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311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重陽節的靈性思考
不是片面的「高齡友善」,而是社會整體進化的「世代共好」!
作者 / 吳信如

近幾年來,一直投入高齡事工,對於「高齡友善」這個呼籲也沒特別去省思,覺得是面對「高齡社會」理所當然的「美德」。但是,最近在跟一些大專生接觸與討論時,我突然想知道他們對我們這些「類高齡者」提出的「高齡友善」有什麼意見。年輕人們很誠懇地提到「高齡長輩自己是否有活出尊嚴」的問題,這恰好是我在談長者靈性關懷時經常強調的第一點:尊嚴是自己要先活出來的,不是去用情緒或道德「勒索」來的。年輕人舉例:經常在某校排隊買該校著名的牛奶時發現,因為這牛奶供應量有限,學生想喝的話,必須一早去跟那些做運動的阿公阿嬤搶。這本是正常,學生說,如果排隊公平的話也還可以接受。問題是,阿公阿嬤們會拿物品去排,我就說,因為他們不能站太久阿!學生說:「哪是!他們都站在外面聊天。」如果學生把排著的東西拿走,阿公阿嬤馬上飛也似地衝進來說:「我先到的喔!」所以該校學生對於到校內做運動的阿公阿嬤真的是有著滿滿的「不爽」!

另外,他們也提到,台灣最友善的「博愛座」,許多長輩為了表現自己不是「老人」,所以不願意去坐,然後坐在一般座位上。博愛座就這樣空著,年輕人根本不敢去坐,或者生理期痛到爆表的女生也不敢坐,怕被長輩或正義魔人罵。這又是造成世代隱性衝突的一個日常點。

或者,現在有縣市在推「高齡友善商店」,推動可以讓長輩先結帳。這也沒什麼不好,但年輕人另一個觀點是:我們有時候因為中午休息時間很短,急著去買午餐,我們有時間上的壓力;反而長輩沒有時間壓力,有的壓力是在身體上的。但,因為在這樣「高齡友善」片面呼籲下,年輕人礙於「道德要求」不敢反應出自己的需求,潛在的把憤怒與壓力壓抑下來,長久之後,內心自然產生一種「排老的憤青」心境。

這就會造成世代衝突的氛圍,壓抑的情緒不能靠道德呼籲來排解,必須靠更細緻的制度與操作設計,來顧及不同世代的需求,例如年輕人也提到:他們會遇到很溫馨的阿公阿嬤,在排隊買牛奶或買東西的時候,看到他們匆匆忙忙趕下一堂課或是趕著上班,就很自在地說:「你們趕時間,你們先買,我們有時間,我們可以等。」這是一種文明的社會進化,誰說高齡社會都是負面問題?誰說長者不能實行「我OK,你先買」?這也是長者尊嚴的表現,也是長者參與社會貢獻的日常方法,不一定要去做什麼不得了的「大志工」。好好地活出長者尊嚴,就是對社會的祝福。

我們都知道,尊嚴來自「自主」,這個觀念不只是針對長者,這對所有人都適用。德文中的自主就是Selbstbestimmen,意思就是:「我可以決定,對我而言,是正確合宜的事。」這當中有三個要素:第一,我可以決定,也就是你有自由意志,有鬥志,願意承擔「決定」的責任。第二,「對我而言」,所以不必跟他人比較,社會不該用一致性的標準與道德要求來規範行為者。「我OK,你先排」、「我OK,給你坐」;應該由行為者決定,我什麼時候OK、什麼時候不OK。也應該可以互相體諒與包容對方的「不OK」,不一定是年齡的標準。第三,「正確、合宜」的事,這就需要充分的自我認識,到底這是「正確合宜」的作法與態度嗎?我內心覺得如何?我做了這決定後,有沒有感到平安、喜樂、自由、活力?還是狹隘、恐懼、憤怒?

社會整體靈性的成長,就是高齡社會的貢獻之一。我們要達到的是「世代共好」,而不只是片面的「高齡友善」。因為高齡社會的壓力,不只是在高齡者身上,而是也在即將要負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年輕世代身上,誰說高齡者一定要「被友善」?高齡者的包容、同理與智慧不就是高齡者最大的靈性優勢嗎?這就是長者獲得尊嚴的最好方法,不是嗎?當然,前提就在於,長者是否能先認識自己這個年齡階段的限制與優點,接納限制、發揮優點,才能活出尊嚴,也才能真正的活力老化。這就是「長者靈性強化」的重要性,長者不能只強化肌肉,還要強化靈性!

文章來源:吳信如(作者)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作者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