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13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半線行,在炕肉與肉圓之間散策
作者 / 莫桑

█一日之計始於炕肉飯

這次我到高鐵台中站,不搭高鐵,要搭台鐵到彰化火車站往返,來個彰化市半日遊。

彰化市舊稱「半線」,據說是早年漢人對這裡平埔族「巴布薩」(Babuza)的轉音,荷蘭人稱「費佛朗」(Favorlang,即「華武壠」),主要居住在烏溪(大肚溪)以南至濁水溪之間的海岸區域及平原地帶。

彰化市的炕肉飯(爌肉飯、焢肉飯)是我難忘的美味,如果要認真吃,可以從清晨的早餐吃到凌晨的宵夜。聽說彰化多炕肉飯,是因為這裡是農業大縣,務農的人特別需要吃得飽又撐得久,因此炕肉飯成了最佳選擇。縣內七、八個鄉鎮都有叫得出名號的炕肉飯店家,光是彰化市市區享有盛名就有二、三十家,更不用說還有許多無名的路邊攤。

經過精挑細選,我走向「泉焢肉飯」,享用我的第一餐。只見店門口大排長龍,內用與外帶客人川流不息。坐定位後,我點了炕肉飯、香腸與蝦丸湯。要如何形容炕肉飯的美味呢?瘦肉不乾不柴,肥肉軟爛而不油不膩,如果不是為了讓胃留些空間裝肉圓,我真想再多吃一碗。

█目睹機關車出扇形車庫

飽餐後,我走回彰化火車站,走上陸橋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扇形車庫」前進。顧名思義,扇形車庫因各軌道由車庫向外展開如扇子而得名。車庫建於1922年,當時蒸汽火車只能往前行駛,需要借助轉盤迴轉,車頭才能轉向。火車頭經過長途跋涉後,回到車庫休息、保養、再出發,是以車庫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早期除了彰化,台灣還有五座扇形車庫,分別在台北、新竹、嘉義、高雄及高雄港,後來因著各種因素而拆除。彰化扇形車庫也因為興建中部電聯車維修基地,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最後在各界人士極力爭取下保留,並在2022年由原先的縣定古蹟一躍成為國定古蹟。

目前全世界的扇型車庫僅剩彰化跟日本京都兩座,彰化扇形車庫有12道,遠勝於日本的8道,應該更有資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扇形車庫為免費參觀,我抵達時,幸運地剛好遇到站務人員在示範火車頭如何出車庫。因為難得一見,引起人群不少的騷動,拍照聲不絕於耳。

扇形車庫旁有「戶羽機關車園區」,戶、羽兩字合起來就是「扇」,那「機關車」又是什麼?其實就是火車頭啦!園區有迷你火車可乘坐,軌道約200公尺長,深得小朋友的喜愛,此外也販售文創商品和餐飲。期待文化資產觀光化、民營化,引進不同創意,讓鐵道文化走入常民的生活。

█在小西街穿越時空

既然在彰化,早餐吃炕肉飯,午餐吃兩顆肉圓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我走到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北門口肉圓」,點了兩顆小肉圓,肉餡吃起來是紮實帶點軟Q的口感,除了肉塊還有香菇、蛋黃。小肉圓已經夠好吃了,大肉圓據說還加了干貝!

吃了再上,我再度走向彰化火車站,然後逛進了小西街。這裡臨近火車站,曾是全台成衣批發集散地,過往繁華一時,商賈雲集,旅社、酒家林立。隨著產業衰微,繁華已成過眼雲煙,但經過藝術妝點,蛻變成另一番風貌。入口處的裝置藝術《相釦》,以布疋、拉鍊、鈕釦作媒材創作,隱隱向昔日成衣產業致敬。打開鈕釦造型的小門,裡頭有過往街景照片、彰化在地詩人寫的詩詞與小西街歷史解說。

再往街巷裡鑽,沿途會經過紅葉大旅社、醫生巷、青青的島獨立書店、台鐵備勤宿舍等,熱鬧風華早已不若以往,但人文風貌與庶民記憶讓人忍不住駐足緬懷。據說女革命家謝雪紅當年與革命伴侶楊克煌就住在醫生巷附近,被圍捕時躲入暗巷而一度脫逃。

即使是斷垣殘壁,也讓人品出了時代的氛圍。我望著一幢頹毀家屋裡的裝置藝術,聽到隔壁傳來油炸的聲響,接著炸魚的香氣撲鼻而來,彷彿過往生活的古早昧還縈繞徘徊。走著、走著,又聽到一幢家屋裡傳出日本演歌聲,一位歐吉桑腳穿木屐、腰著腹圍(Haramaki),頓時讓人走進時光隧道。轉個彎,看見日治時期是高級料理亭「高賓閣」的彰化鐵路醫院,彼時文化界人士與社會名流聚集的場所,賴和及杜聰明都曾光顧。現在裡頭販賣各種舊時生活小物與二手書。

最後,我以木瓜牛奶與薏仁豆花作下午茶,結束半天的散策行程。正確來說,這次是帶著腰花養腰花吧!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8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