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19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傳承160,新樓因信得生(下)
作者 / 新樓人

█信仰的三個面向

新樓醫院160年的歷史,見證基督信仰如何在醫療工作發揮力量。這段歷史呈現相信、堅持與實踐三個面向的信仰觀。

一、相信:沒有懷疑,只有相信。

相信是信仰的起點,也是醫療傳道使命的基石。馬雅各醫師深信,他成為醫師並非偶然,而是上帝的呼召,目的是為傳揚福音。即便遭受逼迫與生命威脅,他依然毫無懷疑,勇敢前行,堅定地履行使命。他認為,自己的醫學教育和臨床經驗並非最終目的,而是工具,真正的使命在於帶領人們因信仰得著新生命。

後繼者延續了馬雅各醫師的信念。安彼得醫師購買崙仔頂的土地建設新樓醫院,楊雲龍醫師和施文子醫師雖缺乏國際支援,處於各項困難中,依然憑著相信,接續醫療工作。他們相信上帝的供應和引領讓醫療事工能夠突破困境,繼續傳揚福音。從創院到今日,這樣的信念不僅促成醫療提升,也讓無數病患體驗身心靈的全人醫治。這信念教導我們,在困難面前,要相信上帝的大能與帶領。

二、堅持:沒有放棄,只有堅持。

堅持是新樓醫院歷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從創院至今,無數宣教師、醫師和牧師,皆因堅持使命而克服重重挑戰。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惡劣的環境和流行病的威脅,還有文化差異、家庭分離的孤獨,以及外在的壓迫與偏見,甚至宋伊利莎白醫師、盧嘉憫醫師等因染病而犧牲生命。

馬雅各醫師在府城初遭排擠,但他堅持不懈,繼續在其他地區行醫傳道,最終重返府城,建立醫館與教會。德馬太醫師接續前人的腳步,完善醫療制度。而王受祿醫師、劉瑞仁牧師則在戰後廢墟中開始診療工作,展現了面對絕境時的堅持。

面對困境亦不放棄的堅持在歷代新樓人的身上充分展現。面對政策變化、經費匱乏等挑戰,不僅將醫療傳道延續,更擴展至長期照護,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以受惠。因為堅持,不僅是對上帝應許的信靠,也是對全人關懷的使命承諾。

三、實踐:沒有藉口,只有實踐。

信仰的力量在於實踐,實踐正是新樓醫院歷史中最動人的篇章。馬雅各醫師突破當時民俗與漢醫的抗拒、安彼得醫師克服購地和建立新醫院的困難,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對信仰的忠誠與對使命的堅定。

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新樓醫院從未因外界環境的惡化而止步。二戰期間,醫院被徵用,醫療工作中斷,但戰後仍在極端匱乏的條件下重建診療所,突破困難實踐醫療傳道精神。

1985年,新樓醫院進行歷史性的重建。儘管籌建過程面臨各種艱辛以及經費不足,但院方與教會憑藉堅定的信念,以有限的資金重建成十倍規模的醫院。由僅有二位醫師的診療所發展為近二百位醫師的醫院,在醫療缺乏地區設立醫院與護理之家,實踐醫療與福音的使命。

×××××

相信、堅持與實踐這信仰三大面向,在新樓醫院歷史中生動地詮釋與實踐。從馬雅各醫師的開創,到歷代醫師、牧師與信徒的傳承,皆用行動見證信仰的力量,也證明醫療與福音的結合能帶來深遠的影響。面對未來,新樓醫院將繼續以服侍行動、愛心關懷帶來醫治與盼望。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802期

圖片提供:新樓人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