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馬祖的理由,一半是為了看夜光藻「藍眼淚」。藍眼淚是夢幻般的存在,馬祖人說,藍眼淚不是你想看就看得到的。還有一個說法,當一個旅人看到藍眼淚,他會笑,但隔天他就會哭。因為藍眼淚出現的隔天必有雨或霧,飛機飛不了,旅人回不了家。 我在藍眼淚的季節到了馬祖,發現「追淚族」很多。那天傍晚我在芹壁散步時,抬頭一看,太陽還沒下山,遠遠的山坡上一排腳架和攝影機已經嚴陣以待。「看樣子,今天有淚況。我們也來追淚吧。」Y說。 當晚,我們避開光害嚴重的芹壁,去了坂里海灘。黑暗中,浪濤拍岸,我們坐在沙灘上等藍眼淚出現,眼睛瞪著浪花太久了,竟覺得那些浪花微微泛著綠光,我們陷入幻想了嗎?我們有見到少量的藍眼淚嗎?直到累了,我們回房間休息。隔天,聽民宿老闆說:「那不算啦!」 還好,我們第一天在北海坑道已經見過藍眼淚了。 北海坑道是人工從海岸向山壁挖掘進去的大坑洞,用來讓船隻祕密而安全地卸貨,本來隨潮水而行蹤飄忽的藍眼淚在裡面繁殖,似乎也住下來了,於是,有了「藍眼淚保證班」。我們在夜晚坐上搖櫓的小船進入水道,關上燈,滑向深處,此時只要用木瓢撥動水面,藍眼淚受到驚擾就亮了。無數藍色的小光點隨水花四濺,那種藍光既像螢火蟲又像星光,卻比它們更燦爛純淨而稍縱即逝,在水聲、驚呼聲中不斷躍起、落下,恍惚間交錯成一片迷離夢境。我的手不停地造夢,眼睛和心也被藍眼淚帶往了此生從未到過之處──理智上很迷離、情感上卻真實無比的幻境。 這是馬祖的寶藏,我心裡這麼說。 還有陽光下大自然的美麗,是馬祖另一種無價之寶。因為很近,船班又很方便,我們去了大坵島。登島後,在坡度和緩的山丘上步行,與數量眾多的野生梅花鹿悠然相遇,牠們成群地在綠色山坡上吃草、晃蕩、玩耍,山坡像一座溜滑梯似的直下海岸,是我們人需要繩索或階梯才好攀爬的地方,但梅花鹿就像走在平地一樣舒適。我注意到有隻強壯的公鹿痴痴地望著海,許久,才回過頭來淡淡地看我一眼。梅花鹿那極為清澈的眼睛,似乎看透了我,我有些可笑、荒謬的表皮一時之間崩潰、散落……。 這座島清國時期就有人在此居住,如今卻是個無人島,只遺留空蕩蕩的村落,以及樹林中古老的枯墳。還好尚有一間咖啡廳可以歇腳,人們步行全島一周後,在這裡坐下來。人在荒村中,望著海,喝著咖啡,梅花鹿躺臥在腳邊,再走下坡就是碼頭,快艇會接你回去。這時,只要靜靜地喝咖啡就好了。 北竿最不可錯過的美景,是螺蚌山。螺蚌山在北竿機場後方,我們的摩托車穿過機場跑道下的涵洞,經過塘後道沙灘,奔馳在連接大沃山唯一的路,最後抵達一個從海中拔尖而起山勢陡峭的半島。 我們在輕便背包中放進適合野餐的炭烤繼光餅,踏上螺蚌山自然步道那橫躺綠色草坡上只容單人通行的黃土道,有時是階梯,有時是需攀繩的陡坡,有時是綠蔭。我一會兒低頭看路,一會兒抬頭看海,等到漸漸上了山坡,海卻忽然在我腳邊那陡降的階梯旁邊,我已經在直下海岸的懸崖邊了。此時,我的眼睛像是被海洋洗滌著一般,再也看不見紅塵中的俗事了。 我們在涼亭中休息、野餐,四面都是海。我們眺望著三連嶼,這裡花木扶疏、視野遼闊,且生態豐富。我們享受著畫眉鳥及好幾種鶯的叫聲,細看許多奇花異草,那在東北季風長年吹拂下每棵都彎著腰的樹,叫做檳柃木,是馬祖珍稀的保育類樹種。附近常有海豚出沒,在步道上的制高點也是一個欣賞鯨豚的絕佳地點,不過我沒有注意海豚的蹤影,已經心滿意足地下山了。 馬祖人說,馬祖群島每個島都完全不一樣,因此,「跳島」是遊馬祖最好的方式。東莒和東引據說都是風光無限,這次沒有去成,但幾天下來,被這麼美的事物所環抱,我的心像是剛吃過奶的嬰孩,滿足而安穩。就讓那一層正在蛻去的表皮乾淨地脫去吧!我正在「脫去舊人……穿上了新人」(歌羅西書3章9~10節)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809期 圖片提供:作者 |