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52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周聯華與現代中文譯本(下)
記念周聯華牧師安息六週年
作者 / 曾慶豹
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譯經會議進行中。(作者翻攝自台灣聖經公會《聖經年刊》)

許多譯作只做到忠於原文,而沒有做到忠於讀者。在翻譯的時候沒有顧到讀者,怪不得有時候讀者會讀不懂了。現代中文譯本的譯者認為「原文」和「讀者」是可以兼顧的,只有兩者兼顧的作品才有人讀。        ——周聯華

■現代中文譯本問世

台灣聖經公會召集成立了漢文聖經統一譯本籌備委員會,於1969年6月23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訂下翻譯聖經的規定或原則,包含原文與譯文之間的關係、格調、可讀性、文法及用語標準等。

1970年1月5日舉行第二次會議,迎來了尤金‧奈達,他於會中報告未來工作的計畫。接著,同年7月4至31日,在東海大學舉行聯合聖經公會東北亞區譯經研習會(U. B. S. Northeast Asia Translators Seminar),同樣是由尤金‧奈達主持,與會者來自香港、越南、韓國、日本、菲律賓各國,連同講師與同工在內共有56人之多。根據房志榮在〈福傳大會前夕談譯經〉所述,學員三分之二屬基督教各教派,三分之一屬天主教。當時的中國主教團團長、前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郭若石還派了劉緒堂、陳維統、韓承良、房志榮四位神父參加研習。

1971年10月,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和校對工作正式展開,分工模式及流程是總聯絡人駱維仁博士駐紐約聯合聖經公會總部,從事與各方聯絡的工作;譯者許牧世教授先將現代英文譯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TEV)譯成中文,然後將譯稿發給八位聖經學者,請他們比對譯稿與原文,以確定是否忠實譯出正確的意義。非常特別的是,天主教有三位同工參與了這個審閱小組的工作。修改過的譯稿再寄回聯絡處,讓譯者及其他顧問寫成定稿,然後成為現代中文譯本(Today’s Chinese Version,TCV)。簡單地講,現代中文譯本的前世今生如下:

1971年 開始譯經,四福音書單行本(馬太的紀錄、馬可的紀錄、路加的紀錄、約翰的紀錄)先問世,名為《佳音》。
1975年 付梓,1976年發行新約全書附詩篇,名為《給現代人的福音:新約全書現代中文譯本》,同時發行天主教版,附台北總教區總主教羅光序言。
1979年 新舊約全書完稿,隔年正式發行。
1995年 完成現代中文譯本修訂本。

主要負責翻譯工作是許牧世和駱維仁,但值得注意的是,翻譯工作開始時,第一個試譯本是由周聯華從希臘文翻譯出來的馬可佳音,時為1969年。這個譯本似乎不太成功,沒有獲得審閱小組委員的認可,主要批評是「譯文風格過於通俗」,結果只好作廢。

儘管周聯華主修新約,希臘文也了得──他修習高級希臘文聖經課時,從起初的全班51人的最後一名,最後以第一名成績錄取博士班,但困難還是顯而易見的。不確定是否是這個原因,後來他們決定一個比較十拿九穩的做法,選擇可信任的英文譯本TEV,先將此譯本翻譯成為中文,再由委員憑原文校閱、修改。翻譯的工作由許牧世負責,駱維仁主要負責校閱、修訂,其他審閱小組的委員也共同參與校閱和討論。

有趣的是,翻譯舊約時,也是由周聯華開始,但他在《周聯華回憶錄》中沒有透露是哪一卷,後來駱維仁公開了這個「祕密」,是出埃及記。這次周聯華的任務主要是確立譯文體裁,就為眾人接受。於是就可以明白,何以周聯華說他「有許多的時間都埋在桌上」,和同道們一起翻譯現代中文譯本。

■在上帝的話語中合一

周聯華談及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原則時指出,除了正規的「忠於原文」,更重要的是還強調「忠於讀者」。關於忠於原文,基本上不會有異議,但忠於讀者則是一個相對新鮮或特別的翻譯原則。由於認識到讀者是現代的讀者,而且是教外人士、國中以上程度,這個群體大多對基督教不熟悉甚至陌生,需要閱讀聖經而不是認識帶有教義的術語,所以特別強調忠於讀者。周聯華闡明忠於讀者的意思即是:「許多譯作只做到忠於原文,而沒有做到忠於讀者。在翻譯的時候沒有顧到讀者,怪不得有時候讀者會讀不懂了。現代中文譯本的譯者認為『原文』和『讀者』是可以兼顧的,只有兩者兼顧的作品才有人讀。」

有鑑於中文的發展與變化,又考慮到當時教會正面對一群新的讀經群體,而這個群體為教外人士,也就是這本聖經要傳播的對象,那麼,一本使用現代中文的聖經是非常必要的。相對地,代表著「舊式中文」的和合本已無法因應這個時代趨勢,不能滿足現代讀者的需求。可見,現代中文譯本是一個極具未來視野的計畫。

這個新的譯本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可看、可聽。試譯本的馬可佳音完成後,周聯華曾交給中國廣播公司一位播音員讀一遍,遇到朗讀起來不順的地方,就斟酌修改。據周聯華說,這個譯本甚至還邀請到林語堂修訂。

駱維仁曾提到現代中文譯本的重要性。由於現代中文譯本是以「功能對等」為原則,以現代通用的白話文翻譯,讀起來自然比較清楚,因而「常被使用華語的其他國家作為翻譯少數民族聖經的範本」,甚至可以說是這些少數民族譯本的「底本」。換句話說,因為現代中文譯本成功了,其他語種翻譯時,可以直接借助現代中文譯本,翻譯成他們的語言,避免可能遭遇的某些困難,當然也加快了翻譯的速度。可見,現代中文譯本極其重要。

與周聯華有過長期合作的駱維仁曾說,周聯華是一位成功的聖經翻譯家,他掌握聖經原文和中文造詣的能力無庸置疑,除此之外,與聖經翻譯相關的事務工作也不可或缺,包括組織、協調、合作,以及頂著排山倒海般的質疑和壓力。駱維仁認為,周聯華具備的才幹和特質,是他取得驚人成就的關鍵,包括了「無比恩賜,完全耗盡」、「紀律化的生活」、「敏銳機警」、「卓越的領袖人才」、「天生的傳訊者」,這些都是駱維仁對周聯華的評價。

現代中文譯本正式公諸於世後,媒體爭相報導,周聯華曾在1980年10月22、23日兩天的《中央日報》「副刊」寫了詳實的介紹。另外,《聯合報》1981年3月19、20兩天又刊登一篇朱西甯寫的〈現代化即中國化──論斷聖經中文譯本〉,他在文中說現代中文譯本是「數十年來少見的一次突破」,文末更寫了一些發人深省的話:「志在福音傳回西方,傳遍中國,傳至地極,至少先就福音不得仍是原封不動、原裝出口做起……福音再好,若只在教堂教會,只在教徒的禮拜天,止於宗教,那又與我萬民百姓家常過日子何干?……福音中國化了,才得福音重生,福音豐盛,福音開闊。」顯然在當時,現代中文譯本的發行與出版不只是教會界、也是文化界的一椿大事。

然而,對周聯華來說,他一生的努力只是始於一個目標:教會的合一,上帝的兒女在上帝的話語中合一。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74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