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133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聽見聾人的心聲
作者 / 邵懷嚴

我在2018年8月進入身心障礙關懷中心(簡稱障關)服務,如今已近兩年。回首過去,除感謝障關給我成長的空間,更感謝上帝的帶領。

當我還處在完全的聽人世界時,最感自豪的是自己的語言和應對,深信世上沒有一件事是靠「好頭嘴」解決不了的,只要語氣柔和、身段放軟,再怎麼僵化的氣氛和人際關係也能迎刃而解。

直到進入障關、認識聾人族群後,彷彿進入另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在這裡,手語是多數聾人的通用語言,他們使用手語溝通,就像聽人用口語對談一樣自然。聽人將情緒融入話語中,手語的呈現也會將情緒融入表情內。在這裡,華麗的詞藻與文雅的語氣完全無用,當你試圖用口語方式向聾人表達友善時,還不如以一個手語的「你好」(拳眼碰鼻)更能讓他放心,這樣的溝通模式完全翻轉了我過去的想法。

要得聾人信任不易,聾人看似嚴肅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敏感的心。由於無法藉由聲音判斷來者用意,所以態度跟手語就成為開啟友誼之門的鑰匙。我曾與志工協助一對聾人夫妻申請身心障礙的補助,甚至不惜尋求市議員幫忙,但最後仍無法達成目標。然而,這對夫妻不斷對我和志工表達感謝,甚至想請我們吃飯,讓我感到非常訝異。在我的認知中,「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我們沒有達成目標,有何值得感謝之處?

透過志工的翻譯,我才知道,原來這對夫妻以前自己申請時,因為溝通上的障礙,無法取得區公所職員的理解,雖然雙方透過筆談對話,彼此認知仍有很大落差。但這次有翻譯志工陪同,協助他們正確填寫申請書,並由我協助寫申覆書,這是他們過去從未見識過的。我們所做的僅此而已,可是對他們而言已經很多。我們的陪伴,也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重視,想法被理解,心聲被聽見。最後補助雖然沒通過,申覆書也被駁回,但我跟志工這四小時的陪伴,卻讓他們銘記心中。

在與聾人相處的經驗中,我感受到「溝通無障礙」的重要性,就像過去台灣建築物並不會特別設置無障礙坡道一樣,但現在已成為必備設施。隨著2019年1月8日《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頒布,讓台灣手語與各族群使用的母語享有同樣地位,因此我們也開始在校園中進行宣導,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對手語和聾人的正確認識。當下一代長大以後,無論在國中、高中、大學或職場,都能成為聾人族群的幫助者,成為友善環境的一員。我也期許在將來,台灣能逐漸邁向溝通無障礙的友善環境,屆時你我的心聲將不再侷限內心,而是敞開在你我的手中。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https://tcnn.org.tw/archives/71901,2020.08.16摘錄。

圖片提供:譚大為、葉雅惠、漁民中心、障關中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