相關的設施。新的努力、新的目標,一直在那裡,我當然不會放棄,也絕對不能放棄。」

◆珍視上帝給的變體郵票

不論是帶著孩子同遊天涯,或是推動家長協會的工作,信仰給了陳芬蘭無比的勇氣與力量。「神說,『我給你的是你承擔得起的,仰望我加給你的祝福超乎你想像的』,因為尹澤,我漸漸了解、關懷這個領域,如聖經上所說的,『凡事互相效力,教愛神的人得益處』。」

「基督教的信仰讓我知道,對這樣的人,上帝是特別照顧的,有位家長說,上帝給我們一張變體郵票,我們就好好接受,而且將他們珍視為寶物。這是上帝給我的使命、給我的特別任務,我會努力持續下去,如果真的很難、很難,那我就禱告,將一切交給上帝吧!」

書名/陪你一起慢慢走
編著/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
出版/圓神出版社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850期
書籍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