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88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學習及服務,永遠不嫌晚
作者 / 黃靜宜

在漁民服務中心已經邁入第11年,最初在公益加盟店工作2年,天天都是挑戰,每逢節慶時期就變得非常忙碌,包含事前的準備工作、宣傳、試吃、拜訪客戶、爭取團購訂單,而且必須解決顧客們提出的各項問題。兩年後、回到機構擔任會計,雖然是熟悉的會計領域,但從營利單位轉換到非營利組織的帳務處理,我花了一段時間摸索、請益,也學了不少相關技能。

自己對「漁民」的印象僅停留在小學的課文,「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直到在中心接觸到漁業工作者,才了解捕魚行業的艱辛。因著漁業環境變遷,中心從早期服務台灣原住民漁民,到現今的外籍漁工,不論是關懷服務宣導、或監獄探訪事工,我皆感受到外籍漁工的弱勢與無助。來到台灣工作的外籍漁工、大多是印尼、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青壯年,部份漁工甚至不到20歲。每當漁船靠港,漁工到中心使用免費電腦、網路及休閒設施時,即使我只是做了像是打招呼、遞一杯水的小事,漁工就會靦腆地點頭微笑或是小聲地說:「ma'am, thank you.」(女士,謝謝您)。見到他們這麼小的年紀就要離鄉背井,長時間忍受看不到陸地、工時冗長、無法使用網路的海上生活,讓同樣身為媽媽的我總是禁不住為他們感到心疼。

除了跟外籍漁工的互動,我還協助辦理東南亞母語學堂,與新住民姊妹長時間相處後,更清楚社工員的服務工作。53歲那年,女兒提議我到學校讀社工系,喜歡讀書的我猶豫了一陣子,思考如何兼顧工作和課業,且決定重回校園進修,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及目的,而不是單單為了取得一張文憑。最後,我報名入學了!雖然吸收新知的速度大不如前,我在課堂上非常專心,從未打瞌睡。

社工是一門很活的科目,社會工作服務的類別很多,例如:弱勢兒少、非行少年、獨居失能失智老人、身心障礙者、街友、新住民婦女、失業救助者、精神病患者、多元性別者...等等。就如同傳福音,每天要接觸不一樣的人,藉由溝通與關懷來協助服務對象,並增進自己的服務品質。

一晃眼就要畢業了,有人說社工系等於報告系,雖然唸書過程比商學系辛苦,必須完成大大小小的作業和報告,加上個人及團體實習。但是從準備報告的過程中,能訓練自己的台風、簡報經驗,進而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上,同時更能強化團隊的互助精神。社工不能單靠個人力量、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與更多的人、或跨部門互相支援來完成一項事工,非常感謝漁民服務中心的武璋牧師和多位同工們,在我實習期間給予的支援和幫助。

人的一生會經歷幾個10年呢?2個、5個或8個?在漁民中心服務的10年,我經歷了生離死別,遇到的人事物帶給我不同的提醒。生活裡,我常常身處逆境,不知如何面對,但是每當遇到挫折、失敗,對前方的道路感到迷惘,或是對大環境感到無力時,我都牢牢記住:唯有神能幫助我解決困難,渡過難關,神是我的後盾,是我唯一的依靠。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以賽亞書41:10)

文章與圖片來源:傳福會網站,http://ministers.pct.org.tw/,2020.08.23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