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慶祝宣教16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是以「焚而不燬」的標誌象徵宣教聖火,在5月4日主日禮拜後從壽山中會鳳山教會出發,並前往各地教會,在環繞台灣一圈之後,將於6月15日抵達鳳山體育館紀念感恩禮拜會場,見證上帝的恩典與台灣這片土地同在。 碰巧的是,宣教160聖火傳遞期間,適逢5月1日登場的台灣民間宗教盛事──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該活動雖動輒上百公里的路程,卻能吸引上萬信眾放下工作徒步跟隨,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由於媽祖鑾轎行進路線不固定,甚至有志工揹著定位系統即時更新位置,加上隨機發生的各種故事,增添進香過程的傳奇色彩,成為全台媒體爭相追逐報導的焦點。 事實上,這種通過旅途苦行以產生神祕體驗的宗教活動,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並不罕見。包括穆斯林一生必須至少一次前往聖地麥加朝覲,已是超過千年歷史的傳統;天主教徒從法國徒步前往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也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至今仍有無數基督徒啟程踏上朝聖之旅。 儘管不同信仰的內涵各異,不適宜將進香活動與朝聖類比,但這些信仰的旅途為何能如此觸動人心,確實值得深思。古代的朝聖之路,對信徒其實是一場冒險,在醫療原始、交通不便、治安不佳的年代裡,生命可能因此消逝,卻也在人性最脆弱的時刻彰顯信仰光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表明「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當馬雅各醫師在1865年雙腳踏上台灣土地那一刻,不是終於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終點,而是通過愛與受苦為台灣帶來盼望的起點。 當眾教會以喜樂的心迎接宣教160週年慶典,也當謹記這告白,腳踏實地委身捨命帶來的福音,方能深刻見證耶穌十架寶血救贖之恩。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819期 圖片來源:PCT網站,https://www.pct.org.tw/,2025.06.20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