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92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僵化暴力 vs. 同理尊重
作者 / 台南神學院雙連宣教策略研究中心

台灣歌手張懸2013年在英國巡迴演唱,到了曼徹斯特這站,照例聽眾滿場。她在演唱會中順手拿起前排台灣留學生攜帶的中華民國國旗,展開,向聽眾說:「我來自台灣,真該把這國旗穿在身上。」又說:「很自豪可以介紹我的國家!」這樣的舉動,引來台下一位中國女留學生大聲嗆:「今天不談政治!」張懸回答說:「這不是政治,這只是一面旗子,代表我和這些學生來自的地方。」她在演唱兩首歌之後,再度針對這位女生講話,誠懇地說明:「當妳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不是一個工具、不是一個道具、甚至不是一個機械的時候,我們就可能去連結宇宙上面其他的生命,並試著去尊重他……如果妳感覺自己真正活著,就會去捍衛另一個獨立的生命。」

張懸演唱會中的演說畫面,透過社交媒體很快傳播開來。中國的網路上罵聲一片,很多粉絲表示失望,說她泛政治化、藉著演出者的優勢傳揚「分裂主義」,罵她是台獨。風波越鬧越兇,甚至張懸原訂在北京舉行的演唱會可能要取消。台灣則有不少人表示被她的舉動和發言感動,認為她不同於一般為了市場而討好中國的藝人,展現台灣人的風骨,護衛了台灣民主社會的價值。

牽涉到「國旗」,無論如何無法不政治。「不談政治」vs.「這不是政治」,表現出中國和台灣最大的不同。中國年輕人在一個去政治化的環境,在國家強大的壓力下,對政治「不能聽、不能講、不能問、不能看」,「政治」在這樣的脈絡下好像是個髒字,但他們其實被政治化得非常厲害,被國家塑造出僵化、暴力的政治態度,對待台灣、日本、美國,有一套內建程式,一碰到就炸開。這種「不合我意就制裁你」的態度,流露出「大國」霸權意識,令人難以接受。對台灣人來說,那面在國際場合幾乎已經看不到的「國旗」,海外台灣人用它來慰藉鄉愁、用它來訴說國不成國的委屈,是人之常情。張懸自己說:「這旗和鳳梨酥、高山茶、繁體字一樣,它們都代表著我來的地方,我在哪裡看到它們,永遠都會是感激,認同和思念。」這是鄉土意識,是人權的一部分,是真實的生命經驗,說政治太沉重。

中國年輕人在國家意識上的僵化是可怕的,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但是,我們不能報之以相對的暴力,不能放棄對話的可能性。

不管是演唱會當時,或是之後的說明,張懸都表現出民主風度,不逃避,努力說明自己的立場,但同時也願意聆聽、願意溝通。這種對話難度很高,必須努力同理、尊重充滿敵意的他人。我們很高興看到她藉此展現出台灣民主文化的深度。她的中國粉絲應該也有人能了解她的用心,欣賞這種自由、獨立、民主的文化。而藉由這次事件,或許也可讓更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認同,努力互相理解。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0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