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120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參與環保回收牛仔褲做包包
萱藝新知關懷協會
作者 / 採訪◎洪敬慧

踏進桃園市八德區瑞發里里民中心二樓,只見寬敞的工作室裡,九位婦女圍繞著一張大長桌,手拿粉筆、布尺與紙板,著急地確認布料上的記號是否正確,桌上堆疊著各種顏色、款式的牛仔褲,工作桌一側還有五、六台縫紉機。「啊!版上的箭頭畫錯了!」「真的嗎?我趕快打給設計師修正!」她們正試做一款托特包,突然發現版型有錯誤。

這裡是萱藝新知關懷協會,這些婦女的孩子分別有身障、聽障、腦性麻痺、多重障礙等狀況。「我們因帶孩子復健而認識,」協會公關謝沂瑾說,之所以創設萱藝新知,起源於媽媽們常在醫院診療間外碰面,又因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課程更多認識彼此。除了有時必須帶孩子去復健,媽媽們幾乎每天送孩子上學後就待在工作室。

■ 圓媽媽們的夢

起先,媽媽們是因孩子的需求,而開始學裁縫。「外面賣的護具都是公版,但每位特殊兒差異甚大,就算同為腦麻或學習障礙,每個人的需要也都不同。」謝沂瑾表示,為製作適合孩子的綁帶、護具,媽媽們學習車縫技能,並很快設計出符合孩子需求的綁帶,讓孩子可以固定手腳,不會滑下輪椅。

為了擴大效益,媽媽們開始製作布包與訂製商品,後來因參與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謝沂瑾、李秀惠、唐中利三位婦女於2015年成立「當螞蟻遇上貓」工作室。起初有政府經費支持七位媽媽的薪水,但隔年計畫終止,媽媽們開始無償工作,「我們都笑自己出去擺攤,是在『做健康』。」謝沂瑾說,工作室雖一度面臨關閉危機,但最後仍留下三位婦女,克服經費困難後,於2019年底成立萱藝新知關懷協會。

之所以堅持成立協會,不只因為有企業、政府在旁輔導,也是為了圓媽媽們的夢。謝沂瑾說,媽媽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未來就業機會渺小,於是創造這個空間,讓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出來與人互動,「孩子不見得在這裡學會技能,但至少有機會與社會產生連結。」現在每當有訪客來參觀,孩子們會主動端水,和大家打招呼,甚至導覽。成立協會意義之一,便在於提供身心障礙孩子及母親最友善的工作空間。

■ 不只為孩子,也為環保

2018年開始,Story Wear創辦人陳冠百注意到萱藝新知的理念與車工,雙方一拍即合,萱藝新知開始專注於回收牛仔褲後設計。謝沂瑾表示,因為與Story Wear合作,媽媽們意識到環保的重要與急迫。

起初沒有穩定回收牛仔褲的管道,媽媽們到舊衣回收廠,爬上一座一層樓高的「舊衣山」,自己動手挖掘合適的褲子。「過程中,看到好多吊牌未剪的衣物被丟棄,非常震撼!」謝沂瑾說,後來了解成衣業對環境的汙染,自己從此不再買新衣,「我看到的那座山,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小座。」

回收只是開始,後續的工作還很多。謝沂瑾說明,收集到廢棄牛仔褲後,必須先依深淺顏色分類,再丟入工業用洗衣機清洗,最後在戶外晒個幾日,「我們這些媽媽,最愛太陽的味道。」她笑著說。

當帶有陽光味道的牛仔褲、裙回到室內,媽媽們會圍在大長桌審視如何拼接。「選布時,顏色深淺差距要大一點。」唐中利說,如此一來,儘管每款商品版型皆一樣,但因布料不同,每個包包都獨一無二。

謝沂瑾和唐中利、李秀惠負責設計、打版,讓媽媽們跟著畫、裁剪、製作、車縫、熨燙。謝沂瑾解釋,一個包包由好幾個部分組成,必須有人做口袋、有人做底,再有另一人車邊,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 成就萱藝新知的力量

因為有民眾支持,萱藝新知如今已能穩定回收足量的廢棄牛仔褲,還有布料廠長期捐贈多餘的布。「有時候他們會送來幾貨櫃的下腳料,工作室還放不下呢!」媽媽們非常感激各界的響應。

公部門的支持也很關鍵。萱藝新知在桃園市環保局輔導下接補助案,成立「布藝young修惜站」。謝沂瑾說,桃園11處修惜站多為木工再製,或其他廢棄物重新整理,唯有萱藝新知專做布料回收。

2020年底,萱藝新知從平鎮遷移至八德,因為里民的接納,使用里民中心作工作室場地,因此常開設專屬里民的手作課作為回饋,「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推廣環保。」謝沂瑾肯定說:「很多社區媽媽其實車工技術很好,我們不過是在旁引導,告訴她們不要的褲子可以怎麼改,不要直接丟掉。她們學完,真的會舉一反『十』!」

■ 環保的好夥伴

此外,Story Wear更是萱藝新知不可或缺的後援力量。「Story Wear給我們很寬廣的視野,不只認識環保議題,也帶我們闖蕩設計領域。」謝沂瑾說,之前跟著Story Wear到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作品,媽媽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能在時尚界曝光,讓她們深受鼓舞。

目前萱藝新知與Story Wear合作的模式,一部分為聯名設計,一部分為協助製作。Story Wear從不給框架,讓媽媽們自由設計商品。不過,她們不敢一次接太多單,怕手工速度不夠快,趕工品質不佳。謝沂瑾嚴肅地說:「唐(中利)老師對車工很要求,我們都跟媽媽們說,必須對商品和客人負責。車不好就只能自己用,車得好才能端出去。」

受訪時,媽媽們因為嘗試新版型,發現有「海波浪」的問題而停下來,等待設計師回傳新的設計圖,這才願意坐下休息。一直站著工作不累嗎?一位媽媽答道:「不會啊!每天都這樣。在這裡,時間感覺過得特別快,很開心!」她的笑容裡盡是滿足。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7期

攝影:洪敬慧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