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179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期待迎向樂活銀髮的社會
作者 / 吳信如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台灣有許多教會都會投入長者關顧的事工。教會大多是透過探訪、協助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出門或購物,或邀請長者到教會參加各種松年活動。但是,在這些外在的具體事工項目之外,我們往往忽略了長者的心靈關顧面向。

我們常說,力不從「心」,可見,一個人的生命力是來自於「心靈的健康」。市面上許多談及銀髮族的書大部分都僅限於「健康」和「理財」,事實上,很多老人不快樂,是因為「心」的問題。有些老年人既健康,又沒有財務煩惱,但卻不快樂,罹患老年憂鬱或躁鬱症。但我們一定也見過那些物質生活並不寬裕,甚至還臥病在床的老年人,卻讓我們看見他們的滿足與喜樂的笑容,他們艱困的生命卻成為周遭人的祝福。要操練怎樣的心境,才能在老年時,開展另一段燦爛的生命,享受到身心的健康與富裕?如果沒有心靈的操練,那麼,對於「健康」的追求,反而會變成無法面對年歲的限制,年歲變成了心靈的恐懼,而再多的「財富」都會讓人沒有滿足感。

2014年6月時,國民健康署曾經做了一份非常值得深思的問卷。他們抽樣全台灣一千多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主要的問題是:他們對於銀髮族(超過65歲的退休者)的觀感。調查結果非常有趣:7成以上民眾認為,老人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認為老人是家庭或社會的負擔;只有2成認為老人是家庭的負擔;若以年齡層做交叉分析,結果更為弔詭:15至29歲的年輕族群對老人的看法最為正向,其中80%認為銀髮族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不是家庭的負擔;但卻有6成以上的銀髮族本身自認體弱多病,甚至認為自己是社會與家庭的包袱。這個結果顯示出,銀髮族對自己抱持著非常負面的自我形像。這就是銀髮族最核心的幸福感問題。如果無法從心靈建立正確的形像,無法瞭解變老的意義與價值,那麼,銀髮族就只能在自怨自艾中嘆息歲月的流逝,想像他人的歧視,而產生自卑與自殘的念頭,這是何等浪費生命的事啊!

基督宗教信仰的最大強項,就是透過信仰,建立健康整全的心靈。因此,教會的長者事工,也應該把長者心靈關顧做為核心項目,有別於一般老年社福、聯誼或醫療看護的事業。

從基督宗教的信仰與靈修來看,長者心靈關顧的主要任務就是,陪伴與幫助長者,以美好的方式享受身心靈整全的銀髮之路。其核心在於:用信仰的角度來瞭解與處理長者的負面生命經驗:疾病、抱怨、孤獨、不被需要等,這些都可以藉由宗教與靈修的力量來克服。所以,長者心靈陪伴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讓老年人知道,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一個帶給他人和周遭祝福的人。因為,有些媒體或文化表達,常會讓老年人覺得自己是家庭與社會的重擔。所以,我們必須讓老年人重建尊嚴,這個世界會因著他們的存在而更明亮、更人性化。此外,我們也必須帶給老年人希望,知道自己可以擁有美好的生命終點,不管他們一生的經歷如何,他們是可以為自己劃下美麗句點的。

但是,許多從事長者事工的弟兄姊妹,常常因為沒有心靈關顧的經驗,而不知道該如何碰觸長者內心世界,不了解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因此也無法有效地成為長者的心靈陪伴者。甚至有些家屬,會因為長期的照護負擔而身心俱疲。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的《樂活銀髮,力要從心》,就是寫給銀髮族本身或老年照護者、松年事工參與者的心靈關顧實用手冊。在這本實用手冊中將會指出,我們該如何面對長者的各種問題,並列舉出一些具體的幫助方式與具體的活動或儀式,藉由團體或個人的心靈活動,以及教會的各種節期和儀式,讓長者可以從信仰的泉源中,找到銀髮階段所面臨的疑惑與困境的答案。本書也特別關注到家屬與陪伴者本身的心靈需求,提出具體的檢視方式與建議,避免照顧者本身成為另一個心靈崩潰者。

文章來源: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