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總會消息
點閱次數:711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6/1/28更新日期:2017/1/23
史上最冷神研班 開啟「保羅新觀」再思「因信稱義」
作者/ 林佳靜台南報導

第53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查羅馬書(曾詩文攝)

 53屆神研班,巧遇霸王級寒流,但不管多冷,都不能使學生與神的愛隔絕。近450位來自全國大專院校的學生,一放寒假,就趕赴麻豆真理大學參加為期一週(1/25-1/30)的羅馬書研經。開會禮拜由資深大專工作者張德麟牧師主理;專講一由花蓮大專工作者林熙皓牧師分享神研班查經法;專講二由新約學者、羅雅教會蔡銘偉牧師帶領「羅馬書導論」;專講三則邀請前香港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主講「保羅新觀」。

 營會前三天,神研班籌委及行政同工就提前入住,忙著佈置場地、預備教室桌椅…等。為了怕學生感冒,工作人員還不忘在「呼叫神研班」粉絲頁上,不斷提醒大家務必要「帶暖帶滿」禦寒衣物,包括羽絨外套、睡袋、毯子、毛帽、圍巾、手套、暖暖包,有人連棉被都帶來了。因為是第三年使用同一場地,環境較熟悉,但沒想到這次因為參加的學員較多,真理大學加開的部分寢室沒有熱水,經過總召周宙緯牧師不斷與校方溝通協調,才想辦法克服住宿的問題。

遇到史上最強寒流,學生帶滿禦寒衣物參加神研班(林佳靜攝)

資深大專工作者張德麟牧師認為,唯有接納上帝所預備的恩典,才能真正享有安息。(林佳靜攝)

 開會禮拜,張德麟牧師以「我們靠什麼與上帝和好」為題,引導大家逐步進入保羅的世界。張牧師說,基督信仰對罪非常敏感,也非常重視,因為罪導致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破壞。然而華人文化圈對於「罪」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解釋,認為罪是講「是非觀」、或是做了不道德的事,但從聖經真理來看不全然對。他認為,保羅對罪的說法是,「罪是一種跟上帝關係的隔絕」,也與個人的良知隔絕,因為人的自我中心,而完全聽不到上帝真理的聲音。

 張牧師說,猶太人藉著遵守律法稱義,然而,保羅認為,上帝已經在耶穌基督裡預備了救贖,只要願意「接納、順服上帝的這個計畫,就與上帝和好了」。羅馬書1章17節:「義人必因信得生」,指的是「因信耶穌基督,我們就得著真正的生命。」他說,保羅是個接受嚴謹猶太教訓練的法利賽人,但他卻不願意靠律法稱義,因為他發現遵守了這一切,心寧仍沒有平安。唯有接納上帝所預備的恩典,才能真正享有安息。

林熙皓牧師說明神研班查經法(林佳靜攝)

神研班查經法

 「你們要以聖潔的親吻彼此問安!」聖經這樣寫,就要照著做嗎?專講一,林熙皓牧師一開場叫大家照著聖經的話去做,讓學員體驗「盲從」所帶來的問題,以刺激學員僵化的思考。他認為,基督徒查經是為了正確的順服上帝,以免因為錯誤的解讀,而將順服變成了不順服。神研班的查經方式,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完成的。「透過彼此的分享、討論與對話,拆解我們對信仰的理解。」雖然結果會帶了更多的問題回到教會,但是信仰卻會更自由。

 林牧師提醒,查經的態度是,要放下「真相只有一個」的迷思,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人們不同的問題,試著去瞭解和揣摩,跳出過去的理解、印象與框架。他還從羅馬書1章16節舉例說明,如何善於運用5W1H問問題,再從這些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蔡銘偉牧師分析羅馬書的前言與結語的結構(林佳靜攝)

保羅以「合一帶動宣教」工作

 蔡銘偉牧師不改學者本色,帶領學生分析羅馬書的前言與結語的結構,介紹保羅的身份、福音的本質、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關係及保羅的宣教使命。他認為,羅馬書的前言與結語彼此呼應,「一方面,他用書信的結語來回應並延伸書信開頭提及的動機;另一方面,他使用書信結尾來與羅馬基督徒建立關係」。除了開頭和結尾,他還分析了送信人的身分及保羅請安的名單。

 蔡銘偉牧師指出,羅馬書的核心議題,是要告訴人,上帝拯救的義要臨到猶太人也要臨到希臘人。保羅在宣教旅行時,積極的呼籲外邦基督徒努力參與耶路撒冷的賑災奉獻,就是尋求在基督裡,使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之間,建立一個「團契」的關係。而以「合一帶動宣教」正是保羅寫作羅馬書的重要動機之一。

盧龍光牧師指出「保羅新觀」是要回到保羅的處境中嘗試理解他的關注。(林佳靜攝)

回到保羅的處境

 盧龍光牧師指出,「保羅新觀」其實是「舊觀」。他說,過去教會往往從馬丁路德的傳統來認識保羅,但其實應該回到保羅的歷史處境中嘗試理解他的關注。他說,保羅的關注不止於個人因信稱義的問題,還包括在該對立處境中外邦人如何成為上帝的子民、福音對外邦人有何意義等,涉及個人身份、群體、社會和文化等。

 他說,馬丁路德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抗拒傳統,但可惜從十六世紀到今天,教會卻是將馬丁路德的詮釋當作權威。剛好明年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週年,他勉勵改革宗的信徒應該打破傳統權威,不斷地回歸聖經,以聖經中所啟示的真理來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專講當天早上,台南神學院老師帶他去參觀孔廟、黃彰輝圖書館。盧龍光說,黃彰輝牧師在1970年代提出「處境化神學」,他從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傾聽與對話,而開啟了神學的新眼光。

 盧龍光說,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券,他從羅馬書得著啟示,進而挑戰羅馬教廷的權威。傳統上馬丁路德對猶太教的批評是,猶太人努力以律法的行為,來賺得上帝的救恩;然而,保羅所關心的不是個人得救稱義的問題,他關心的是外邦人如何成為上帝的子民,他所面對的是文化與族群的衝突。

 盧龍光認為,羅馬書1章17節:「義人必因信得生」的「信」,可解釋為相信、信靠、信實,信任,也在乎立約者是否信得過。他說,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因著耶穌基督的信,使我們得生,而耶穌是效忠於上帝的。

 他觀察到,台灣這次的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不像從前那樣撕裂族群,統獨也不再成為主要課題,周子瑜國旗事件,讓藍綠都齊聲挺周子瑜,是個好現象。而福音的大能乃是要勸人與上帝和好,也與人和好,更是要打破文化、種族、性別的差異和對立。

各大專中心學生每天輪流帶領詩歌敬拜(林佳靜攝)

下篇:53神研班 因信得生 成為愛的團體http://www.pct.org.tw/news_pct.aspx?strBlockID=B00006&strContentid=C2016020100002&strCTID=&strDesc=Y&strPub=&strASP=news_pct&v=1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