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郭熙安 馬丁路德常說,他害怕自己的心,遠甚於教宗和樞機主教!「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利米書17章9節,新譯本)「詭詐」一詞指出,人心猶如雅各,又稱為「篡奪者」。正如雅各篡奪他哥哥的名分,奪走他的福氣,我們的心也會篡奪主導權,騙取好處。 一、敬畏上帝,使人害怕己心。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請留意「比萬物都」。秤能作假,朋友也能虛情假意,但人心比萬物都詭詐。人間最善良的心,依然存在某種虛假。大衛在一切事上行為正直,「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事以外」(列王紀上15章5節)。敬虔人但凡知曉自己心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欺騙,就會害怕自己。肉體是貼近我們心懷的叛徒,人自己心裡的惡,他怎麼也測不透。「你僕人算什麼?不過是一條狗罷了。」(列王紀下8章13節)哈薛不相信自己的心能生出以利沙說的怪物。如果有人對挪亞說:「你很快就會醉酒。」他會說:「我不過是一條狗,怎敢犯罪?」 沒有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罪惡有多深。沒有人知道,上帝若離棄他,他可能犯下什麼樣駭人聽聞的罪惡。基督警告使徒們,要避免「貪食醉酒」(路加福音21章34節)。敬虔人害怕自己的心,乃是戒慎恐懼,唯恐得罪上帝。 人心不僅頑固,還十分狡猾。看看這個騙子,看看為什麼我們要處處提防它。無論在罪惡的事或神聖的事上,人心都顯出詭詐。 ◆人心在罪惡之事上詭詐 人心在罪惡之事上詭詐,即掩藏罪惡,就像喇合將探子藏在麻秸中(約書亞記2章6節),心也是這樣隱藏罪惡。具體而言,心是如何隱藏罪惡?就像亞當用無花果葉遮蓋自己一樣,心用合理化和找藉口的無花果葉遮蓋罪惡,「我這麼做也是千百個不願意。」「我是一時情緒激動才這麼做。」「別人做,我也跟著做了。」亞倫將製造金牛犢的罪責推到百姓身上,稱「這百姓專於作惡」(出埃及記32章22節,和合本)。亞當則偷偷將自己的罪責推給上帝,說:「祢所賜給我、和我在一起的那女人,她把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世記3章12節,新譯本)彷彿在說:「如果祢沒有把這個女人給我,誘惑我,我決計不會吃的!」 人心詭詐也體現在對自己的阿諛奉承。人心使我們誤以為自己沒有實際上那麼壞。如果醫生對再不治療就要死亡的病人說,只是小病而已,沒那麼危險,那麼他就是欺騙病人!人心會對自己說,奪走別人的好名聲,不算偷盜。人心會對自己說,沒有被酒灌醉,只是被情慾沖昏頭,因此還算清醒。人心就像一面奉承的鏡子,讓人看自己比實際上更好!這難道不是讓我們懷疑這個騙子的理由嗎? ◆人心亦在神聖之事上詭詐 其次,人心在神聖之事上詭詐,隨時用虛假的恩典欺騙我們。許多人因為接受假鈔、假幣而受騙,同樣地,恐怕許多人也因為接受假恩典而受騙。 人心隨時會用假悔改來欺騙。罪人因罪或罪的後果而略感不安,或許還流下幾滴眼淚,他的心卻安慰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悔改者。但所有因律法而起的恐懼,都不等於真悔改,「他們聽了以後,覺得扎心。」(使徒行傳2章37節)然而彼得緊接著對他們說:「你們應當悔改。」(38節)如果對罪感到稍微不安,都能算是真悔改,那麼連猶大和該隱也可以列入悔改者了。 福音產生的悔改,會帶來內心的改變,會產生聖潔(哥林多前書6章11節)。假悔改者縱然心靈不安,內心和生活卻沒有改變。他雖有哭泣的眼,卻有姦淫的心。亞哈也曾禁食並披上麻布,後來卻將先知米該雅關進監牢(列王紀上22章27節)。 人心用假信心來欺騙,用死去的孩子頂替活著的孩子。約翰福音2章末了那些人信了耶穌的名,但基督不信任他們的信心(24節)。真信心一方面讓自己投入基督的懷抱,接受祂,但另一方面讓自己投在基督腳前,服事祂。假信心雖然急於接受基督的恩惠,卻將冠冕從祂頭上摘下,不願意屈服於祂的權柄(以賽亞書9章6節)。假信心願意接受基督作祭司來拯救自己,卻不願意基督作寶座上的君王來統治自己(撒迦利亞書6章13節)。 人心就是這樣充滿詭詐。敬畏上帝的人會害怕自己的心,唯恐它篡奪了屬於他的福分。 二、敬畏上帝,使人害怕死亡。 我們應當害怕死亡。首先,這件事非同小可,乃是通往永恆的入口,領我們進入不可改變的光景! 再者,死亡近在咫尺。它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加臨近,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就臨到我們!今晚上帝可能就會說:「來,為託付你的管家職分交帳!」如果死亡在我們準備好之前到來,該怎麼辦呢? 最後,死後我們再也無法為靈魂做任何事。墳墓中沒有悔改,「因為在你所要去的陰間裡,既沒有工作,又沒有籌謀;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章10節)因此,我們應當以聖潔、虔誠的恐懼來害怕死亡。 有人問:上帝的兒女害怕死亡,必須達到什麼地步? 答案一:害怕死亡的程度能構成一種束縛,阻止他犯罪。信徒可以合法地使用一切手段來阻止自己犯罪,而想要抵抗罪的引誘,再沒有比害怕死亡更加強效的藥了。如果我有可能明日就死去,然後接受審判,難道我今日還要選擇犯罪嗎? 答案二:上帝兒女害怕死亡的程度,讓他向世界死了。對死亡的恐懼應該吹響撤退的號角,召喚我們脫離世俗的虛榮。世界算什麼?我們不久就要離開它,屆時我們擁有的就只有我們的墳地(創世記49章30節)。 答案三:上帝兒女害怕死亡的程度,讓他更預備好接受死亡。雅各害怕哥哥以掃來攻擊他,就準備好迎接他,並向上帝禱告(創世記32章7、24節)。我們也是這樣害怕死亡到來,以至於妥善預備好自己的靈魂來迎接死亡。如此,便是以敬虔的心害怕死亡。 話說回來,敬虔人雖害怕死亡,仍必須心存盼望。因為對信徒來說,死亡的本質完全改變了。原本死亡是咒詛,上帝卻已將這咒詛轉為賜福。對上帝的兒女來說,死亡不是毀滅,而是拯救。一旦肉體的外衣脫落在地時,信徒就要乘著火車火馬升上天堂! ※本系列摘譯自17世紀清教徒多馬.華森(Thomas Watson)1681年所著《敬虔的大利》(The Great Gain of Godliness),這是一本講解瑪拉基書3章16~18節的書。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83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